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大批欧洲和非洲人口涌入美洲,使美洲单一的蒙古人种的印第安人居住区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根据官方统计,1509—1550年,15480人离开西班牙前往美洲。到17世纪末,达到40万~50万。最初移居到美洲的西班牙人中,妇女很少,所以,西班牙男性和印第安妇女的同居和通婚现象十分常见。“在1514年,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684名西班牙人中,就有64名娶了印第安妇女为妻”。在庞巴尔时期(1750—1777年),为了尽快同化印第安人,他颁布了法令,“规定任何与印第安人结婚的葡萄牙人将获得优先的晋升机会”。结果,在美洲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梅斯蒂佐人。

——摘编自王学玢《浅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的增长极为迅速。1965年,全球国际移民只有750万人,1990年增至1.54亿,2000年增至1.75亿,2005年增至1.95亿,2010年增至2.14亿。数据显示,2013年,按地区发展水平划分,近59%的移民居住在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的国际移民占世界移民总数的41%。2013年,居住在北方①的1.36亿国际移民中,8200万(6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5400万(40%)出生于北方。

(注:①是指出于统计需要被划分为“发达”类别的国家或地区。)

——摘编自张秀明、密素敏《国际移民的最新发展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向美洲移民对美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移民的特点及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古三次西征以后,蒙古统治者挟持军事上的胜利,将大批被征服者迁徙到东方。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回回人,这些回回人原是居住在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迁入中国后从事手工业、农业和充当职业军人,担任传教士,或者依靠贸易为生,少数人在中国当了官。另有一些从唐宋以来就频繁地出入沿海港口、经营对外贸易的阿拉伯人,和当地民族居民通婚,产生了“土生蕃客”的侨民世家。回回人东迁以后,这些穆斯林侨民也加入回回这个队伍中。从那时起,在中国便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信仰伊斯兰教为特点的,使用汉语而又具有学习阿拉伯文化和波斯文化的历史传统的回回民族。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2019年全球移民数量2.72亿人,2020年的数据为2.81亿人。欧洲占国际移民总数的比例达30.9%,亚洲30.5%,北美20.9%、非洲9%2020年,65%的国际移民居住在高收入国家,31%的移民居住在中等收入国家,尤其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居住在低收入国家的仅占4%。约占78%的国际移民处于15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截止2021年底,全球因迫害、冲突、暴力以及违反人权等导致的被迫移民人数再创新高,总数达8930万人。

——摘编自陈积敏《当前国际移民的新动向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回族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指出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国际移民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埃及历史教科书《中国摘要》中的古代中国形象

材料一   埃及历史教科书中人物出现频次表   

人物名字频次
炎帝、秦始皇、苏轼、伏羲、神农、黄帝、女娲、尧、黄帝妻子、舜、启、仲康、夏、商汤、商纣王、武王、穆王、孔子、老子、孟子、汉太祖、刘盈、曹丕、汉武帝、惠帝、隋炀帝、李渊、唐玄宗、赵匡胤、赵祯、成吉思汗、忽必烈、铁穆尔、元顺帝、朱元璋、朱允炕、代宗皇帝、康熙、吴三桂、郑和、吉尔丹、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45

材料二   中国默默无闻,与世隔绝,人们不知道关于它的任何消息,直到阿拉伯人往来与它,他们(阿拉伯人)写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书籍,这些都是使世界人们注意到中国的原因。很多朝代都有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的事迹,如:唐朝时阿拉伯国王亚兹德到中国避难,在唐朝皇帝的影响下开始修身养性。

材料三   在书写中国古代历史时,该书情感倾向为“积极”的数据共26条,达到了46%;情感倾向为“中性”的数据有23条,占41%;情感倾向为“消极”的数据有7条,占13%。对情感倾向为“积极”的词频分析,排前三位的词为:“王国”“古老”“伟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彭飞等《埃及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1)根据材料说明埃及历史教科书中塑造的古代中国形象。
(2)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对埃及教科书塑造的古代中国形象加以评析。
(3)对《中国摘要》古代中国形象的不足,提出你的修改建议。
4 . 2020年8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有关报告显示,美国非洲裔的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是白人的3倍、5倍和2倍,拉美裔儿童因新冠肺炎住院的比率是白人儿童的9倍,非洲裔儿童住院的比率是白人儿童的6倍。这些数据表明(     
A.美国疫情防控的毫无作为B.不同种族的身体素质差别明显
C.美国黑人的生存条件十分恶劣D.美国种族主义痼疾积重难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兰克福通信博物馆向人们展示通信的历史,展品突出了通信业从石器时代到邮局、电话和电视的演进,这里有历史陈列,有现代艺术,有亲子互动,比如教人如何制作隐形墨水和破译密码。这个博物馆最大的特色不仅展品非常全,是通信设备大集合,同时在与观众的互动上也做了很多努力。展品不是安静地冷冰冰地摆放在那里,而是可以让观众实践体验。

——摘编自严红敏《德国博物馆教育见闻述略》

材料二   荷兰国立博物馆始建于1885年,拥有超过100万件藏品。新建的荷兰国立博物馆秉承“开放”和“连接”的理念,建立了完善的藏品管理系统和图像采集的标准化规则,通过在网站上直接发布藏品数字化的数据和图像,重建数字博物馆,期望通过数字博物馆能接触到更多的观众,不仅能触动他们的心灵,还能把人、艺术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目前,荷兰国立博物馆拥有欧洲最大的开放艺术藏品数据,其中的开放数据和图像非常受欢迎。

——摘编自凯茜·亚赫《荷兰国立博物馆: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1)据材料一,概括法兰克福通信博物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荷兰国立博物馆的独特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博物馆的作用。
6 .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自诞生至今,已经有194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167个国家的897处文化遗产、218处自然遗产、39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共1154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据截至2022年11月中旬)。这体现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A.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B.彰显鲜明的人文价值
C.得到了政府有效保护D.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7 . 探究与写作

以下是有关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城的一些史料

序号

内容简介

1834年芝加哥从国会获得拨款用于港口改造,五大湖上的船只可直入芝加哥河道。1848年,在州议会支持和筹备下,芝加哥运河建成……经过芝加哥的铁路四通八达。

——《湖畔月刊》专栏“芝加哥和它的铁路”(1852年)

30万芝加哥人居住在后街棚屋中,饱受简陋厕所、动物粪便和垃圾的恶臭的侵袭,完全没有起码的阳光、空气和给排水。

——芝加哥城市住房协会调查委员会《芝加哥租房情况》(1901年)

商会通过社会交往、思想自由交流和合作共勉,推动芝加哥城市公共福利,促进商业利益。

——《芝加哥商会宪章》(1907年)

1860-1900年芝加哥人口统计表

年份总人口原住民外来移民(主要来自北欧东南欧)
18601092605463654624
1880503185298326204859
190016986751111463587212

——美国国家人口普查局公布数据

照片说明:1871年芝加哥发生大火灾,市中心成为一片废墟。灾难过后,破旧的木制建筑被清除,加装电梯、全钢架构、防火的芝加哥式摩天大楼平地而起,影响至今。19世纪末,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在摩天大楼里让顾客在优美的环境中自由浏览商品,创造出全世界竞相效仿的零售模式。

——《芝加哥大火:目击者描述及70张照片和插图》

1893年的一则报道:芝加哥举办世界博览会期间,两名世博会的建筑工人―一个黑人与一个白人发生了争斗。受到种族主义思想毒害的旁观者,把黑人吊在街灯柱上,高喊:“吊死这个黑鬼。”

——(英)丹克鲁克香克《摩天大楼:始于芝加哥的摩登时代》


依据史料,围绕芝加哥城市发展,完成论文写作的三个步骤。
(1)提出论文题目,主题明确,具有可研究性
(2)整理相关史料,从表格中选取两则支撑论文写作的史料(写出序号),逐条辨析其史料价值
(3)书写论文结语,结论客观、全面,有宏观、高度的认识
2023-01-09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主张人口众多以富国强兵,以增加社会财富,以承续后嗣,一直是中国社会人口观的主流。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东方杂志》从创刊之初便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据统计,涉及人口研究各个领域的文章多达111篇,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者41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群体庞大,既有专门的人口学者陈长蘅、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又有气象学家竺可桢、农业学家彭家元、历史学家张荫麟。这些学者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又在人口数据、理论框架、调查方法等方面激烈论辩。

——岳靖芝《民国时期的中国人口研究——基于<东方杂志>学界同仁论说的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全国迎来了第一次生育高峰。60 年代我国人口总量达 7.2 亿,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依然无法满足人口众多所带来的粮食紧缺、受教育率低、就业率低等一系列隐患,庞大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目标产生激烈冲突。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 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 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高和荣《建立中国自己的人口学理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杂志》人口研究文章的特点,分析民国时期人口学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后新中国人口政策演变的主要内容,分析影响新中国人口政策的因素。
2022-11-22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华工与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

19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随着美国兼并德克萨斯,与英国解决俄勒冈的边界争执,以及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后向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大量移民,一些国会议员开始思考如何使这些地区与其他地区一样,成为美国联邦永久不可分裂的一部分。建设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主张就在40年代被提了出来。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通过了第一个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法案。西段工程于1863年破土动工,它所经过的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岭和内华达州一带,高山峻岭绵亘,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异常艰险。不少白人工人应聘后不久经受不了恶劣的条件而纷纷离去。管理层在加利福尼亚州雇用了首批来自中国南方的50名华工。此后,越来越多的华工加入到筑路大军中。根据美国学者柯立芝所著《中国移民》一书的统计,太平洋中央铁路在建设高潮时,中国劳工占到90%,约9000人。这条铁路最艰险的路段,是由以中国人为主的工人修建的。1869年,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建成,美国大陆在经济上真正连成一片,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它预示着美国行将成为面向两大洋的经济大国,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中国移民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利福尼亚等美国西部地区的崛起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黄安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的背景。
(2)以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为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简述赴美华工的历史贡献。
2024-01-20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如图所示是我国1966〜1976年出版的连环画种类数量统计情况。据图可推知,这一时期出版的连环画(     
A.是以歌颂经济建设为主题的B.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的追求
C.反映了自由创作的文化氛围D.成为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
2024-03-1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