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上,我国西南地区疟疾疫情十分严重,该地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20世纪50年代,国家通过卫生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C.疫情防控成效显著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2022-04-07更新 | 373次组卷 | 36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意义。
2022-04-0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2019年6月国家医保局医药服管司司长熊先军答记者问表示,今后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规模,扩大试点工作,进一步让更多的地区、更多药品参加到集中采购,规范药品收费标准,降低药品价格。这反映出
A.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成效显著B.政府努力降低人民就医成本
C.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状况缓解D.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
2022-03-26更新 | 460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浦江中学、长兴中学、余杭高中三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15年,中华基督教博医会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该会在上海、长沙、南京、北京等城市举办公共卫生讲座和健康展览,制作幻灯片,并印制带有预防结核病知识的日历,在报纸上发表介绍疾病预防知识的文章。这些做法
A.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的进步B.抑制了国内传染病的蔓延势头
C.属于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D.利于中国近代卫生事业的发展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我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毛泽东为中国医科大学作“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题词   
②大力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   
③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④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2022-03-25更新 | 32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南太湖”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提及“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不得出厂。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药品出厂放行规程,明确出厂放行的标准、条件”。这说明
A.我国药品管理法是在中共会议上通过B.新中国加强了法制建设
C.我国的药品监督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D.无法满足药品安全需要
2022-03-24更新 | 24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2017年国务院《“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重点任务上取得新突破。材料表明
A.国家治理能力提升B.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C.全民卫生意识强化D.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8 .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孙思邈也曾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两则材料
A.更强调西医的重要性B.都涉及到医学的技术
C.强调医生的高尚道德D.说明中西医加强合作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检疫观念在1346年就已经存在,这起源于《圣经》中驱逐麻风病人的论述。检疫规定首先在拉古萨(1465年),然后在威尼斯(1485年)成为制度;此后在16世纪的地中海地区被广泛效仿。尽管人类(进港40天内)被禁止上岸,老鼠和跳蚤的上岸却禁止不了。城市政府对恶性疾病的反应相当迅速,比如在鼠疫爆发时保证食物供应、建立检疫所、招募医生,甚至组织丧葬,并为公众制定相关行为规范等。城市当局体现了他们的活力,而正是这种活力使13501550年成为欧洲城邦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德国和意大利诸城邦。

材料二   科学家成功地发明了廉价而有效的方法,以控制各类传染病。不仅如此,能够有效推广医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机构,也在各地迅速出现。国家级和地方性的卫生委员会和医疗服务组织遍布全球,军队的医疗团队也在与社会机构同步(甚至提前)发展,以至于到20世纪下半期,专家们倡议要把威胁人类的传染病从地球上清除出去,并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目标。但人类更多地向更大的城市中心的迁移也进一步加强了与以往常见传染病的接触。结果便形成了某种竞赛,一方是医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和公共管理体系的完善,另一方是生活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传染病及其(并发)慢性病的强化。

材料三   毋庸置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价值观变迁,绝不可能仅仅取决于瘟疫;然而,瘟疫流行以及城市当局应对瘟疫的成功方式,肯定对欧洲意识形态的划时代转变发挥过重大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至16世纪欧洲城市积极防控传染病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传染病防治事业的发展趋势。
(3)综合以上材料,运用唯物史观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解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医药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中国已建立医事管理制度,医巫分业、医疗分科。春秋战国以后,医学战胜了巫术。汉代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闻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公元5世纪,医学教育体制创立,使医学教育逐渐由师徒、父子传授制,过渡到官办医学校的教育。在政府的鼓励下,在“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思想指引下,读书人逐渐改变了“医为小技”的观念,这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明朝李时珍所撰的《本草纳目》是一部中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摘编自李经纬《中医史》

材料二   自辛亥革命起,中医药学就被视为旧文化传统的一分子。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认为中医落后于时代。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西医专门学校而没有涉及中医。1929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这就是历史上的“废止旧医案”。抗日战争后,政府对抗战中仅存的中医横加摧残....在审查制度下,绝大部分中医已无法继续开业。

——摘编自《历史上的中医废立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统中医药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中医药学在近代陷入困境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