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博物馆是传承与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勒密王朝统治者自视为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在亚历山大城创建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博学园,统治者规定凡路过亚历山大城市的船舶必须将携带的书籍复制一份留存。德米特利乌斯、芝诺德图斯、埃拉托色尼这三位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都来自于希腊,网罗的学者翻译了荷马、欧几里得等学者的著作……雅典衰落了,而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被亚历山大城接了过来。

——摘编自何立波《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与托勒密王朝的世界意识》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汉斯·斯隆爵士开启了国家收藏的大门。他的慷慨捐赠促成了大英博物馆的成立。到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作为帝国文化的载体发展到鼎盛,议会对博物馆开始给予大量的资金投入,扩充国家的收藏,提升博物馆的管理水平。严厉的参观规则得以变更,准入卡制度被废除,使之更好地实现为公众服务的宗旨。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古代近东部和希腊、罗马部都在此时建立,这三部分的藏品反映出英国对他者的文化霸权,突出英帝国的优势地位。

——摘自谢小琴《大英博物馆一个帝国文化空间的建构(1800-1857)》

材料三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流出宫外。清帝退出故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查点清宫物品时,发现了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后向平民百姓开放。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持续发展。21世纪以来通过多种方式打造数字故宫,努力朝着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会客厅方向迈进。

——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纪事》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托勒密王朝传承希腊文化的表现。结合所学,列举两处西亚地区“接续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的城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发展到鼎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故宫博物院的地位,并简析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重要意义。
2 . 中华文化在交流传播中融合新因素,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同时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期是东西方古代文明融汇内容最为多彩、成果最为丰富、影响最为强烈的时期。因为阿拉伯——唐宋元在时间上处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古中国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间。阿拉伯人的经贸活动促进了古代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而这时期的唐朝是中国封建经济鼎盛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城长安空前繁荣,各国使臣、商人云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统治者迫切汲取先进文化,出现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翻译活动,逐渐形成“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的局面。

——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三   在近代中国整体落后西方和政府腐败没落现实面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自觉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一系列革新运动。五四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在日本、欧美留学,他们眼观世界,以开放的文化心态直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个性、自由等为思想武器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进行猛烈抨击。在五四知识分子的开新向上的精神品格的感召下使社会获得了重新认识自我的能力,促进了国民新思维、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民性的再造和新素质的形成。

——摘编自史向军、易鹏《论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力量及代表人物,说明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进行的革新运动,简析近代中国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
2024-04-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张骞率领百人至三百人的编队,手持表示武帝亲任特使的节,携带着黄金、丝绸出使西域。十九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出使西域之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和“东西交流之路”。……武帝时期张骞的使命并非东西交流……许多中国没有的物产从骆驼背上运载而来。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毛昭晰等译《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三茶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西南“茶马古道”。16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在传回欧洲的文献中提到茶,自此大量欧洲商船从中国或日本出发,将茶叶输送到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和巴黎,俄国也通过“万里茶道”从陆路大量引入。跟进的英国后来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茶消费国。最初传到欧洲时,茶是贵族专属饮品,一磅茶叶在英国的价格高达普通人数月的薪酬。到了 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崛起,挑战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霸权,茶价随之大幅下降,饮茶成为普通人也能享受的时尚。欧洲人又将饮茶习惯带到北美殖民地,很快,茶叶在英属北美的消费量就超过了英国本土。

——摘编自宋念申《发现东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使命。阐述“丝绸之路”在唐中期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的原因。阐述蒙古西征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茶叶贸易的特征。结合所学阐述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023-07-2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文化在“挑战—回应”中不断地传播、交流、交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文化在希腊化世界整个地区十分广泛地流布,从而使一些民族与部落吸收了古典时期希腊在科学、文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的优秀成就。成为希腊化各国成员的许多民族,在改造希腊化文化因素与古代的当地的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创造了把这些因素熔铸成为具有独创的新品质的自成一家的文化。

——(苏)科尔宾斯基等《希腊罗马美术》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中国若与强敌相处,自己必须要有力量。而要强盛就必须变法,“非变法不能富强,非富强不能合纵连横”。他的改革主张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而展开的。他提出的主张概括起来是:经济上开展“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文化上推广西学。

——摘编自夏东元《郑观应》等

材料三   五四运动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湖南学生运动领袖毛泽东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搜寻并阅读中文本的共产主义书籍,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向警予、高君宇、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也先后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

——汪澎澜《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希腊化时代文化的整体面貌,结合所学指出希腊化世界在自然科学上的三项重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观应思想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的代表作,并从思想文化的“挑战——回应”角度分析其思想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革命史的角度,说明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指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及其标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争促进地域文化的演变和重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新城,这些城市既是统治当地居民的军事据点,也是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沿途搜集资料,采集动植物标本,与当地人交往。亚历山大发现东方民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而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文明的,所以在治理帝国的各项政策上,处处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

——摘编自于春英、申芬《评亚历山大帝国在历史上的作用》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地图中新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名称,并指出亚历山大哪些措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
2023-05-19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发展浪潮下,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进行文化的选择和重构。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枷锁的!作为“自由 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对于法国占领地区的人们来说,虽说新的思想和制 度具有刺激其发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 国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 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也正因如此,最 终他不得不失败。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材料二   埃及的历史大概经历了法老时代、希腊化时代、罗马时代、科普特插曲、伊斯兰时代、近代埃及、 民族独立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时期,很长一段时间陷入不同民族的统治之中。埃及地区的各民族之间关系 紧密,这与埃及的历史轨迹、文化交融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整理自《埃及经贸文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拿破仑战争带来的欧洲政治文化重构,并结合史实谈谈如何理解划线 句子中“拿破仑广泛传播了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最终他不得不失败”的历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选择你熟悉的埃及时代,以“埃及对本土与外来文化的选择与重构”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4-2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灾难的同时,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明的碰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的解读:一段史话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这是文明社会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为惨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其后果十分严重。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横跨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

——摘编自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   历史的透视: 两幅版画

版画一《去掉面具的暴君》 版画二 《随风而逝》

如何看待拿破仑是法国历史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他的形象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派别不同,给出的解释也不同。这两幅画创作于1814年,版画一中拿破拿破仑被动物化成一头野心勃勃的狮子,保王党人揭露其真面目,为将他合法消灭铺路。版画二中拿破仑正在给罗马王(拿破仑儿子)吹泡泡(最大的泡泡写着伟大的帝国,其它泡泡上写着荷兰、西班牙、那不勒斯、罗马、波兰等)。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该事件对世界史产生的巨大影响。
(2)你怎么看待拿破仑?请选择任一版画或自选一个角度,并运用具体史实,写一则历史短文,予以论述,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8 . 西亚的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比伦文明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主要是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文字,制定了最早的法典,建立了城邦,发明了陶轮、帆船、耕犁。大约公元前1900年,从西方来的阿莫里特人征服了这个地区,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文明,并使巴比伦成为两河流域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公元前 1595 年喀西特人掌握政权,建立了一个延续四百年的王朝。 此后,亚述人、阿拉米人和迦勒底人展开多年斗争。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统治这个地区的主要是亚述帝国。这个地区在公元前539年被波斯人占领,公元前331年又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

——摘编自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新都巴格达建成后,才几年工夫,便由一个古老的小村落,一跃而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和国际政治中心,成为东方的一颗明珠。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三   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1218年开始,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 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如下。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和制定的最早的法典名称,并指出到公元前4世纪时两河流域文明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格达城贸易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所述“巴格达城”所处的时期。
(3)根据材料三,按蒙古军队西征时间的先后排出三条路线的顺序,并结合所学写出攻占巴格达后统治这一区域的汗国名称,分析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影响。
2023-12-09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次西征之后,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范围内,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文明,但最主要的是两个文明文化中心:一个是中亚古伊朗文明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另一个是中原黄河流域的汉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由于新兴蒙古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大量被征服的西域人经签发、征调、招募而东向迁徙,来到中土。从入华人口的频繁程度和人口规模来看,它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

——据马建春《元代东迁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总督参事会作为英属印度的中央政权,在英王接管政权后,发生了变化。186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参事会法》,把英国的一套行政原则和模式引进来,法令规定每个参事负责一个行政部门,分管内政、外交、财政、税务、法律、军事等部门的工作。1858年兵变的结果也使英国人认识到,完全将印度人排除在中央政府之外是危险的。因此,允许印度人参加立法参事会。后来,又吸收印度人进入行政参事会。1861年英国政府制定了《印度文官法》,把自1855年开始实行的“通过竞争考试择优任用文官”的原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随后又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文官任用、升迁、纪律、年金、奖惩等条例和规则。

——摘编自张群《试析英属印度文官制度的嬗变》

材料三   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了韩国经济,金钱万能、人情冷漠、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影响着韩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韩国政府提出了以传统文化产业拉动全国经济发展,推动文明进步的“文化立国”国策。韩国政府通过政策立法、影视作品等将“孝”文化植根于国人的灵魂与血脉之中。韩剧中传达出的“孝”文化因子,不仅主导着韩国国民的精神生活,而且使具有相同文化基因的亚洲,尤其是中国掀起了一阵“韩流”热潮。韩国把这些由“孝道”而产生的文化产业通称为“孝子产业”。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占到3.5%的份额,韩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

——摘编自王曰美《韩国对儒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古帝国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蒙古西征对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19世纪中期英属印度政府的文官体制改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韩国政府打造“孝子产业”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一政策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度信实娱乐公司总经理)阿密特·卡纳说:“我们希望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扮演一个核心角色,我们相信全球市场,我们要推广印度的价值观。我们要在美国本土对抗好菜坞,不单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摘编自【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材料二   面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惨烈后果,人类又一次反思战争与和平的真谛……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人们希望通过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摘自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独立后印度社会精英“推广的印度价值观”,并概述阿密特·卡纳的其他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围绕“战争与文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