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外来移民

材料一     19世纪初~20世纪初美国外来移民统计   

时期数量来源地职业
1820~1860500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尤其是德意志和爱尔兰,东欧,南欧移民开始出现农民、工人
1861~1880500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东、南欧移民逐渐增多农民、工人
1881~19202350东欧、南欧及东南欧移民数量大大超过西欧、北欧,成为主要移民来源地农民、工人

——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1)根据如表,概括出这一时期美国外来移民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881年至1920年,外来移民达到高峰最主要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2023-04-27更新 | 8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最先传到了菲律宾,在当地广为栽种,因而为了让与其贸易的褊建商人所熟知,这些商人在明末把它引入福建种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遮则长乐、福清皆种之”。后来,番薯从福建传入江浙,广泛种植,接着在其他地区也推广开来。花生,又名落花生,最早在福建引种。到了清代,花生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大约16世纪末和17世纪前半期,已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到墨西哥和秘鲁侨居经商或做工。由于他们是从福建月港经由马尼拉辗转而来的,因而被称为“马尼拉华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福建籍移民。据估计,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林国平《闽人与海外农作物的传入》

提取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欧种人主要靠畜牲为生,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迁徙成为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约从公元前3000年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向外迁徙,形成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他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

——摘编自麟剑《人类源流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又因当时国内农业地区已基本人满为患、民族工商业萧条、城市无法吸收大量无地农民,移民海外自然成为缓解日甚一日的人口危机的唯一出路。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殖民地的拓展和开发,资本主义世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其带动的西部开发,进一步导致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1862年,黑奴贸易被美国废止,支撑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黑人廉价劳动力资源宣告枯竭,移民美国的华人明显增多。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

——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欧人迁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华人向美国移民的背景及其特点。
2023-03-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美国建立初期制定过针对外来移民的严峻法律,但美国政府一直鼓励接纳外来移民。截至19世纪中叶,有1000多万人移居美国,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欧洲;来自亚洲的移民数量很少;来自非洲的移民多属非自愿的移民。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联邦政府开始承担管理移民的工作,宣布只有国会才有权处理移民问题。国会于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规定禁止华工入境十年,并禁止华侨入籍。1907年,美国与日本达成“君子协定”,禁止日本劳工进入美国;1911年,国会通过对移民进行“文化测验”的法律。

美国移民政策出现有限的松动始于194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案”……国会于1965年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移民和国籍法”,按国籍(不按民族和种族)确定移民份额,并规定从1968年开始实施全球限额制度,每年限额29万人,其中东半球17万人,西半球12万人。但美国公民和合法外侨在海外直系亲属获准入境者不列入限额;该法还规定对美国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和政治难民给予特别考虑和优先考虑。

——摘编自丁则民《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移民政策发展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日耳曼人开始接二连三地移民罗马帝国,并开拓帝国外缘领域,罗马对北欧和西欧的控制在公元4世纪时走向衰落。当匈奴人开始从中亚向西部挺进时,他们驱赶了他们前面的哥特人,哥特人又加重了对罗马的压力。

——摘编自霍华德《全球通史从500万年至今天》

材料二   综观二百多年来的美国历史,移民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独立战争前、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南北战争后到一战、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后等阶段。早期来北美开拓的移民大部分来自英格兰,自1607年起陆续建立了(弗吉尼亚)詹姆斯敦居留地、马萨诸塞殖民地等。1641年北美殖民地外来移民约有五万人,到1760年增至一百六十万人,独立战争前夕更增至二百五十万人。在当时的移民中许多是作为契约奴隶过来的。黑人奴隶更是外来移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美国独立战争时,黑人已有五十万人,约占当时移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不仅成了南部种植园劳动力的基础,而且成为美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刘宏谊《美国移民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4、5世纪游牧民族的迁徙对罗马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移民活动的特点及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变化。
2023-07-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30年之后的10年间,英属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先后有2万人抵达,其中有10%是仆人,10%是没有技能的劳动者,上层贵族与最下层仅占1%,剩下的79%是有技能的劳动者,如工匠、技工、商人、农民等。而在弗吉尼亚的切萨皮克,高达3/4的英国移民是契约奴,他们由卖身的贫农或流放的罪犯组成;在南方的中大西洋地区,契约奴也占大部分。但1700 年之后,前来北美的契约奴尽量避免去条件艰苦的南方殖民地,他们更愿意去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等条件相对好一点、机会相对多一点的北部地区。

——摘编自钱满素、张瑞华《美国通史》

材料二到18世纪,随着黑奴数量的增加,黑奴制度逐渐代替了契约奴的劳动制度,因为使用黑奴更有利可图。蓄养黑奴,开支可减少一半,奴隶主能剥削奴隶一生,黑奴没有像契约奴那样有规定的期限,而且黑奴的子女也是奴隶主的财产。使用印第安人为奴,需要防止印第安人部落的袭击和援助;使用白奴需要防止他们逃跑,且有使用期限;而使用来自远方的黑奴,他们既无处可逃,又比印第安人和白人强健、耐劳,且他们世代可以为你所用。由此可见,黑奴制代替契约奴劳动制是必然的趋势。

——摘编自王铭《欧美近代史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英国移民北美殖民地人员构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奴贸易兴起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构成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2023·四川成都·模拟预测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未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锐减了约90%,同时黑人奴隶被大量运往美洲。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则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时间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其中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全球国际人口的迁移与15—18世纪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06-28更新 | 12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洋洲岛屿地区的华人社会最初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主要是近代西方列强在大洋洲进行殖民开发并重组太平洋贸易网络的结果。除了以广东人为主的华人劳工移民外,大洋洲岛国的华人社会主要来自从事进出口贸易及零售业的小型华商群体,他们编织并维持了一个跨度空前的海洋网络。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移民的抵达使得岛国华人社会得以进一步延续和变化。随着中国在跨太平洋网络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岛国华人移民与母国的互动更加频繁,其生计呈现出更加依赖中国的趋势。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与美拉尼西亚部分岛屿遭受日本侵占或沦为激烈战场,许多华工被迫转移。经过反法西斯战争的洗礼,大洋洲岛屿地区普遍放弃契约劳工制度,由澳大利亚实际托管的岛屿对华人移民也宣布了禁令。华人移民在岛屿地区加剧离散,华人社会的分布更为广泛,第一代移民只要没有回国,均充分入籍归化或与土著联姻。巴布亚新几内亚比较具有代表性。据巴新官方统计,1966年共有2455名居民自认是华人,其中生于中国的华人566人,但仅282人保留中国国籍;到2000年时,几乎全部华裔人口都已经是巴新籍或澳籍。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初,大洋洲多数岛屿地区摆脱托管身份实现独立或自治,各国均把发展对外商贸和吸引外资视为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手段,加之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至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推动“脱欧入亚”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些都促成了所谓“新华人移民”群体的诞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费晟《海洋网络与大洋洲岛屿地区华人移民的生计变化——以瓦努阿图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至二战后初期大洋洲岛屿地区华人移民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华人移民”群体的主要职业构成,并谈谈这一群体对大洋洲岛屿国家发展的贡献。
2023-06-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清一代,东北移民情况伴随清朝移民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康熙六年(1667年),清朝实行招民开垦政策;第二阶段,从康熙七年(1668年)到咸丰九年(1859年),清政府出于保护祖先发祥地等原因考虑,在东北地区实行了长达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但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汉族移民仍处于增长中;第三阶段,从成丰十年(1860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对东北地区逐渐由局部开禁到最终实现全面开放。东北关内移民从总体上看是政府及民间有计划、有组织的移民,从移民动机来讲,有关内民众为憧憬美好生活而到东北寻求发展的一面,也包括了由于天灾人祸不得不背井离乡去东北讨生活的无奈之举。清末以来,大批移民扶老携幼迁往东北地区,移民将关内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带到东北,逐渐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

——摘编自范立君《关内移民与东北移民文化之形成》

材料二   近代以来,随着清政府在内政外交的弱化和人民对基本生存权利的渴望,华工开始走上出洋谋生的道路。近代华工的大量移美,同时也是美国资本主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

——摘编自吴铁稳、梁彩玲《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华工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东北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华工远赴美国的原因。
2023-05-01更新 | 10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西汉和三国时期人口迁徙的史料记录

迁徙情况

史料出处

(公元前198年)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杰于关中,与利田、宅,凡十余万口

《资治通鉴 汉纪》

(公元前127年)徙郡国豪杰及誉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汉书 武帝纪》

汉末大乱,徐方(州)士民多避难扬(州)土

《三国志 吴志 张昭传》

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

《三国志 魏志 卫视传》

材料二   美国境内的中国移民出入美境(旧金山)人数统计

年份

到达旧金山人数

离开旧金山人数

增加或减少人数

1852年

20026

1768

+18258

1857年

5924

1932

+3992

1862年

8188

2795

+5393

1867年

4794

4999

-205

1872年

9773

4887

+4886

1877年

10594

8161

+2433

1848年加州发现金矿,随后掀起淘金和移民的热潮。1865年起,横贯美国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同样需求、吸引着大批华工来美。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毫无禁阻”,根据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一体均沾”条款,美国得享同等权益。早期华人由于强烈的家族观念和毫无政治野心,他们在付清债务、有了些积蓄之后,“一定非回国不可”,衣锦还乡、光宗桢祖。因此,这些人“并没有打算以美国为家”。

摘编自张传明《冲突、调适与融合 美国华人认同变迁(1849 197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西汉和三国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旧金山的华人移民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