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中世纪神学院是大学最主要的学院,启蒙运动时期法学院逐渐取代了神学院的地位。这一变化(     
A.说明基督教神学彻底被颠覆B.推进了教育世俗化
C.引导人们开始关注现实世界D.有利于科学的兴起
2 . 2000年,西安发现一座6世纪前后来自中亚粟特人的墓葬。墓中出土的图像绘有中原的排箫、西域的箜篌、琵琶等乐器,以及中亚风格胡腾舞形象。这一发现可以用来印证(       )
A.隋唐时期政府外交活动频繁B.少数民族汉化趋势愈发明显
C.丝绸之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3 . “这些民间儒学流派致力于经典的简化,如编撰《四书》而为科举制度的教材,大批撰述修身和教育的论著,从文人的精神修炼一直到底层的蒙养读本,与各种族规家训等人生指南,纷然并呈。”这些民间儒学流派的努力意在(     
A.推动儒学世俗化B.突出思辨色彩C.使儒学成为主流D.提倡个性自由
4 .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欧洲出现移民潮,当时移民通常迁往本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 自治领,例如英国人主要迁往北美洲。据此推断,西班牙人主要迁往(     
A.大洋洲B.拉丁美洲C.亚洲D.非洲
2023-01-05更新 | 43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左、中、右三款分别受到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的影响。这类服饰是(     
A.西方文化侵略的反映B.欧洲文明衰败的结果
C.古典主义盛行的表现D.文化国际交流的产物
2023-01-01更新 | 699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6 .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林则徐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下列最贴切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的是(  )
A.牺牲精神B.家国情怀C.舍生取义D.公而忘私
7 . 在欧亚大陆,除了丝绸之路外,还存在着“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商路。下图中的商路⑤
A.8世纪以后,造纸术由阿拉伯人经此路传入欧洲
B.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航路
C.明初郑和下西洋意味着此商路到达了交通的顶峰
D.唐朝中期以后,此商路完全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
8 . 同样的圣诞节,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过法:南太平洋地区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人会穿上传统的土著服装,参加当地特有的“声声”巡游;东非的埃塞俄比亚人会穿上白色盛装走向教堂;委内瑞拉则家家户户包起粽子……这反映了世界文化(       
A.具有进步性B.将趋向统一C.具有排斥性D.具有多样性
9 . 东汉的墓葬中开始使用有希腊、罗马风格的石柱,当时的建筑上还有西方的人体雕塑及希腊式的人柱。这表明
A.汉朝和罗马开始了官方直接往来B.中西方之间已有文化交流
C.东汉政府着力全面学习西方文明D.希腊是东西文化交流中心
10 . 从1819 年新加坡开埠起,就有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印度等邻近国家的移民进入,新加坡多种族社会开始逐渐形成。这表明新加坡
A.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B.缺乏自身特色的主流文化
C.地处马六甲海峡位置优越D.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