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代官职有师与保,统称“师保”。师保不仅是天子及子弟的教师,而且是国政监护人。《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这体现了(       
A.师保的责任意识B.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C.早期的民本思想D.当时仍保留原始民主遗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血缘宗族之所以没有解体,也是当时的政治需要。国家私有、严重利益倾斜的政治体制使独裁者一个人无法控制全国。为了维持其既得利益,最高统治者号召同宗亲戚们在祖宗的旗帜下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力量较大的利益集团,以对抗一盘千百万散沙的民众。血缘宗族成员容易联合起来为特殊利益而战的行为倾向与统治者维持既得利益的需要合拍,他们千方百计地发展、壮大本系的血缘宗族,使他们不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解体,甚至到了后来的汉朝、唐朝、明朝时依然存在。

——陈忠云《古代东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形成原因的考查》

材料二 旧社会中国农村有强大的宗族势力,往往在宗族共有名义下拥有大量族田,其中大公堂一般由族长管理,小公堂一般由农民自己轮流管理,而祠堂则是宗族的标志,是全族立法、司法、行政的机关。除地主土地外,土改中被没收最多的就是由地主乡绅管理的族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祠堂等得由当地政府管理,并充为公用。因为祠堂依然安放着祖宗神牌,曾出现因祠堂拟改做仓库引发群众闹事案件。土改中通过引苦”“诉苦”“论苦,启发农民阶级觉悟,分清宗族内阶级界限,但最初诉苦指向是停留在生存伦理层面。农会成立后,通过相关组织规则规定:“农民协会是农村中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农会的迅速发展实现了乡村权力的转移,但领导农会的展贫农们往往“过于老实,自己没有主张,容易被人掌握,做落后群众的俘虏”。

——摘编自何朝银《土地改革与义序宗族乡村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血缘宗族没有瓦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血亲组织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土地改革中瓦解宗族势力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3-11-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2023-10-1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培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中提到:(西周)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加强了西周中央集权B.扩大了西周统治范围
C.是一种分权管理体制D.有助于经济文化交流
2023-10-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培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分封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023-10-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培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春秋中期以后,晋国设县的主要方式是改邑为县,一些强宗大族依仗军事实力和政治特权,在国内兼并其他宗族的土地归自己所有以后,就在这些地方设县。春秋中叶以后,晋国内部新旧贵族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结果是一大批旧贵族灭亡了宗族,失去了封邑,以六卿为代表的新兴贵族就在这些地区纷纷改邑为县。这一现象反映出(       
A.春秋时期郡县制的普遍推广B.社会转型下地方组织的调整
C.郡县制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D.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彻底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上级对下级的赏赐是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西周到春秋时期,赏赐的物品有车马、衣服、祭品、祭器、戎器;战国时,黄金、锦绣、土地、白壁、爵位演变为赏赐之物品。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经济发展使赏赐物品的价值提高B.赏赐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C.通过战争掠取的财富大幅度增加D.赏赐的政治功能让位于经济功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周把平民分为两类,居住在城中的人称“国人”居住在城外的人叫作“野人”。国人享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权利,野人则只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得参与政事。这种制度
A.加速了城乡之间人口流动B.强化了社会的等级观念
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地位D.促进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9 . 许倬云先生在«求古篇»中指出战国时代位列宰相者共81人,经他分析整理后得出以下结果。

据此可知
A.贵族政治逐渐走向没落B.旧的社会阶层被彻底打破
C.才能是选贤的唯一标准D.皇帝权力实现了高度集中
2020-11-20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人们一认为家谱起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只是大多未留传后世:这表明我国
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
C.封建家长制盛行D.家谱文化博大精深
2020-09-11更新 | 338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莘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