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的工厂制度首先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确立。工厂管理的第一项重要措施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工厂主主要通过罚款、解雇甚至体罚等手段,迫使工人遵守近乎苛刻的工厂纪律。第一代工人基本上是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农民,他们缺乏纪律训练,不能适应大机器的生产。而在工厂主看来,“劳动必须是被当作一种绝对的自身目的,当作一项天职来从事”。工厂管理的第二项重要措施是韦伯所说的严格的现代簿记的出现。簿记的目的是把每一笔收入和开销都准确地记录下来。当时,主要还是由工厂主本人亲自进行工厂收支的核算。工厂管理的第三项制度是建立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产品销售方案的制定。为保证产品质量,工厂主韦奇伍德甚至跑到各处,把有缺点的产品亲手打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工厂主想方设法进行推销。18世纪80年代,韦奇伍德的装饰陶器和精制棉织品印花布以及伯明翰的铁器配件成为贵族欣赏的时尚,这应归功于韦奇伍德成功的销售方案。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   “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我或许该说是难以置信的成就--已经取得。英国的经验成功证明了被灌输了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一那些真正的工人,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一一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的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

——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工厂管理制度建立的背景,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管理制度具有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以上特点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社会“图景”的“另一面”的具体表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英国城镇女性始终活跃在消费市场。来自全世界的稀有物品开始如潮水般涌入英国的市场和商店,使英国日益成为一个消费型社会。乡村工业的兴起吸纳了众多的城镇和乡村的女性劳动力,她们从事毛纺织业的初级加工工作,为英国14世纪经济模式的转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时期的女性更多是作为小商贩角色存在,她们从乡村收购农民多余的农产品,带到城镇市场出售,在城乡经济中起着桥梁的作用,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得整个城市得以有效运转起来。

——摘编自胡玲女《1415世纪英国城镇女性经济权利和经济活动探析》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普通妇女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受到了资本家严重的剥削,女工们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中产阶级妇女为了摆脱男性的束缚,跨出了封闭的中世纪家庭生活,从事大量社会工作,勇于抗争不公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工业革命时期因妇女地位低下而滋生的社会矛盾。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因而新兴的文化沙龙就成为当时新思想和新观念萌发的一个重要场所。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归纳14—15世纪英国女性的角色及其对当时经济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各阶层女性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定位,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70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两座城市的人口为582.6万,1851年达2087.9万。1701年,北部和西北部在总人口中占43.5%,伦敦和南部占56.5%,1831年,北都和西北部49.9%,伦敦和南部50.1%。就人口的流向看,1696.英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数的34,而到1831年时,全国从事农业人数还不到全国总户数的30%。

——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642年英国成年男子的识字率仅为三分之一、到了1840年时,达到了三分之二、妇女的识字率也达到50%。同时,国家开始干预和兴办教育,19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了新大学运动,很多实用学科进入大学课堂,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科技人才。

——摘编自马建康《工业革命对英国国民教育发展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晚期英国国民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3)列举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发明,并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2024-01-10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走向富强的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走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苏联继续实行这一工业化发展战略直至国家解体。——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阵痛》1949年后工业化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工业化基本框架……第二阶段为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渐进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工业化进展迅速。
——摘编自赵英《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成就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的数据,分析英国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苏两国工业化建设的联系与区别。
(3)综上所述,归纳工业化发展的共同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72年中,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艘,而且船的吨位也不小。如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到广州的英国货船,最小者为140吨,最大者达到480吨,一般者也达到300吨,多数为410吨。清撤销了闽、浙、江三关后,欧美各国来中国贸易的商船仍然不断增加。如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到粤海关贸易的商船共5107艘,平均每年为63.8艘。其中,以英国的商船最多,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为58艘,占外船总数的67%;道光六年(1826年)为85艘,占外船总数的82%;道光十三年(1833年)为107艘,占外船总数的80%。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

材料二   1785年,英国出口到法国的陶瓷的贸易额为641英镑,而1786年英国同法国签约相互降低关税后,1789年的贸易额就猛增到7920英镑。17841786年,英国的年外贸出口额为1361.4万英镑,18041806年增长到4124.1万英镑。181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被取消,英国商人可以在印度自由开展贸易。1846年,政府废除了“谷物法”,从而宣告农业保护主义的终结。1849年,英国又取消了实施近200年的“航海条例”。18341836年英国的年外贸出口额为4619.3万英镑,18541856年达到10250.1万英镑。从此,英国商人无论是在殖民地,还是在其他地方贸易,都不再受到政府的特别保护。

——摘编自刘金源著《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代前期中国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向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3-08-2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编自《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

时间175018001850
城市人口(%)21.0%27.5%52.0%
农村人口(%)79.0%72.5%48.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说明“荷兰和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近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
7 .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贸易的废止正如它的发生一样,是资本主义发展决定……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杨人緶《非洲通史简编》

材料二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主编的《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奴隶贸易的废止和发生都是由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城乡人口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工业化的关键是技术的发展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成为可能,同时也大量地应用了谋汽油等无生命的能量能源。随着技术的发展,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到19世纪末,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工厂成为工业产品生产地。

一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材料三1857年的经济危机是第一次先在美国而不是英国发生的危机。美国正是在此时抓住了机遇大力倡导科学技术的研发,引领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欧亚移民带来了先进技术,爱迪生、福特、莱特、贝尔等人的发明也使美国在电力、交通运输、远程通信等领域领先。在一大批令人瞩目的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推动下,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尚落后于英国、法国、德国;1894年,美国已排名世界第一。

一摘自赵刚、汤世国、程建润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1)填写材料空格部分的内容。
①_______
②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技术发明,并说明工业革命时期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工业产值后来居上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2020-08-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政治、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10 . 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不断追逐的目标,近年来新的观点亦层出不穷。应用内生增长理论的学者关注经济因素变化引发的技术创新,应用新制度理论的学者强调财产权和政治制度的意义,应用统合增长理论的学者重视人口收入关系、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由此可知,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原因的解释(     
A.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完善B.只能有一种合乎历史事实的解释
C.需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D.新的观点相对旧的理论更为可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