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昨日更新 | 219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0年通车的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显示了铁路和蒸汽机车的优越性,预示着交通体系的根本性变革,英国引领欧美进入铁路新时代。到1844年,英国铁路里程达2235英里;1852年,铁路里程达7736英里;1870年,铁路里程达15500英里,近代英国铁路交通网络大体建成。铁路和蒸汽机车凭借前所未有的价格和速度,迅速排挤了公路和水路,在旅客运输和高价值货运中占据了优势。

——摘编自沈琦《从“交通困局”到“交通革命”》

材料二   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移民浪潮始于19世纪中叶。18461875年间,约有900多万人离开欧洲,其中大部分到了美国。这个数字等于是1851年伦敦人口的四倍。美国欢迎移民,但又对移民施加压力,要他们尽快变成使用英语的美国公民,理由是任何一个理智的公民都希望成为美国人。美国对移民而言不是一个社会,而是一个挣钱的地方。它教给移民的第一句正式英语是:“我听到笛声响,必须赶快进工厂。”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交通革命”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对美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1790年,加拿大仅有大约25万名移民,其中以法国人为主;而到了1860年,已有超过300万名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大多以英语为母语)迁居于此。当时的这一变化(     
A.促进了新人种的形成B.提升了城市人口数量
C.引发了拉美独立运动D.推动了社会文化重构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伴随着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现象。如果越过的地界为国界,这种迁移就成为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一种人口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的国际人口迁移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间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联系。下表所示为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

时期概况
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在欧洲,日耳曼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欧、西欧和北欧;斯拉夫人的一支—南斯拉夫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东欧;在亚洲,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逐渐扩散、分居到西亚和北非;突厥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亚和小亚细亚;在非洲,班图人从尼罗河流域扩散、分居到非洲南部
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前期15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欧洲到达南美洲;18世纪后,荷兰人从欧洲到达南部非洲;19世纪后,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到达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非洲内陆国家人口向西非海岸国家迁移;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向中东石油生产国迁移;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国的人口返回本国

——摘编自李宏规《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家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国殖民者于1803年开始向澳大利亚附近的塔斯马尼亚岛移民,当时岛上有4000—5000土著居民,1830年岛上的土著居民只剩下不到300人,1867年最后一名土著居民去世。这一现象在美洲和澳洲等殖民地也普遍存在。此类现象(     
A.反映了土著人医疗水平落后B.源于欧洲人的野蛮殖民扩张
C.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D.推动西欧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当前,多元文化主义逐渐从澳大利亚社会的边缘观念发展为社会的核心理念,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把澳大利亚建成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并致力于将澳大利亚社会建设成为“全球一致,无人种,肤色或国籍之歧视”的“幸运之邦”。这一现象(     
A.与大洋洲开发的历史有关B.是知识精英融入的结果
C.促进澳洲管理体制多元化D.推动亚太经合组织扩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文明交往互动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为相同文明之内的相互融合,另一大类为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不仅影响了不同变化、区域和国家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对整个国际体系的变迁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人们习惯于把国际体系仅仅理解为国家间互动所产生的一种状态,但实际上文化的交流、碰撞与国际体系的变迁一直如影随形。

——摘编自彭树智、刘德斌等《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华工在古巴遭受虐待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清政府除了派员调查,还将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据分送给英法等国。1879年,清政府驻哈瓦那领事馆正式成立,并为华工发放身份证明,在古巴法律的框架下为中国公民提供法律、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持。这些举措体现出清政府(     
A.致力于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B.放弃闭关自守政策主动融入世界
C.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华工权益D.内部统治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024-04-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多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东汉末年至北魏后期,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北方终于出现了民族大交融。一大批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中原汉族的程度,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也日益与汉族接近或基本消除了差异,民族心理素质发生变化。经过杂居、通婚,这些少数民族在血统上与汉族融为一体,使汉族共同体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一些原来较低于汉族社会发展水平的少数民族纳入汉族共同体实际上加速了自身社会的发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提出:“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进程,也完全符合这“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摘编自白翠琴《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的迁徙与融合》

材料二   “走西口”是明清以来山西、陕西人民不断迁徙到西口地区(今内蒙古西部地区)谋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明清时期,“走西口”的主体主要是兵变士兵、蒙古人掳掠的俘虏、追求土地的农人等,逃避饥荒的流民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西口土肥水美,早期走西口的汉民也只向蒙旗交租,不向国家纳赋。最早的走西口者大多春至秋回,当“雁行人”来回奔波于家乡和西口外的时候,他们的家乡只能是其祖籍地,这种观念并没有很快就随着逐渐出现的人口定居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口迁移规模日益扩大,西口也得到发展,至清末,“二百余年,耕凿相安,乡井是故,讼狱至县,差徭应县,虽曰蒙疆,俨同内地”。

——摘编自刘忠和《“走西口”历史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以来近代交通运输和商业的扩展以及19世纪末以来近代工业的扩展,极大地刺激了城市发展,虽然这种发展与现代化的大部分其他方面的发展一样,首先出现在外国控制的通商口岸,但在1919年以前,纯粹的中国城市也在一定程度上成长起来。国内的迁徙运动,是最普通的一种移民运动。在近几十年来,一直进行着乡村与都市的人口移动,这种移动的结果,不断地使许多年轻人从乡村徙入都市,包括长江沿线和沿海各城市,如上海、无锡、汉口、广州等地。潮水似的移民大都来自乡间。虽然移民运动的进行,其吸引力及离心力究竟如何,还没有足够系统的研究,但大量人口向都市流入,确是普遍的事实。

-—摘编自行龙《人口流动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研究述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走西口”人口迁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及条件。
10 . 15世纪欧洲人“发现”美洲,西方殖民者踏上海外大肆掠夺之路,大量黄金流入欧洲。殖民的另一面则是:整个社会的毁灭和对他人的奴役。西印度群岛以及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口,被代之以从非洲捕获的奴隶。这说明(     
A.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交融B.殖民扩张促进了美洲的社会进步
C.西欧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D.资本原始积累充满着血腥和暴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