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并制礼作乐;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管子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反映出(     
A.儒家学说以民本思想为核心B.中国古代思想的民主化色彩
C.以人为本理念有久远的传统D.思想始终为政治服务的特质
2023-11-09更新 | 214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老子追求返璞归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转型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具有明显人文精神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3 . 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牡丹谱》《海棠谱》《荔枝谱》《橘录》《蟹谱》《昆虫草木略》《禽经》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A.自然科学教育的逐渐普及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格物致知”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转变
2023-03-21更新 | 1445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培优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022-09-08更新 | 10446次组卷 | 9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时期,随国大夫季梁对随侯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虢国大臣史嚚劝诫虢公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反映了(     
A.生产的发展促使对鬼神迷信的破灭B.时代变革推动治国思想趋于理性
C.人文主义成为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潮D.民本思想为当时统治者普遍接受
2022-07-08更新 | 21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9月底月考历史试题
6 . 《东亚世界的形成》中讲道:“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和发展为基础而形成的,随着中国文明的开发,在那里形成以中国文明为核心而自我完成的文化圈。”材料中的“中国文明为核心的文化圈”主要指的是(     
A.君主专制B.和而不同C.天人合一D.儒家学派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1-10-10更新 | 1420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起始于先秦时期,发展于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于隋唐,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训的内容虽然十分庞杂,但总起来说,其训诫内容是“一条主线”和“三大主题”。“一条主线”就是“尊儒”;“三大主题”,包括“齐家治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读书治学之道”。

——摘编自陈延斌《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

材料二   我国传统家训最负盛名的有《颜氏家训》《弟子规》等。先秦时期大多数家训还夹杂于各种文献之中,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贵族官宦及饱学之士把家训当作独立的著述来进行。宋元明清的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随着传统家族组织的日益完善,家谱中的家法、族规等具有极大约束性的家训普遍产生。家族制定家训以及训俗、乡约具有超个体家庭的、多点成面的社会普及性,也使传统家训转向了社会家训时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家训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家训产生的影响。
9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反映了先秦哪一学派的思想?
A.道家B.儒家C.法家D.阴阳家
2021-08-13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优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汉宣帝诏云:“其令郡国举孝弟(悌)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前者如“冯唐以孝著,为郎中暑长”。这说明了汉代察举制
A.有利于激发官民的责任感B.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
C.存在地方独揽选官的现象D.孝廉成为选官唯一标准
2021-01-12更新 | 732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