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前期,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通过任人唯贤的科举制度、开放的对外政策、宽容的儒学政策等措施,在继承了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超越前人的创造力,造就了当时具有第一流水平的世界性的唐文化。在音乐、舞蹈、艺术、宗教、服饰、部分食品等方面,唐朝以宽广的胸襟,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丰富营养,使得周边各民族的向心力大为增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以丝绸为代表的唐文化远播异域,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王仁波《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材料二   7、8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在阿拔斯王朝统治者的统治下,阿拉伯帝国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秩序安定,并使阿拉伯语成为朝廷的官话和知识分子的通用语言,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繁荣。交通的便利化和国际商业活动的频繁化,使阿拉伯人具有较宽阔的胸怀。官方和民间人士把波斯语和希腊语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吸收了埃及、波斯和希腊等地古典文化的优秀成分,逐渐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文化。其文化成就包括文学、数学、医学、天文学、哲学及伊斯兰神学及宗教建筑艺术诸方面。这些成就在10世纪后通过多种渠道传入西欧,给当地带来了对科学、对关注人自身的文化因子和重新阐释宗教教义的理性意识。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文化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文化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朝和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历史启示。
2023-04-19更新 | 222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上海格致书院始建于1874年,是一所既非传教布道又非追逐科举的中西合办学府,其办学主旨是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自然科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这说明格致书院(     
A.促进了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树立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典范
C.顺应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需求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3 . 16世纪末至18世纪时期,欧洲涌现出大量介绍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著作与译作。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十分推崇以儒家学说为思想基础的中国古代管理体制。他认为,中国的谏议制度与监察机构是能够有效地对皇帝权力进行限制的,这是值得他们效仿的行政制度。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欧洲学者广泛认可
B.中华文化导致了西方政治革命
C.中华文化有助于欧洲思想解放
D.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移植于中国
2023-04-19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莱布尼茨指出,“我们在手工艺技能上”与(中国人)不分上下,“在思辨科学方面略胜一筹”,但“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他提出:“相隔遥远的民族,相互之间应建立一种交流认识的新型关系。”这说明他(     
A.强调欧洲文化的优越性B.主张各民族应相互借鉴
C.开启了中欧的文化交流D.批判欧洲社会制度落后
2023-04-18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8世纪以后,中国的四大发明陆续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这些现象表明中华文化(     
A.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一体化
C.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D.绵延不绝具有顽强生命力
2023-04-18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德国文豪歌德在比较中西文学后说:“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其实在16世纪前后,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在欧洲社会风靡的是中华文化。材料表明(     
A.欧洲文艺复兴的动力源于中国文化B.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强
C.16世纪前后中国文化开始向外输出D.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胜于外国文化
7 . 元青花中的重要图案——藤曼最早来自古埃及,后来传入希腊、罗马,此后这种图案也融入伊斯兰文化,而阿拉伯人很喜欢白色和蓝色,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中国元朝诞生的青花瓷器大量采用了这种白底蓝色葡萄藤的图案。元青花的形成反映了(     

A.元朝商品经济繁荣B.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战争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8 . 据日本701年颁布的《大宝律令》和757年实施的《养老律令》可知,奈良时代在中央设立了大学,并在各地方设立了国学,从大学推荐而来的称“举人”,从国学推荐而来的称“贡人”。在圣德太子拟定的《十七条宪法》中,出现了“和为贵”上不礼而下非齐“信是义本”等内容。这说明(     
A.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较大B.古代日本未形成本土文化
C.儒学是两国交往的主要内容D.中日两国间商贸往来频繁
9 . 伏尔泰认为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开始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都遥遥领先。他特别推崇孔子的“克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思想,认为基督只是禁人作恶,而孔子却劝人行善,因此孔子胜过基督。这些观点(     
A.体现出法国是反封建统治的先锋
B.意在借助中国文化推动社会思想进步
C.提高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
D.指出了当时欧洲学习儒家思想的必要
10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韩国的市场经济不断扩大,儒教的笃敬思想、节欲思想及修己治人精神等使其拥有了勤劳的工人、快速的资本积累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促使韩国在短时间内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该学者意在说明儒家的优秀思想(     
A.重新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B.帮助韩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C.有利于促进韩国的经济建设D.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