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1990年出生于国外的美国人(大约1950万人)在家里使用的语言情况。

单位:万人

——摘编自余志森《试论美国文化的成因与特征》

材料二   亨廷顿的《我们是谁?》(2004年发表),通过考察“国家认同危机”的现实,揭示出因移民问题导致的“次国家认同”和“跨国认同”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正如该书扉页强调:美国面临着自身安全的空前挑战,重新估价“之所以使我们成为美国人”的核心价值极为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国家认同”对国家安全来说更为重要的了。在他看来,宗教虽是国家认同的最主要因素,重建宗教信仰对建立美国认同至关重要,但这还不足以确保国家安全,况且“仅靠信念无法立国”“美国面临易受外来攻击的新局面”,为此他把关注的侧重点转向了在国际上“寻找敌人”。

——摘编自余潇枫《“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评亨廷顿<我们是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化的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对美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论述“国家认同”的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亨廷顿解决“国家认同”危机的方案。
2024-05-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该现象表明欧洲(       
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D.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
2024-04-10更新 | 526次组卷 | 3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新加坡建国时,两极政治格局已形成。对此,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语文(言)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新加坡身处马来海洋之中,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1965年新加坡独立,我面对新加坡人口虽有75%华人,却不能以华文作为共同语和工作语的困难。”李光耀认为汉语未能成为新加坡共同语是因为(     
A.殖民文化占据了主导B.各种族缺乏文化认同
C.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D.华人政治地位的低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认同国家,是因为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这种转变“根植于对荣耀过去的颂扬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这一政治话语相比“民主”“法治”“群众”而言增长趋势更明显。在党代会报告文本中,有“全国各族人民”“带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摘编自殷冬水、范京京《“人民”话语与国家认同—当代中国国家认同话语建构的政治学分析》

材料二亨廷顿的《我们是谁?》(2004年发表),通过考察“国家认同危机”的现实,揭示出因移民问题导致的“次国家认同”和“跨国认同”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正如该书扉页强调:美国面临着自身安全的空前挑战,重新估价“之所以使我们成为美国人”的核心价值极为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国家认同”对国家安全来说更为重要的了。在他看来,宗教虽是国家认同的最主要因素,重建宗教信仰对建立美国认同至关重要,但这还不足以确保国家安全,况且“仅靠信念无法立国”“美国面临易受外来攻击的新局面”,为此他把关注的侧重点转向了在国际上“寻找敌人”。

—摘编自余潇枫《“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评亨廷顿〈我们是谁?〉》

(1)指出材料一、二论述“国家认同”的不同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认同”增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亨廷顿解决“国家认同”危机的方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认同”的重要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4~1920年间,美国北方的工厂开始招收外来黑人劳工,有30万到50万的非洲裔美国人告别南方乡村北上,其中芝加哥的黑人人口增加了6.5万人,底特律则新增黑人3.5万人,增幅分别达150%和600%。这一现象(     
A.是南方经济转型的必然后果B.体现出美国种族矛盾的缓解
C.顺应了战时经济发展的需要D.使美国黑人共同体意识增强
2023-11-18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民”二字在清初黄宗羲等人的言论中已出现,然而并没有持续发展。到了晚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的“国民”观念从西方、日本输入中国之后,黄宗羲等人业已消失的声音重获新生。晚清“国民”二字内容相当宽泛,边界并不清晰,丰富而复杂,亦新亦旧,具有鲜明的过渡时代的特征。20世纪初,“国民”观虽然包含了西方“公民”观念的某些内涵:“国民”相对于社会上的特权阶层而存在,他们被劝告要发扬公民道德,并增进共同的福祉,保有国家主人翁意识;然而,中国的“国民”并不是被赋予权利、可以向国家提出某些特定国要求的个人,而是必须在国际舞台上捍卫国家权利的一群人。“国民”不像之后更适合用来指称“citizen”的“公民”或“市民”,它并不强调国家当中的个人,而是一种集体存在。

——摘编自李孝迁《“制造国民”:晚清历史教科书的政治诉求》

材料二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族群构成的国家,三个主要族群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均是来自周边大国或文明区域的移民,其国家的建立是由于族群冲突和族群政治分歧被动成就的。因此,新加坡致力于将多源流的移民社会整合成共同认同新加坡国家的国民社会,形成一套新加坡的“民族—国家”体系、新加坡人的公民认同和新加坡多元族群文化的地方性知识。国家通过威权政治体系从文化教育、意识形态、大众媒体等方面进行制度化建设,塑造共同价值观,培养国家认同。在学校、社区等场域中不断强化公民概念和国家认同,塑造“新加坡人”的概念,建构地方性知识,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国家情怀,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有国家自豪感,有与国家休戚与共的主人翁意识。

——摘编自赵泽琳《“多元”族群与“一体”公民——新加坡多元族群治理与公民意识塑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国民”概念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与新加坡塑造国民的差异及其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国民塑造问题的认识。
2023-11-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大联考全国乙卷)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以“移民即繁荣”为战略导向,制订大规模引进移民计划,引入的移民当中技术人员的比例逐年上升:20世纪50年代为32%,1980- 1986年为49.1%,大大超过了澳大利亚本地技术工人的比例。澳大利亚这一移民的趋势(       
A.适应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B.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
C.冲击了本土主流文化的地位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2023-05-31更新 | 682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36世纪,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南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匈奴、氏、鲜卑等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内迁各族相继经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与西欧不同,内徙中原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并进行了全面深入学习。

——摘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15世纪未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锐减了约90%。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则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三   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年均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的1.91亿辻移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大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数的增长。2005年所有迁移者中的75%居住在28个国家,少于199030个国家。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

——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元3—6世纪东西方民族迁徙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8世纪全球人口迁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人口迁移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
9 . 1996年,中国的外国入境人数是674.43万人,到2013年就增长为2629.02万人,平均年增幅为10.2%。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中国(       
A.由封闭到开放的历程B.成为移民净流入国C.成为最大移民目的地D.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末,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凡支持革命的外国移民都可以成为法国公民,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地位,但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不得保留。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通过实现普选权、新闻与结社自由等方式力图使所有人都融入法国并享有平等权利,但外来移民还是因为国籍受到歧视。1880-1930年间,法国政府通过向来法打工的外国人发放许可证的方式为亏损行业输入廉价劳动力,以此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1974年,法国政府采取应急性措施终止外籍劳工入境。1977年,法国决定以提供补贴的方式,鼓励业已入境的外国移民全家返回原籍。

——摘编自马胜利《“共和同化原则”面临挑战》

材料二

——摘自李明欢《“共和模式”的法国移民政策研究困境》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法国外籍移民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5-1982年法国已入籍外国移民状况发生变化的背景。
2022-04-21更新 | 782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