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公元前81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在位时,霍光组织召开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史称“盐铁之议”。一方是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另一方是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之士(有德之士和儒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桑弘羊方贤良文学方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是以县官(朝廷)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此筹计之所致,非独耕桑农业也。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据(西汉)桓宽《盐铁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代“盐铁之议”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着重要意义。工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军金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生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摘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宋朝商业革命和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有学者认为“社会环境是商业革命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09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高利贷的明确记载始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桓子曾“假贷居贿”。西汉的高利贷更为发达,放贷人数和金额都非常巨大。文帝时,农民为了交纳急征暴赋,有物产的只得将物产半价而卖,无物产的就只得借债,“取倍称之息”。唐宋时期高利贷盛行,玄宗曾下诏限制:“比来公私举放,取利颇深,有损贫下,事须厘革。”北宋又有营债,是军官向士兵放的高利贷。《宋史》记徽宗政和二年(1112)臣僚指出的军政六弊,其一即为“举放营债”。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材料二:1997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中断了亚洲连续十几年的经济增长。香港支柱产业悉数濒危,1998GDP出现多年未有的负增长。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力挽狂澜,果断采取措施,牢牢遏制住了经济下滑。在香港最困难的日子里,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稳定;内地放宽访港游客限制,使香港旅游业最先从危机中恢复过来。中央政府多次表示在必要时将动用国家的外汇储备帮助保卫港元,对投机势力形成强大震慑。香港对抗狙击金融危机取得胜利,到1999年第二季度,香港经济终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走上了复苏之路。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高利贷的主要危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成功应对香港金融危机的优势。综上谈谈你有何启示。
2024-05-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
(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至晚清海洋利用的认识。
2024-05-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丝绸之路,融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如来按历史进程划分丝绸之路的时代,那么从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便是丝绸之路的1.0时代,这一时代,丝绸之路的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生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丝绸之路2.0时代包含了中国的明清时期。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3.0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特点是:陆海并重,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摘编自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时代,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理解。(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成都的蜀锦生产虽名传天下,但仅存于蜀王府而“闾阎不存”。而且蜀锦“不可以衣服,仅充茵褥之用,只王宫可,非民间所宜也”,因而产量肯定不多。保宁虽“有丝绫文锦之饶”“其丝绸绫绢既用以自衣被,其余且以货诸他郡,利云厚矣”,但输出量实际并不很大。因而四川民间衣服所用丝织品尚多取之于江南,位于川西金沙江林区的建昌卫,因有大量木材输往江南,故“虽僻远万里,然苏杭种种文绮,吴中贵介未披而彼处先得”。因而明代商人携数千金购苏杭绫罗绸缎运销四川之事颇见于小说。

——摘编自李伯重《明清江南生丝与丝织品的国内外市场及其变化》

材料二:公元6世纪之前,西方人还没有学会养蚕缫丝的技术,只能将从中国运来的生丝进行二次加工。丝绸一直是欧洲贵族、教廷追逐的奢侈品,价格高居不下,因此丝织业是有巨额利润的行业。12世纪中叶,意大利开始自己生产丝绸,并长期占据欧洲丝绸生产的霸主地位。到17世纪晚期,法国逐渐取代了意大利的地位,而路易十四是整个法国丝织业产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对皇家工坊中丝绸、花边和花毡生产的补助费用达550万里弗尔。政府还鼓励人才引进,特别是意大利的大量技术、设计人才,无论是为金钱,或是实现设计理念和人生目标,纷纷来到法国。1789~1871年,法国丝织业市场萎缩、人才消亡流失、生产设备被破坏,行业遭受巨大破坏。至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将法国丝织业推向了末路。

——摘编自鲁佳亮《17—19世纪法国丝织提花技术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材料三:2019年1月1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HEART&crafts公司共同主办的“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在中法两国政府的支持推动下,HEART&crafts公司将15位法国手工艺大师的160余件精彩作品带到中国,与11位中国不同领域的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的代表性作品同台亮相。双方策展人介绍,展览以中法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创新为主线,让观众置身神奇的艺术空间,真切感受从陶瓷到金属、从漆器到玳瑁、从皮影到褶榈、从传拓到印刷、从刺绣到榫卯的历史脚步。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聆听大国工匠的“对话”——中法手工之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四川民间所用丝织品取之于江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推动法国丝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丝织业衰落的时代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4-05-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广州成为我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级的商港,其贸易范围之广、商业发展之盛、经济作用之重,大大超过前代。北宋时期西夏崛起导致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宋政府规定“由广州路入朝……不得于西蕃出入”。雍熙四年(987年),宋太宗派遣内侍持救书和金帛“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宋代广州,子城为三城核心,官街区以经略安抚使司为中心,居于北部,朝南而治;而番禺县署和许多官员住宅却安排在东城,将交通便捷、位置优越的大片南部子城区域让位于商业区。西城因商业而兴,是主要的商业区和蕃商居住区。宋代广州形成了内外八港、城外三豪、城内六脉的水系格局,基本确立了广州港口城市的空间形态。广州的商业街市依托于大大小小的水道,形成以东豪、西豪和南豪为骨架,以珠三角细密水网为毛细血管的分布形态。随着对外贸易和海洋开发的日趋活跃,海神崇拜越来越流行,广州的真武大帝信仰、普陀山的观音信仰、湄洲岛的天后信仰,都是在宋朝兴起和盛行的。

   

                       广州的地理区位                                             宋代广州城市格局

——摘编自孙振亚《商业贸易影响下宋代广州城市风貌特征》

材料二   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广州城市的近代化也在这一阶段全面展开。据不完全统计,仅机器制造、火柴、橡胶、机器修理、纺织针织几个门类,19141921年间新办的企业就有20多家。1898年中国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广州开设分行。民国建立后,城乡分治和实行地方议会政治的呼声更加强烈,政府层面的酝酿筹划也一直在进行之中。到20年代初,州已有各类新式学校270所,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初年,仅广州市就有书局约102家”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后,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重视,决定实施近代广州第一个大的市政建设工程。与此同时,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在城市中的活动和影响力也明显增强,这一时期出现的众多新式社团、政党、学会、研究会、讲习所之类的组织,基本上都是他们的活跃之地。

——摘编自赵春晨《晚清民国时期广州城市近代化略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广州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商业贸易对广州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广州城市的近代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出土实物表明,中国棉花的品种是亚洲棉和草棉,均从国外传来。三国时期,珠江流域已普遍种植棉花,新疆是中国较早植棉的地区,总体晚于华南地区。“亚洲棉”从南路入广东,后至华中棉区;“草棉”从西路入新疆到甘肃,后传到华北棉区。棉种约在宋元之际完成了向中国内地的传播。棉花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步进化为一年生棉花,产量提高,品质有极大改进。古代文献中,棉花被记载为“吉贝”或“白叠”,棉布被称为“吉贝布”或“白叠布”。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记载“(棉花)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臬荸,免绩缉之工,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棉纺织技术在元代有重大改进,《南村辍耕录》中记载“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元代制定了江南夏税制度,规定“夏税则输以木绵、布、绢、丝、绵等物,其所输之数,视粮以为差”,棉布被定为常年租赋之一。明太祖曾下诏,“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绵各半亩”。经过元至明约两百年的传播,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已基本推广到全国。

——摘编自王亚蓉等《中国古代“布”的材质演进——兼论棉花在中国的普及》

材料二   在近代历史上,棉花资本主义留下一系列充满矛盾的遗产。它让无数人获得了财富,从中受益,但它同时让更多人受尽磨难,成了受害者和牺牲品。正如贝克特所说,棉花资本主义是一个关于控制和剥削的故事,同样也是一个关于“自由和创造性”的故事。

——根据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资料整理、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花在中国传播种植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棉花种植加工的阶段性发展概况。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控制和剥削”“自由和创造性”的理解。
2024-04-2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发展到晚明时期,不可遏制地涌现异己因素,不断地侵蚀封建伦理关系的统治序列。儒生多弃儒从商,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但是明朝政府仍定性商业为末业。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地方文书中很清楚地记载在临清关,由于沿途抽税严重,以前缎店三十二家,如今有二十一家关门;布店七十三家,已有四十五家关门。

——摘编自刘志琴《晚明史论重新认识末世衰变》

材料二   10~16世纪间,中世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

——摘编自[]JM.罗伯茨《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晚明商业发展境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商业发展的社会因素及其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商业发展的看法。
2024-03-3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贡贸易:政治考虑抑或商业行为

材料一   (张瀚(15101593)认为朝贡贸易)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爽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须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

——《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

(谢学湖(浙)(15671624)认为朝贡贸易)今诸爽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责骂)。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

——《五杂组·卷四:地部二》

材料二   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载运来的朝贡方物抽取货物税。按规定,如国王、王妃及陪臣等附搭的货物,先抽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给值收购;如附带来贸易的货物,船进入港口后,即全部封舱,待抽20%的货物税后,才准开舱贸易。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二O·海外诸番·人贡互市》

就以日本来说,每次来朝贡的人员一般是正使、副使各一人,居座、土官、通事各数人,其他还有船员、水手以及搭乘的随从商人等。在朝贡初期,由于朝贡船是由幕府、大名、寺社等自己经营,故随从的商人还比较少。但到了后来,朝贡船全部承包给博多和坏港的商人,于是随从商人便大大增多,商人已从搭乘转而成为朝贡贸易的主体。

——【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对朝贡贸易的看法有何明显不同,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2)有人认为,朝贡贸易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推行的,但其中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份。结合两则材料论证说明这一观点。
(3)请谈谈你对于朝贡贸易的认识。
2024-01-21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