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1950年6月中央政府决定拨款修筑成渝铁路。为了加快筑路速度,在原有军工筑路的基础上,又投入民工2.8万、失业工人1.9万,修筑所需的钢轨、道钉等器材主要委托重庆的公私厂矿加工。据此可知,成渝铁路的修建(     
A.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落后的状况B.有助于成渝地区经济恢复发展
C.开启了“一五计划”的建设局面D.使国营经济成分占据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商朝农作物以粟、黍为主,春种秋收,时人分一年为春、秋两季。西周春秋之间,随着冬种秋收的小麦种植逐渐推广,春夏秋冬“四时”观念逐渐形成,“以时序政”“依时行政”也逐步成为统治集团的共识。这反映出(     
A.自然规律决定国家治理理念B.传统历法体系趋于完备
C.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底色D.农业生产实现精耕细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283年,元朝开通海上漕运航道,发展迅速,至1309年,通过海运输入大都的粮食达到246万石。此后,海运发展过程中虽然不时有低潮出现,但整体上仍呈持续发展之势。延续至元末,岁运粮数一般持续维持在300万石以上。这(     
A.反映出造船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B.有利于北方地区的社会稳定
C.说明南北之间经济差距持续扩大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4 . 古埃及建筑历史悠久,有许多陵墓和神庙等仪式性建筑,它受到美索不达米亚建筑风格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希腊、波斯和罗马建筑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由此可知,古埃及建筑(     
A.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C.见证了文化的交流互鉴D.反映了世界文化的一体化
5 . 美国经济历史学家伊曼努尔·瓦伦斯坦因认为,17世纪荷兰所享受的地位,只有后来的大不列颠和美国才能与之比肩。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荷兰当时(     
A.率先建立起代议制度B.创立了国际法理论
C.掌握了世界商业霸权D.开创了商业新模式

6 . 从1900年到2005年,美国从事初级农业生产劳动力由1200万人减少到不足200万人,所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由35%下降到0.7%。从1963年到2000年,日本农业从业者的比重也由76.6%下降到2.2%。这一变化表明美日(     

A.农业发展日趋衰退B.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
C.国家经济结构畸形D.农业发展水平不断进步
2023-04-10更新 | 561次组卷 | 12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人们借助考古发现更新世(距今约258万年至1万年)末期的遗址中,一般很难见到炭化的粮食作物遗存。而全新世即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后的许多遗址中,都有一些完整的炭化粮食遗存。炭化粮食遗存的发现反映出当时(     
A.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B.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
C.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2023-04-03更新 | 1727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据重庆市公安局人口调查统计,全市1936年2月有人口328805人,到1945年12月时则迅速增长到1245645人,增长了近3倍,重庆由战前的中等城市一跃为特大型城市,重庆市的范围也由原来的46.7平方公里扩张为300平方公里。这一时期,重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得益于(     
A.长江上游优越的区位优势B.社会和经济重心整体西移
C.近代以来雄厚的工业基础D.开设为西南地区通商口岸
2023-03-27更新 | 815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1864 年       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由微生物引起,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制定了罐头生产工艺。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
1918 年       美国卡尔维特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家用自动电冰箱,人们保鲜食物更加轻松便利
1958 年       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还发明了杯装方便面
A.食品技术创新便利了人类生活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C.科技进步推动了食品种类创新D.工业革命推动了食物结构改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向近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赈济制度已经衰落,传统的家庭救济模式也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立法工作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已经略见成效,例如1915年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的《游民习艺所章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立法,则以1943年《社会救济法》为其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由于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福利立法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聂鑫《近代中国社会立法与福利国家的建构》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2023-03-05更新 | 1018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