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5 道试题
1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中央集权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摘编自班固《汉书·儒林传》

材料三   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均有少数民族血统。这就有力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这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峰,正是在中国古代。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

——摘编自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中央集权”的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波斯、大食等国的商人不断前来长安、洛阳进行官私贸易,从而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推向了自西汉以来的高峰。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国的冶铁、水利灌溉技术,陶瓷、漆器、茶、金银器皿和工艺品,天文、医药、文学艺术不断西传。中国的桃、李传至印度后,被称为“至那尔”“那罗阁弗逻”;肉桂传至波斯、大食后,被称为“达泰尼”“达锡尼”;生姜、黄连、大黄、茯苓、杏、桑等药用或经济植物也相继传至西方。沿着“丝路”传入中国的极为重要的是宗教,故有人兼称丝路为“宗教之路”。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入,使中国宗教进一步多元化。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摩揭陀国使者将石蜜制造法传入中原,此后,四川、江南各地纷纷采用印度工艺制糖。唐初,蔺萄酒的酿制工艺由高昌、波斯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国酒类的品种。公元9世纪,印度和阿拉伯商船,以枕椰须系缚、橄榄糖涂胶的办法传入中国,改善了中国的造船缝合技术。此外,东罗马、阿拉伯、波斯、中亚诸国、印度的医药、音乐、歌舞、天文、历法等也相继传入中国。

——摘编自周得京《中国丝绸之路的繁荣》

材料二   从中国的视角出发,狭义上的丝绸之路最初形成于西汉武帝时期,并在后世形成了多样化的路线——形成了陆上草原丝绸之路、荒漠丝绸之路、高原丝绸之路以及海上近海、远洋丝纲之路等广义性交流的具体路线。丝绸之路也逐渐脱离丝绸贸易的狭义内涵,拓展为中国向外输出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和冶铁技术并输入香料、艺术等,即构成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含义的东西方、中外文明碰撞交流与合作之路。这种境况在汉代之后以各种形式和内涵延续数千年,并突出地表现于汉、唐、宋、元、明乃至清等主要时代。

——摘编自王超《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丝绸之路重新命名(如丝绸之路是瓷器之路)并加以说明。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实行贵族垄断的官学教育。内容为“六艺”,其中“乐”、“射”和“御”是贵族的体育课,有明显的军事和教化目的。春秋战国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民间平民体育也逐渐盛行。上流社会热衷骑射行礼、投壶下棋。中下层流行郊游、蹴鞠。军中盛行武艺、角力,如魏国吴起常用负重跑跳来锻炼士兵体能,将“魏武卒”打造成了精锐之师。医学家和养生者好导引行气养生之术,形成了“养神”和“养形”两大派别。古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内,追求身心自我完善,不事竞争、注重养生、形体自娱的体育文化形态。

——摘编自陈祥奎《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体育比较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前,英国普通民众只能在旅馆、酒馆等场所进行斗鸡、打牌、掷骰子等活动,在乡村或城镇开阔街头上演足球、板球、斗狗等冲撞激烈的运动,上层阶级则因其财富和权力关系,租借场地,用来进行狩猎、网球、赛马、钓鱼等活动。这些传统体育比赛充满混乱与无序,各类斗兽运动血腥残忍,被称为“残暴的娱乐”。从18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英国经济扩张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体育开始兴起,残忍的斗兽运动逐渐受到限制或衰落。19世纪,随着铁路的修建,人们的出行、物资的大规模流动更加方便,广大工人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也打破了英国中上层社会的垄断,现代体育运动逐渐扩散至英国整个社会。

——摘编自杨松《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体育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变的历史背景。
(3)综上,说说发展体育运动的启示。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阿里安(约86160年)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重要史学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希腊文化熏陶,有从政从军经历,著有《亚历山大远征记》。《亚历山大远征记》的史料主要来自托勒密的《亚历山大战争回忆录》和阿瑞斯托布鲁斯的《历史》。原因是这二人都随亚历山大转战各地,并且都在亚历山大去世后才写作,阿里安认为二人的记述较为可靠。当二人叙述一致时,阿里安就将其作为准确资料记录下来。当二人不一致时,他会选用比较接近事实、比较有记述价值的内容。阿里安较多采信托勒密的说法,且会明确说“我同意他的说法”。除此之外,阿里安也采用了别人撰述中那些他认为值得记下且并非完全不可靠的材料。对于这些记述,阿里安有些会给出自己的推测和判断;还有一些,如亚历山大之死,他会列举出不同的说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在阿里安看来,亚历山大的业绩前无古人,在当时没有人专门从文学的角度宣传。他决心向世人表彰亚历山大的美德和功绩,为罗马帝国的元首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道德典范。

——据崔丽娜《求真与致用: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里安撰写《亚历山大远征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远征记》的史料价值。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大学图书馆兴起之前,中世纪主要的图书馆类型是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1257年,罗伯特·索邦在巴黎大学建立了索邦学院,并为一同成立的附属图书馆捐献了他的私人藏书。国王、贵族、主教和其他国家学者也纷纷捐赠。此后,其它学院和大学也相继效仿建立起图书馆。索邦图书馆内很多图书都用链条锁住,如果学生读书后敞开书页放置还会被处以罚款。13世纪末,索邦图书馆开始分“大馆”“小馆”以服务不同阅读需要。1481年修建的新馆利用38扇窗户把大厅照得通亮。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的图书使用率远比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高,有的图书甚至需要经常修补,乃至重新补充。

——据范晶《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略论》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各类图书馆服务范围限于上流和中间阶层。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要求由政府提供经费建立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服务。不久后,又将法律适用范围由城市扩大到5000人以上的农村。然而由于将建馆权下放给了地方,直到1870年,仅35所公共图书馆得以建成。1892年,英国议会修订《公共图书馆法》,取消了地方政府建馆的限制。同时期,英国的公共图书馆还接受了“钢铁大王”卡内基慈善基金会的大量捐款。1919年、1925年,英国接连修订《公共图书馆法》,取消了对图书馆课税制的限制,允许在各郡建立中心图书馆。到20世纪30年代,公共图书馆已在英国全国普遍建立。

——据郝庆合《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图书馆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英国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图书馆发展的历史为当代建设和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启示。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6 . 唐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注:崇化、怀远两坊是隋唐时期安置胡人居住的场所。)

图2唐朝长安城的西市和东市示意图

(注:放生池是官方设立,用于蓄养鱼虾之类,禁止人们捕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长安城内胡商经营活动集中在西市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2)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唐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今日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强调,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选自2020-05-16“央视新闻”

材料二   2022611日是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11日,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旅局在光岳楼下举办“非遗游购节”暨2022年聊城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开幕式活动。本次活动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着力“游览购物”与“体验互动”两大方向,为市民游客搭建感受非遗之美、参与保护传承、共享发展成果的多效平台。

——摘编自齐鲁新闻网

(1)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一直受到严重的威胁。你认为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2)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主题进行宣传教育活动,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今日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朝多元投入、多元主体建设的方向发展,政府应积极扶持引导民间图书馆健康发展,从资金、技术、机制等方面促进民间图书馆的健康有序发展。民间图书馆自身也要不断转变办馆思路,挖掘自身优势,携手各方力量共建乡村文化空间,为基层乡民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下表为我国民间部分图书馆的情况。

河北省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北永安村的房红霞创办的“农家女书社”与上级资助的农家书屋合并后,成为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房红霞创办的“农家女书社”在村里开展多项活动后,村里的风气有了明显好转,读书氛围更加浓厚。孩子们之间互相借书交流读书心得,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多位村民因读书掌握了致富技能,村里多了大型养鸡场,每个养鸡场达到了40005000只的规模,北永安村成为养鸡专业村,每户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余元
河南省2008年,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的李翠利由设置小书架到创办微光书苑,获得了政府和爱心人士的支持,并帮助本村和附近村庄的5户家庭申请到了“乡村家庭阅读点”项目,带动朋友、乡邻共同营造乡村阅读环境和氛围,促进了乡村阅读环境的改善。如今,“微光书苑”藏书总量达到了5万册,发展“零门槛”读书合作的店有28家,借书群众累计超过10万人次。微光书苑借着微弱的“书光”,改善了当地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当地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

——摘编自傅宝珍《文化扶贫战略下民间图书馆的作用及发展策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促进我国现代民间图书馆有序发展的有效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现代民间图书馆的作用。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三晋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万历十年(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教,中国少数上层士绅开始接受他所带来的天文学、数学和地图学等知识,但排斥天主教教义。此后,小规模的“西学东传”一直存在。康熙晚年,清王朝因罗马教廷禁止中国教徒崇拜祖宗、崇拜偶像及拒用“上帝”译名等“礼仪之争”而开始限制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雍正皇帝甚至怀疑传教士的动机,担心民众受其蛊惑而影响到法令的推行,于是全面禁教,“西学东传”基本中断。

——摘编自杨晓娟姜红明《中国现代化演进的历史向度:从西学东渐到文明创生》

材料二   法国学者谢和耐把这个时代(明末)的典型特点概括为如下方面:

“以银锭为基础的商业经济的飞跃发展,这种发展又与从日本到暹罗和菲律宾的整个东亚海上贸易的巨大发展相吻合。”

“所有领域(农业、纺织、瓷器、印刷术等)中的生产技术大发展。”

“社会变革、城市生活的发展,由大小商人、山西的富裕店商和新安商人组织成的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出现。”

“短篇小说《三言》和《二拍》、长篇小说(1570年左右的《西游记》和1619年左右成书的《金瓶梅》)与剧的发展,这种发展在明末出现了令人仰慕的新生。”

“具有技术和科学特点的著作日益增多……”

——摘编自罗本琦方国根《明末“西学东渐”的缘起申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西学东渐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明末西学东渐的影响。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三晋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材料一   

材料二   最早的西域仅指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的中亚地区,后来逐渐包括了南亚次大陆、西亚的波斯、地中海的东罗马帝国以及西南亚的阿拉伯。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中频繁出现“西洋”的地名,如“龙牙门”和“北溜”,还有“舶往西洋”的说法,“旧港”条提到“西洋人”。元代周致中《异域志》记载有“西洋国”“在西南海中”,研究者认为指的是马八儿,位于今印度之东南海岸。明清时期接触到欧洲人,知其比历史上所接触之地更靠西,则“西”的概念又扩展为欧西,并呼以“泰西”“远西”,以示与早年之“西”的区别。

——摘编自张国刚《中外文化关系通史》

(1)分析汉、唐、明三个时期对外交往路线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2)简述中国古代对“西”这一概念的认识。
今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