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一批脱离乡村而没有成为政治统治中心的城镇兴起,打破了旧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城镇。从明朝初期,城镇主要发挥政治控制功能。永乐以后,沿运河逐渐形成了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城镇。明前期,城镇居民统一编户,阶级结构相对简单。明中叶以后,城市中不事生产的消费者、寄生者大量增加,旧的社会等级受到挑战,金钱成为决定社会地位主要因素,商人成为独立而特殊的群体。十大商帮中有九个是在明中叶兴起,商人为取得政治地位,保证自身利益,于是,官商结合成为必然途径。

——摘自商传《论明代中后期是半等级社会》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业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一批国际商业中心城市建设兴起,并一直居于欧洲最重要城市的行列。伦敦以它为核心形成了英国国内市场网络,并在此与国际贸易体系连接,控制了英国进出口贸易的80%以上。伦敦在1500-1750年间膨胀性发展,人口从5万人增至65万人。阿姆斯特丹是西欧最大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荷兰人作为“海上马车夫”,驱动着世界总吨位一半以上的航海商船。新航路开辟后,里斯本迅速成为西欧至印度洋航路贸易体系的中心,是东方产品输入欧洲的主要口岸,每年从里斯本转运至西欧各地的香料多达7000吨,1700年人口发展到近20万人。塞维利亚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贸易中心和行政中心。16世纪西班牙航海探险活动多从这里出发,随着大西洋贸易兴旺以及美洲金银矿开采,塞维利亚成为西班牙贵重商品贸易的唯一港口,其财富令人艳羡。

——摘编自刘景华《欧洲城市建设的黄金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中叶以后的城市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新兴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徽宗赵佶倡导“治病良法,仁政先务”,宋前期的中书门下和元丰改制后的三省六部作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主要负责疫情的分析判断、政策制定、组织协调与文书下达,以及信息渠道的沟通与保障等。翰林医官院作为中央最高医疗兼行政管理机构,全面负责疫病流行期间派医、巡诊、赐药和救治病人等。尚书省和剂局负责制造各类药物。医学机构、临时医院和慈善机构,成为国家防疫取得成效的制度保障和关键所在。宋代地方政府有关医学的职能也有所扩大,防治疫病、推广医书、发展州县医学教育和打击巫术等成为地方官吏的重要职责之一。地方乡绅、医学家、僧人、道士和普通民众等社会民众力量,在宋代疫病防治体系中发挥了辅助性作用,尤其在自然灾害和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广大乡村地区,地方乡绅、民间医学家和宗教人士等建立的救助机构,救济活动更为直接,效果也较为明显。

——韩毅研究员的《瘟疫来了:宋朝如何应对流行病》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英国公共卫生状况恶化的一个原因就是沿袭中世纪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与工业社会的要求相脱节。在19世纪之前,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一直处于地方层面,由地方当局进行管理,受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国家和中央不插手地方事务。在1835年立法中,中央政府已经感觉到有必要对地方政府结构进行重组以使他们能够应付“低层政治’的挑战,他们希望完善“二元政体“结构,以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于是,通过公共卫生立法,英国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到19世纪中期,“应该”这样试验性的规定渐渐出现在卫生立法中:1848年《公共卫生法案》的第10部分,在不卫生的地区赋予这个法案强制力,但是这个法案只包含权力,而不包含义务,在付诸实践时没有义务做任何事情。然而,1866年《卫生法案》的第49部分‘卫生立法的语法需要强制性语气的功效。”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宋朝时期防疫制度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防疫制度的变化原因,与宋代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英国近代的防疫措施对今天世界防疫有何启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驿传制度也有很大发展。在水陆交通要道上,大约每三十里设一驿,全国共有驿一千六百四十三所,其中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驿二百六十所,水陆相兼驿八十六所。这说明了(     
A.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邮政制度B.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和中外经济交流
C.加强基层政治的治理D.便利官吏往来和政策颁行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其父亲张宗汉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当时社会政治腐败,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造成“生灵涂炭,横尸遍野”,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张仲景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尽管做官,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王朝四分五裂,面对这一局面,张仲景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建安十五年,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

——摘编自《古代名医大全——张仲景》


(1)根据材料概括张仲景“学医救民”思想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张仲景及其贡献。
2024-03-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精英联赛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二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16世纪以前的中国,白银很少用于纳税和商业交易。16世纪以来,银元的流通范围不断扩大,银锭也已普遍流行,大部分税收也以银元支付,是到了明末(1573—1644),仅有0.5%的税收使用铜钱。白银在中国的大量流通(     
A.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B.使商业活动开始打破时空的限制
C.导致中国被迫纳入世界市场D.动摇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基础
2024-02-09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卢永根(1930年—2019年),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其相关研究被学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他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13年的华农校长。他打破学校面临的人才断层困局,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了广阔天地。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卢永根同样以他的一腔爱国热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研究生、青年教师和出国学习访问的学者。温思美、彭新湘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也正是在他的感召下,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回到祖国,来到华农,成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2017年3月,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将毕生积蓄合计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

——摘编自《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概括卢永根院士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永根院士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今中外的交通发展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檋。”秦汉双辕车成为贵族平民都能使用的交通工具,东汉出现经济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独轮车;魏晋南北朝诸葛亮以木牛流马运输军粮,中下阶层用牛车运载生活用品;橹的出现,推动造船技术进步。唐宋百姓主要用牛、驴、骡为动力的车以出行、拉货;步辇、肩舆、轿子等用人力抬的出行工具流行,以人力、非轮式机械代替畜力的轮式机械,抑制了载人车辆的发展,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止步不前。元明清时期指南针普遍使用,海上和内河运输规模远超以前;造船业发达,浙闽粤是造船中心;明州、广州、泉州、杭州是清代以前最著名的港口;明清后期,闭关锁国制约海上交通的发展。

材料二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和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高铁对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以上的地级市。以高铁和航空为主的大容量、高效率快速客运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动车组承担铁路客运量的70%。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合作平台,与19个国家签署了22项双边、多边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4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74个城市,初步探索形成了多国协作的国际班列运行机制。

——(2021.10《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

材料三   1617世纪城镇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水陆交通需求剧增,四轮马车取代驮马,英国进入轮式交通时代;重要河流有大量船只和船夫载运各类物资和乘客。堂区居民按照财产收入状况提供差别化无偿劳役、进行陆路维护;河道养护仅限于恢复自然可通航河段。18世纪上半叶英国设立收费公路,覆盖伦敦至地方都会;覆盖所有河流的航道改造,水路运输服务深入内陆地区。18世纪下半叶收费公路普及,兴建、开通运河,英水陆交通领先于欧陆大国。19世纪中期英国引领欧美进入铁路时代,交通体系根本变革。议会立法和融资渠道扩大是近代英国交通强国形成的两大关键要素。

——(摘编自沈琦《从“交通困局”到“交通革命”:近代英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进程》)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1世纪现代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近代交通的发展变化。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影响一个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3-12-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东汉时期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一般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渔各业,地主田庄能够兴修水利、制造推广新农具、实施耕作新技术等,这些都是自耕小农所不能比拟的。这说明(     
A.地主田庄经济具有较强生存与发展能力B.自耕小农因发展能力受限失去主导地位
C.田庄经济成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基础D.土地规模经营逐渐成为社会的发展方向
9 . 良渚文化初期,聚落多位于高形台地和山麓上,属于高地形的遗址较多。之后范围扩大,人们除了在早期遗址上继续生活,还向低洼地区发展,出现低地型遗址。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环境气候变化影响聚落发展B.母系氏族部落主动向外扩张
C.经济作物种植引发聚落迁移D.为应对黄河流域的自然灾害
2023-11-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
10 . 《宋刑统》中明确规定,禁止市民在墙上凿洞、向街道排放垃圾,如果有敢触犯者,将会受到刑事处罚。另外,政府也加强了对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对于堵塞河道的违章建筑,官府有权力采取强硬手段将其拆除。据此可知,宋代(       
A.城市规划杂乱无章B.注重城市环境治理
C.坊市界限已被打破D.有意维护等级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