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1年,为了改变卫生总署(1848-1854)裁撤后,公共卫生管理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现象,英国议会通过了《地方政府事务部法》,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统筹负责涉及卫生健康的各类事务。在经历了不同的公共卫生管理尝试后,英国政府最终让其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呈现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核心,同时适当接受中央监督的特色路径。此后,在新成立的地方政府事务部引领监督下,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取得了较大成就。19世纪后半期,英国主要传染病致死率、婴儿死亡率均大为下降。自来水供应条件改善,大量排污工程兴建,包含有洗衣设备的公共浴室也开始出现。英国政府累积了丰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的公共卫生管理经验。

——摘编自王广坤《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开展起声势浩大的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多方面成效。为了减少蚊蝇繁殖,北京市群众广泛动员,仅用十八天就清除了垃圾六万四千六百五十七土方。通过动员群众户户建厕所,河北城乡群众掀起一场“厕所革命”。沈阳某厂改进工作环境,将“病号”占职工人数的比例,由百分之十七降低到了百分之二,工人生产热情高涨。过去困扰老百姓多年的各种烈性传染性疾病几乎绝迹,曾经严重威胁群众生命的疾病也得到了有效防治。爱国卫生运动符合群众切身利益,因此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摘编自高中伟、曾菊《新中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中的群众动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地方事务部成立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影响。
(3)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在公共卫生管理上的差异,并谈谈你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先后建立了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细胞病理学等。鸦片战争后,西医大量传入中国,教会医院在中国内地建立,它们为外国驻军、商人、侨民服务,同时救治中国病人,教会医生和本国教会组织联系密切,能及时输入新技术,使教会医院在中国保持技术优势,治疗范围涉及眼科、内外科、骨科、牙科等。1850年,英国医生合信出版了《全体新论》,成为向中国人讲授西医的重要著作。1915年,在华教会医学校有23所,护士学校、药学校等有36所。1921年,北京高校开展卫生教育运动,由北京教会医学会指导,北京大学负责,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利用暑假做关于公共卫生的演讲。西医传入,中医一统的局面被打破,近代中国人医药观逐渐多元化,中医受到严重冲击,逐渐形成“西医在朝,中医在野”的局面。

——摘编自傅维康等主编《中国医学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前中医药学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022-06-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农村合作医疗是由群众集资、采取预付医疗保险金的形式,解决群众基本医疗保健问题的一种医疗保健制度。世界卫生组织等的考察报告中指出:“中国农村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中国家群众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这一制度
A.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B.适应中国国情但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C.在全国整齐划一的模式下进行D.随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而被废止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染病流行的范围、速度、影响力与人类经济社会交流融合的深度紧密相关。伴随人类文明从区域发展走向全球交融,传染病大流行也从区域大流行逐步走向全球大流行。大航海时代,殖民者带来的传染病跨洲跨海,不仅给新发现地区带来了巨大灾难,还加速了其被殖民化进程。霍乱在1830年出现于俄罗斯,很快横扫了欧洲,接着出现在魁北克、蒙特利尔和纽约,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传染病。为了防止全球性传染病蔓延,医学界展开了各种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面对疫情扩散的严峻形势,中国国家卫健委汇编诊疗和防控方案,分享给全球18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参照使用。中国还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和药物临床试验,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援助。

——摘编自《传染病改变世界——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新航路的开辟》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2022年新冠奥密克戎肆虐依旧,各国先后出台了多种措施遏制疫情,除了规定社交距离和鼓励居家办公外,还宣传和鼓励新冠疫苗以及加强针的接种工作。经过多轮疫情,世界各地疫苗研发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这表明
A.全世界联合发展卫生事业B.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得到完善
C.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重视D.环境污染现象引起各国重视
6 . 1958年2月中央提出“鼓足干劲……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1958年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已在半数以上的流行区基本消灭。据此可知,此时医疗卫生工作
A.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需要B.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C.解决了血吸虫病治疗问题D.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022-05-24更新 | 1023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以城镇公费、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障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基本医保制度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
A.满足经济体制改革需要B.与世界各国医保体系接轨
C.让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D.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
2022-05-23更新 | 1063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赤脚医生”是农村社员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切称呼。研究中国农村医疗体制的发展历程,从“赤脚医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
1968年9月《红旗》杂志(1958-1988年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发表《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
1977年底“赤脚医生”数量为150多万名,全国85%的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
20世纪80年代全国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行政村锐减至5%;《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问题》,明确界定为“他们同民办教师一样,是农村中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脑力劳动者”。
2004年1月颁布《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范乡村医生的从业行为,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步建立适应新农合的医疗消费层次和水平的服务体系。
①以朴素实用的治疗模式,满足初级医护需要
②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合作医疗制度宣告结束
③建立了完善的切合农民利益的合作医疗制度
④在中国卫生史乃至世界卫生史上具有创造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2020年以来,新冠病毒全球盛行。中国政务服务平台整合了“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相关信息,使人们能快捷地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核酸检测结果、核酸采样点等信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符合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时,及时在网络上公布。这些举措体现了我国
A.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B.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C.药品供应体系的健全D.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医疗资源贫乏,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194911月,卫生部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传染病、交通检疫、环境、食品、学校与劳动卫生和卫生监督等工作。1952年,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掀起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血吸虫病、黑热病、鼠疫、麻风病等得到有效治理。之后,逐步组建了包括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体系。60年代中期,城市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所)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形成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均集预防、医疗、保健于一体。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中医院与中医院校广泛建立。

——摘编自李玉荣《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与中国卫生事业》

材料二   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规定工人参保由工人、雇主和政府共同出资,参保工人可免费接受全科医生诊疗。二战期间,战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免费诊疗范围扩展适用于遭空袭的伤员、服务业人员、生产军需产品的工人、特定的慢性疾病患者,最终适用于战时所有行业的工人和其他需接受医院治疗的人。《1946年国民医疗服务法》强调卫生大臣有责任促进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据此建立了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大区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管理,地方卫生当局负责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全科医生服务管理。

——摘编自李鸻《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行政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新中国与英国医疗卫生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二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医疗卫生成就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