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制度建设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注重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国家治理。摘编自《中国通史》
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
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拓跋魏)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
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制度建设”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尚书·尧典》载:舜任首领后,设官分职建立了管理机构,禹被任命为“司空”,平治水土;弃(人名,“后稷”),播司百谷;皋陶(人名)作“士”,主管刑罚。这一记载反映了(       
A.奴隶制度等级森严B.早期国家雏形出现
C.专制王权开始形成D.重农抑商政策制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周礼》对贵族宴饮活动青铜器使用的数量和器型都有明确的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战国时期,各国宴饮活动所用青铜饮食器具不仅在数量上得到大大扩充,而且涌现出不少带有明显的生活化倾向的新器型。这一变化(     
A.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B.反映了社会结构变迁
C.开始于井田制的瓦解D.推动了庶民生活改善
2024-02-11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横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前631年鲁僖公参加了有周卿士王子虎、晋卿狐偃、宋卿公孙固等参加的盟会,《春秋》记载了此事,但是不书这些卿士之名,《左传》阐释其意蕴谓,“卿不书,罪之也。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这反映了当时(     
A.分封体制得到强化B.诸侯国君权威加强
C.宗法制度走向成熟D.礼乐文化仍被认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鲁国是西周重要封国之一、时人有“周礼尽在鲁”的赞叹。但据《孟子》记载:鲁国初封时“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战国时期鲁国封地的扩大(     
A.冲击了原有的统治秩序B.损害了新兴势力的利益
C.促进了礼乐制度的完善D.促进了宗法制度的拓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后之社会,非宗法所能维持,故此制因价值丧失以致事实上之消灭。然在周代既有长时间的历史,儒家复衍其法意以立教,故入人心甚深。

——摘自《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儒家重视宗法与族谱的生活伦理和社会功能,并将宗法伦理运用于族谱的编撰之中。张载主张用宗法与谱系来“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苏洵在创修《苏氏族谱》时,明确希望“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摘编自张载《张子全书》、苏洵《嘉祐集》

材料三   后世封建不行,而宗法因之以不讲……盖因谱不时修耳,不然则天下一家,中国一人。

——摘编自陈瑄《方氏统会宗谱序》,嘉靖三十七年

(1)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后之社会,非宗法所能维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明儒家编撰族谱的目的,并指出其所体现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024-01-29更新 | 245次组卷 | 7卷引用:新“九省联考”完全解读江西历史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政治以“亲亲”“尊尊”为骨髓,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徐复观先生就曾经指出:有干则必有枝,在常情说,干枝本是一体,干强者枝茂,枝茂者亦可增加干之强,这是周初封建的信念,齐桓、晋文的霸业,也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材料二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策》载:赵武灵王路过磁县,听上层社会普遍反映,周绍是“父之孝子,君之忠臣”,便赠送玉器酒食求见,周绍托病推辞。后来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就赐给他胡服,任命他为教导王子的“傅”。这反映了当时(     
A.官吏选拔任用重视德行B.儒家忠孝思想成为主流
C.察举制度不断发展完善D.地方有举荐人才的权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西周文物豆闭簋铭文,记载了周穆王册命豆闭为俞国司马的事迹。这段铭文可以说明周天子(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干预诸侯内政C.打破了宗法制度D.废除了分封制
10 . 根据民族学与考古学的研究,宗族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的父系氏族时期。宗族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商末以前,嫡长子继承还基本是自发的,并未自觉确立为制度,“兄终弟及”在商仍时有发生,到了商末才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到了西周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由此可知(     
A.宗族制度体现了父系社会的特点B.宗法制度是西周特有的政治制度
C.早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连续性D.嫡长子继承制在商周时期完备成熟
2024-01-13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