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皇帝为了彰显“同文之治”,集翰林学士等数十人,以明代《字汇》等为蓝本,于1716年编纂完成《康熙字典》。字典收字宏富,将历史文献中存在的匈奴语、吐蕃语等“非汉语”词汇和材料亦广泛搜录。同时,根据楷书的结构,按照笔画为序呈现,确定正字规范,明确标准读音,使该字典成为字书之“典常”。编者对每一个字条的释义究其详尽,例证多引自历代名家的著作和《论语》《史记》等文献,蔚为大观。字典浓缩了千百年中华文明成果,影响了此后三百年汉语词典的编纂与创新发展。成书后,成为朝鲜、日本、越南汉字辞书编写时必要的参考模本,也被西方汉学者当作学习汉字的“金钥匙”。

——据盛培林《<康熙字典>与塞缪尔·约翰逊<英语词典)之对比研究》等

材料二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大量外来词及不规范的表达方式进入英语。为“保持我们语言的纯洁”,1755年,在出版商的赞助下,约翰逊编写了《英语词典》。词典重视语法规范,对每一个词条追根溯源,条分缕析,从《圣经》及莎士比亚、培根等大师名著中选取大量的例证,突出宗教教义、道德伦理、教育启蒙、语言修养、美学情操等方面的内容,浓缩了18世纪英国的社会文化。到19世纪80年代,词典因市场的需求,仍不断重印。《英语词典》在世界辞书编纂史上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

——据郭启新《约翰逊及其〈英语词典>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字典》“成为朝鲜、日本、越南汉字辞书编写时必要的参考模本”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字典》与《英语词典》编写的差异。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康熙字典》与《英语词典》共同的文化价值。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一隅,面对台湾海峡,背靠武夷山脉,形成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并且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自然物产丰富。正由于此,福建古代战乱少,社会较为安定。自汉到宋,在福建移民史中,主要有“官府移民”和“民间移民”两大类。历代统治者重视对闽地的征讨,留下官府移民。在武力控制下实现了武人统治向文治的州县地方政权的转换,也为受战乱影响的北方流民移民到闽创造了条件,两者共同促进了福建地区的开发。宋朝以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和商业异常兴旺,出现了经济商业中心——泉州。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福建已基本开发完毕,在人口饱和的情况下,促使福建人民向外省和海外迁移。

——摘编自王宜强《福建移民开发的历史进程及其经济、文化响应》

材料二   1880年开始,美国接收了数百万犹太移民,费城也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工业优势吸引了大量犹太移民。犹太移民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也积极地融入到美国的主流社会中,并逐渐发挥了自己的价值和作用。第一代犹太移民主要从事服装制造行业,还有一部分犹太人善于经商理财,犹太银行随之在费城蓬勃发展。第二代犹太移民后裔在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后,开始向上流动成为中产阶级,他们对费城乃至美国的政治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甚至在一些领域属于领军人物,一些犹太妇女还投入到工人运动中。犹太精英在费城和纽约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机构,比如犹太神学院、犹太出版协会、美国犹太历史协会……犹太人在推动美国电影、出版等行业发展上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摘编自王梦晨张淑清《费城犹太移民研究(1880~192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福建古代移民进行地区开发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犹太移民对美国的主要贡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和近代美国移民现象中得到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教育政策是阶级、国家政府产生后才产生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不同,每一个时期的教育政策均有时代的特征。比如,先秦“学在官府”的教育政策;自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之后,此后历朝历代的文教政策均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隋唐儒佛道三教并立,但仍以儒学为正宗,唐太宗曾说:“己之所好,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各个朝代具体的教育政策不同,但目的一致,如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书同文,行同伦”的文教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秦朝中央政府的专制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的三大文教政策也是治国安民的需要。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政府重视民族文化教育问题,联系民族关系的实际,国家所处的特定阶段,基于中华民族的固有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不停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

——摘编自廖娟《论中国古代教育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英国师范教育的开端是教会的慈善教育,英国私人捐助教育的现象在英国十分普遍,因而慈善学校的建立给予了大量贫苦儿童基本的教育,帮助他们适应正在转型中的社会。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后,各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力、弥补教会与私人办学力量的不足,英国政府更加注重发展教育。19世纪,英国大批积累了财富的资本家增加了对教育的捐赠与资助,工人阶级也增加了对子女教育费用的支出。民众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沙特爵士,面对维多利亚时代发生巨变的英国社会,他着重强调了教育对于维护英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主张广泛推行民众教育。19世纪晚期,英国最终确立了由地方师范学院、私人训练学院等共同组成的师范教育体系。

——摘编自付扬扬《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古代教育政策和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中得到的认识。
2024-03-1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通道主要是陆上丝绸之路,到了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在两宋时期兴盛的原因,学界有三种说法比较流行:一是“陆丝”阻断说;二是技术推动说;三是世界格局变动说。上述看法均有道理,并具有相当史实基础。如果放宽视野,经济因素是晚唐以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物兴的极本动因。

——摘编自柳平生、葛金芳《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

材料二 草原丝绸之路初步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其产生与游牧民族“逐水草迁传”的生活习俗以及都落之间的战争有关。匈奴族的南下与西迁将蒙古草原地带的丝绸之路进行了强有力的连搬与拓展。随着唐朝对漠北草原的统一,草原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元朝,驿站制度构筑了连通漠北至西伯利亚,西经中亚达欧洲、东抵东北、南通中原的发达交通网络,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达到顶峰。草原丝绸之路既是政令、军令上传下达的重要通道,也是对外进行商贺往来的主要线路。但随着元朝的覆灭,这条通道走向衰落,这就使生活上高度依赖中原农耕地区的草原游牧民族倍感不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新的丝绸之路形态的万里茶道应运而生。

——摘编自倪玉平、崔思朋《万里茶道: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研究》等

材料三 2017年5月,俄罗斯驻中国大使提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建“冰上生绸之路”的设想,同年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时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表示,中方致力于与俄方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以此来落实好两国的贸易互联问题。“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两国地区合作、航运开发、北极治理等领域带来契机,也可成为两国蓝色伙伴关系建立的开端。蓝色发展理念的丰富与蓝色活动的开展将推动两国在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不断加强合作,继而推动中俄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摘编自白佳玉、冯蔚蔚《以深化新型大国关系为目标的中俄合作发展探究一从“冰上丝绸之路”到“蓝色伙伴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草原丝绸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俄两国倡导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构想的时代价值。
2023-12-17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世纪的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更加文明和礼貌”,中国是“欧洲的典范”,中国的伦理和德政是解救邪恶的正确道路。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写给家人和教会高层的手稿中,中国是这样一种形象:虽然名义上远在天边的皇帝是国家统治者,实质事务确是由经过考试制度拔擢的文官系统掌控,日常生活则由复杂的风俗习惯所规范,如此,社会和谐才得维持。

18世纪晚期,西方逐渐出现批评中国的声音,马戛尔尼就在日记里描绘着清朝的落后和愚昧。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样貌等,遭到西方的全面批判,“劣等他者”成为描述中国形象的主要内容。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学者施爱东对于西方与中国形象相关的漫画和插画进行研究。1618世纪的欧洲人很少深入中国内地,图书插画中的中国元素,除了贯穿于整个1619世纪的大辫子,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元素主要是汉子、佛塔、凉亭、商铺、轿子、码头、牌坊、灯笼、纸伞、对联、拱桥、打牌、喝茶、放风筝等,这些插画表现了一个宁静安乐的异域东方。19世纪大量西方商人和冒险家开始深入中国内地,图书插画中的中国元素也相应的扩增了。前两个世纪出现的中国元素依旧会出现在19世纪的插画中,但是,从出现频率看,表现宁静安乐的元素明显偏少,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颓废的鸦片烟管、戴枷的囚犯、路边的乞丐、求神拜佛的男女、阴沉的街道、女人的小脚……

——摘编自《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构建的中国形象的演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4-05-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图书馆实质上构成了党同人民联系的中间平台,其一头连接着党的革命、建设历史伟业,一头则紧密关涉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11月,邓中夏等秘密创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广泛收集马克思主义先进书籍,并在李大钊等人支持下,成立了现代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图书馆——“亢慕义斋”。在一些工人运动领袖领导下,天津、唐山等地成立了工人图书馆,不断向工人传递新知识。1931年中华苏维埃中央图书馆成立,在其推动下,干部群众中出现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良好氛围。1936年中共中央在陕北成立鲁迅图书馆、中山图书馆等重要机构,为清除党内错误思潮影响,更是成立“流动图书馆”进行理论学习。解放战争期间,党中央要求各地要对历史文献作出保护,一些重要图书和文献不断向解放区图书馆汇集,如当时的晋绥图书馆就收到书籍和字帖等数万种。

新中国成立初,国家对旧中国图书馆进行改造,对旧有藏书进行严格审查,别除其中反动、荒诞和淫秽书刊,并补充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和相关进步书刊。在做好重要历史文献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同时为满足不同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以推动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强化横向联系和积极做好图书调拨、统一编目和馆际互借等方面的工作。1956年初,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口号,在此基础上,文化部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各类图书馆的发展方针及其基本任务。此后,我国图书馆事业开始走入国家发展规划,至197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达到了1256所,高校图书馆也增至598所。

——摘编自胡洪彬《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革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表现,并谈谈你对于“图书馆实质上构成了党同人民联系的中间平台”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共发掘23座动物殉 葬坑,发现动物种类共计11个属种,均为珍稀野生动物,既有现在仍生活在南方热带 或亚热带的动物如印度野牛、马来骥(目前簇在我国已经灭绝)和绿孔雀,也有“秦岭 四宝”中的三宝——金丝猴、大熊猫、羚牛。其中,虎、马来骥、牦牛、印度野牛在陕 西省属首次发现。从目前发掘资料来看,只有帝、后陵和太后陵有珍禽异兽出土。这次 发掘出土的动物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以及《汉书》《山海经》 等古文献中基本都能找到。史书记载,汉文帝特别爱好狩猎。这种把生活设施置于陵园 之内的埋葬制度,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是关中地区秦后期和西汉时期陵墓葬制的一大特点。

——摘编自胡松梅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西汉皇家苑囿——霸陵与南陵出土珍禽异兽及其意义》

材料二   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Archaeology》杂志新出版的2024年第一期,评选出了“2023 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汉文帝的地下苑囿”(即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发现的动物殉葬坑)入选,这也是中国唯一入选项目。

——摘编自《“汉文帝的地下苑囿”入选“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华商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文帝的地下苑囿”考古成果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于“汉文帝的地下苑囿”入选的认识。
2024-01-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民初盛行“军国民教育”思潮,学校体育被西方体操霸占,“体操科一律为主课”并由学部施行,而武术则“各地方自行举办”“高等小学以上兼习之”。彼时国人出于民族自尊心,用武术来证明中国自古就有“体操”。武术进入学校是武术步入教育领域的大胆尝试,亦是出于文化自觉,争取与西洋体育并驾齐驱的话语权的创新形式。但一味追求动作的规范、标准,丢失了传统武术的核心特征。由霍元甲主持的精武体育会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则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超越强健身体的范畴,从宏观上聚焦于种族与国家延续。新文化运动时期,“土洋体育之争”推动武术走向科学。国术的“传统”在“科学”的语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要想以武图强,武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彼时的武术规则深受西方体育影响,趋向竞技化,初成之规则在比赛中成为裁判依据,使比赛“有法可依”。武术对抗赛在“全运会”中可谓昙花一现,但民国时期的武术套路、对抗赛实践为当代武术竞赛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经验。1936年,中国武术代表团成功参加了第11届柏林奥运会,在该届奥运会上的武术表演惊艳世界。

摘编自张银行、谢海柱《中国近代武术“转型”研究评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术“转型”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武术转型发展的看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作为精英阶层创造的博物馆,自诞生起就不自觉地带有强烈的精英文化的基因,这决定了博物馆服务对象的角色不自觉的偏向精英阶层。而民主趋势下,普通大众权利的获得使得博物馆又不得不重视大众的文化权益。16世纪中叶,收藏被受教育阶层视为一种有修养的绅士行为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收藏主要涉及文化艺术、自然奇珍和历史古物,由于启蒙运动的推动,19世纪公众将自己藏品捐出成为潮流。法国大革命后政府宣布将卢浮宫变成国家博物馆,在理论上强调博物馆成为普通人可进出的场所,“这些国家的艺术属于自由平等理念下诞生的新社会全体公民所有”。

——摘编自潘继业《西方博物馆公共化中的精英力量》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交涉中常常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与外国人沟通必须“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恭亲王奕䜣也感到清政府在外交中的劣势,于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官办外语学校同文馆建立了。同文馆博物馆是辅助教学的设施,藏有新式机器(模型)、动植物、医学标本、矿石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同文馆总教习后还从国外购买了一些藏品,藏品的陈列主要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只为同文馆教授学生使用,并未对社会公众开放。虽然庚子之变打断了它的发展历程,然而其曾经的管理和陈列都为后期博物馆事业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摘编自陈思清《近代中国学校博物馆发展研究(1876194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师同文馆及其博物馆建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博物馆的共同贡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教会到封建王权再到早期的资产阶级政权,西方印刷媒介的内容监管制度不断发展。1450年古腾堡印制术改进以后,书籍以大量标准形式复制,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廷大规模禁书与推行书籍审查制度,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设立禁书目录委员会。封建王权时代,许可制度最终通过国家机器以立法的方式固定下来,由此特许出版和出版检查制度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张早期印刷媒介内容控制的网络。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欧洲各国虽然陆续结束了原来的集权主义媒介管制模式,但印刷媒介并没有真正获得自由,叛逆罪、诽谤罪与知识税、津贴制是管制出版业的强、硬两种手段。尽管直至19世纪印刷媒介才彻底实现自由和独立,但近代以来,西方出版业仍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保障言论自由、优化产业发展和保护未成年人的三大原则,并由此形成了西方出版内容制度设计的三大价值目标,即政治福利、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

——摘编自黄春平《西方印刷媒介内容监管的制度变迁及历史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印刷媒介内容监管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西方出版业所形成的原则和价值目标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