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东汉末年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生产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在魏晋—隋唐时期,当地畜牧经济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反弹过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畜牧区域曾一度向东南方向显著扩张,国营和私营的大型畜牧业都取得明显发展。可以说,十六国至唐初,黄土高原地带一直是胡、汉混杂居处而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其经济生产也以畜牧业为重。由于畜牧经济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羊肉酪浆”之类的饮食物品乃成为“中国之味”,“食肉饮酪”在社会上曾一度相当流行。唐代胡食风行,胡食的特点之一就是食肉量较大,而畜牧业的发展,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肉食来源。

——摘编自王利华《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的大部分时间,很少有英裔美国人考虑过迁徙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袤土地上。“西部地区”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大沙漠”,不适合文明存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许多美国人开始对西部特别是牛仔的形象赋予浪漫色彩,他们将西部地区看作是勇敢者和上进者经历艰难险阻可以建设新文明的地方,将实际上工资低廉的雇工描述为强大而不朽的传奇人物。欧洲移民后裔定居西部的过程,至少在两个世纪中主导了美国人的国家想象,有时也成为历史学界讨论的中心话题。20世纪的历史学家则将西部描述为一个勇敢、成功、对抗、贪婪以及失败并存的地方:破败废弃的小镇,荒凉阴郁的印第安保留地,穷困潦倒的贫民区,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景观与辽阔的牧场、肥沃的农田和繁华的城市共同构成了西部。他们强调,在塑造西部社会的过程中,妇女和男人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2000-2003年,重庆市外迁农村移民12.16万农村移民,2004年继续外迁2.34万人。截至2003年,外迁移民占三峡库区全部农村移民的41%,减轻了库区的土地负荷和人口压力,有利于防止乱垦滥伐和水土流失。1998年以来,三峡库区停止了开垦荒地,对已开垦改造的25度以上的荒地和低产地,逐步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截至2004年,重庆市的自然保护区达到48个,总面积829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重庆市及三峡库区珍稀濒危动植物抢救、繁育及迁地保护中心。

——摘编自刘德绍、杨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六国至唐初,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经济反弹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美国人眼中“西部”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从迁出地的角度,谈谈三峡移民的意义。
2024-05-01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读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教材P46“学思之窗”: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对美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024-02-2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有着较长的向海外移民的历史。但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几十年,中国向海外移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型,中国向海外移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阶段中的移民涉及留学生、高技能和低技能移民、国有企业的建筑工人以及或大或小的移民企业家等不同类别的移民,移民目的地主要是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地区和国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寻找机会,从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到小企业家,再到来华留学生,中国接收的各类国际移民数量不断增长。2018年,中国累计发放外国人工作许可33.6万份,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国人已超过95万人。目前学术界已形成共识:中国正在成为重要的国际移民输入国。

——摘编自梁在、王楠《中国和21世纪的国际移民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移民呈现的主要趋势,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移民的积极影响。
2023-08-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情况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编自葛剑雄等《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19世纪50-60年代英国移民数量是17-18世纪移民数量的总和。据统计从1815到1930年,有1140多万人从英国移出。这些移民主要迁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方,其中大部分去了美国。19世纪上半叶殖民署为移民提供资金、信息,组织他们向外迁移。19世纪后半叶官方的资助仍在进行,但非官方机构表现得更为积极,包括各地工会组织、慈善机构等等。工会资助的移民大部分去了美国,他们大多有一技之长。英国移民的迁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地区的人口和民族构成,对这些地区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镡娴娴《I9世纪英国人口对外迁移问题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人口外迁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
2023-11-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儒学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与佛道二教的相互冲突、纷争过程中被统治者自觉加以复兴的。佛道与儒学的撞击也使儒学发生着某种新的变化,即儒学不得不吸收释、道的思想因素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隋末,大儒王通讲学于“河洛之间”,对于弘扬儒学不遗余力,但他并没有否定佛道二教的作用,并首次明确提出“三教合一”的思想。唐代大儒韩愈积极反佛,但其道统说与佛教的祖统说相类似。另一大儒柳宗元公开主张以儒学为主,吸取佛教中有价值的东西。与此同时,儒学与道教也发生着同样的关系,只是儒学与道教之间的冲突要少得多。

——摘编自赵行良《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辩证》等

材料二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方面进行了调和,最后儒、释、道三教合一。翻译佛经时通过对教义的删改以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如家庭伦理方面,佛典认为,双亲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孩子并没有义务为父母奉献一切。而在中国,则把孝敬双亲视为佛教教义之一。佛教论者还用中国本土文化来改造佛教教义,他们极力把佛教的教义与儒家文化进行融合。比如,把因果报应论与中国传统礼教沟通起来,只有孝顺父母和忠于君主才可以得到善报,孝顺父母、忠于君主这种忠孝观念与佛教主张的因果报应论是相通的。

——摘编自高翔《从佛教看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   出身于佛门的草书大家怀素和尚在进行书法创作时摆脱了传统章法的束缚,狂革舞动,变幻英测,书写于法度之外,在中国书法史上独具一格,他的意境往往被视为对佛救“空”的领悟。佛寺中的高僧心态往往开放包容,佛门书家与信佛的文人雅士的双向沟通与融汇,使得“顿悟说”“凝神观照”“意会”等具有明显佛教文化色彩的语言,最终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创作者、书法艺术理论家们成功吸收借鉴。在佛救教义中,佛教徒只有通过如理如法地不断修行,才能最终成就涅架自在的解脱境界。佛教这种“修行”的思想与书法家的修养提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虞世南、张怀璀等著名书法家的书法创作理论研讨中,都可以见到佛教“修行”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多与佛救文化主题有关的书法作品正是书法家对佛救相关问题思辨后的结采,还有一些则是在生活中与僧人交往互动后留下的记录。这些带有佛救文化特色的书法作品与普通书法家的创作意境不同,独具魅力。

——摘编自李栋财《中国历史上佛教文化与传统书法艺术之间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至隋唐儒学发展的趋势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佛教本土化的原因及其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佛教文化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材料二   20世纪,尤其下半叶,人口激增,人口变化趋势发生逆转。欧洲长期移民世界各地的情形宣告结束,而反向殖民化则宣告开始,“母国”的出生率下降,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却填补了这一空白。移民改变了文化交流的现行方向,人们探讨自己的认同感,“欧洲中心论”遭到批判,社会进入多文化和多元的时代。但多元文化又易彼此造成矛盾,形成新的社会、文化、法律、经济、性别等冲突。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概括人口迁移方向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3-06-0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届高三仿真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甘蔗被带到了新世界。17世纪40年代以后,英国殖民者在蔗糖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开始发展大型蔗糖种植园,这种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导致巴巴多斯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种植园主为获得稳定的劳动力供应,开始大批进口黑人奴隶,为更好地管理黑奴,巴巴多斯议会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案,通过限制逃亡、暴力合法和确定黑奴不动产的方法,从而建立了黑人奴隶制。

随着甘蔗种植获得的高额利润的诱惑,所有英属、法属岛屿都不可避免地遵循巴巴多斯的模式,逐步从欧洲的白人农民社会转向以黑奴为基础的种植园社会。欧洲人在美洲建立起近代黑人奴隶制,而其源头便在巴巴多斯。蔗糖不仅对欧洲人在西印度的殖民模式有革命性的影响,而且对非洲黑人造成了严重的苦难,也成为日后白人种族主义的起源。

材料二   巴巴多斯共和国,简称巴巴多斯(Barbados),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东端。面积大约431平方公里,人口28.8万(2021年),其中90%以上为黑人后裔,2%为欧洲移民后裔。

16世纪前为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和加勒比族居住地。

1518年,西班牙人登岛,10余年后葡萄牙帝国入侵。

1624年,英国将巴巴多斯岛划为殖民地。

1627年,英国设总督管辖,并从西非贩来大批黑奴开辟种植园。

1834年,英国被迫宣布废除奴隶制。

1958年,加入西印度联邦(西印度联邦于1962年5月解散)。

1961年10月,实现内部自治。

1966年11月30日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2021年11月30日,巴巴多斯取消英国女王的国家元首地位,宣布改制为共和国,迎来有史以来第一位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巴巴多斯为代表的殖民地在17世纪以后蔗糖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巴多斯人口构成结构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3-06-02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音乐是一种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也是历史和时代的重要载体,是时代的见证。

材料一: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中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曾侯乙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

材料二: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三: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

——摘自《自由结婚纪念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摘自《国民革命军军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狼。

——摘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摘自《春天的故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编钟的特点,并说明编钟所承载的时代内涵。
(2)结合材料二、三,概括影响音乐和歌词变化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音乐发展的趋势,并评析“音乐是时代的见证”这一观点。
2023-11-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民族主义观念的演变】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有贯通其中的历史文化脉系和文化认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精神武器是立足于民族国家的“主权”认同。民族主义运动的中心议题是“利权意识”,而所谓“利权”最终表达的是国家或民族利权。如收回路矿权利运动显然并不仅仅着眼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而是立足于民族国家主权危亡的深层思虑。当时,动员民众起来奋争的立足点是“亡人国之法,计无巧妙于铁路者”的民族危亡意识。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在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王先明《传统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界标》

材料二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可以称之为新民族主义。正如伯林认为,“世界主义是空洞的,人们若不属于某个文化,是无从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仅仅是在“长江、黄河、黄皮肤”等这些地理及生物种族认同的基础之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各个民族在长期历史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休戚与共、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民族精神。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团结、民族精神逐步提升与整合,新民族主义情绪化倾向逐渐衰落,理性化逐渐增强。全球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民族主义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必然要保持开放性。

——摘编自李军虎《浅论当代中国新民族主义的内涵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新民族主义的新变化。
2023-09-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鄂西南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材料三   美国文化不仅包容和吸收文化上与之接近的欧洲各国的新教徒,也同样接受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之不同的欧洲各地人民。经过长期的相互调适,最终产生了新的认同感。这就是所谓的“熔炉”模式。……二战后,美国的移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来自拉美、亚洲的移民取代欧洲人成为多数。不同种族要求自己的文化得到承认和尊重,多元文化并存的呼声越来越高。过去对少数民族移民的贬损或笼统的称谓正在被反映多元文化理论的称谓所取代。

——刘智《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1500—1850年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20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人口迁徙与移民社会”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6-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