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亚季风带的充沛降水与华北、江淮与江南的辽阔冲积平原的优良宜农条件,使东亚大陆很早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规模巨大的人口——经济——文明复合体。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不畏惧开放,乐于与其他民族交往,并学习其优秀成果。中华文明史上也没有跨洋越海侵夺他人国土财富、划分势力范围的弱肉强食传统。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各国人民不畏旅途艰险往来于东西之间,“丝绸之路”就是这样形成的。

——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材料二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下和平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空间的。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极其巨大的生产力。而过去那种靠投资、出口,不计资源、环境与劳动力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从国际条件看,既往一二百年中,世界形成了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与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立的局面,西方国家从未真正关心过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福祉。这些国家若能选择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不但能改善其本国的经济,也创造了更大的社会需求,进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成长空间。

——摘编自梁昊光、张耀军《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丝绸之路”开通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措施。
2 . 《墨子·备穴》中提及一种守城装置——“地听”。通过在城墙脚下间距相等的数口深井,将薄皮革裹紧的坛子埋入其中,可利用共振原理探查敌袭。类似的设置方式,后来被较广泛地用于古戏台的搭建。“地听”的发明和使用(     
A.始终贯彻了“非攻”信条B.凝聚了我国先民的智慧
C.说明技术创新源于战争D.表明中国曲艺源远流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研究发现:美洲本土没有出现过“车”。因为没有车,就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物质交流并把大量的物质运送到遥远的地方。尽管在美洲酝酿出本土文明,但在新航路开辟前,它们仍处在发育过程中。材料意在说明(     
A.世界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特征B.文明交流有助于社会发展
C.殖民入侵打断了美洲文明进程D.美洲地区手工业技术落后
2023-10-18更新 | 426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以下是小史同学复习“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时设计的手抄报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时间轴


史海拾贝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代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济南、开封、杭州、福州、泉州等许多城市的情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地图中的历史


相关史事

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1)你认为在时间轴上还可以增加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简单说明理由。(要求:选取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在答题卡上的时间轴上分别标出这两个历史事件;时间轴上时间顺序要正确)
(2)阅读手抄报后·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有了什么进一步认识?
2023-08-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见面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中国与亚洲海洋各国的共同推动下,南海、印度洋沿岸地区、东北亚之间有了稳定而密切的贸易联系,有学者称之为南海贸易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是世界市场需求最大的商品,同时中国也是东南亚、南亚香料的主要消费者。高丽、交趾等国积极吸纳宋代中国在文官政治、科举制度、州县学等诸多方面的新变化,完善本国制度。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东亚秩序与海上丝路研究》

材料二   13世纪,世界已经通过大城市的连结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世界体系包括西欧、地中海、欧亚大草原、埃及—红海、中东波斯湾、阿拉伯海—西印度洋、东印度洋—东南亚、中国南洋等八个亚体系,它们相互交叠构成了一个整体。13世纪,整体的贸易模式包括一些力量相对平衡的参加者,没有唯一的参加者统治整个世界体系。生产组织、资本投资、金融和货币机制等在东方有了高度的发展,然后通过东西方贸易传到了意大利。

       ——摘编自[美]阿布-卢格霍德《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南海贸易体系形成的原因,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3世纪“世界体系”的特点。
6 . 建国初期,重庆市户籍人口从1951年的1725.34万人增长到1957年的2005.18万人;1959~1961年,全市户籍人口降至1961年的1791.57万人;1962年至今,全市户籍人口持续稳定增长,2018年达到3403.64万人。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迟滞了社会经济发展B.改革开放改变了城乡人口结构
C.人口变化与国家政策调整相关D.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持续增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