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订立盟约,互相称王,公元前325年,蔡阁君主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进行了五国相王。这反映了当时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诸侯间矛盾得以解决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贵族阶层被官僚取代
2021-05-08更新 | 603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2 . 下表中为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史籍的记述,反映了“百姓”一词的词义演变。这一演变实质上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记述史籍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书·尧典)(春秋)
“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质,能言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监其官,是为百姓。”韦昭注云:“百姓,百官受氏姓”《国语·楚语下)(春秋)
“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墨子·释过》(战国)
“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欲民之有礼,则小礼不可得……厉民之道也”《管子·权修)(战国)

A.血缘重要性逐渐弱化B.姓氏的作用完全丧失
C.姓氏使用逐渐大众化D.宗法分封制渐趋瓦解
2021-03-28更新 | 563次组卷 | 4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山东专用)-解密0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层训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王国维认为,夏商“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而西周初期“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B.宗法分封制度的实施
C.敬天保民观念的形成D.礼乐制度的逐渐废弛
2022-11-04更新 | 468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西周至春秋时期,国人干政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会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等记载。由此可知该时期(     
A.原始民主遗风制约君主权力B.宗法制分封制已经瓦解
C.平民参与政治决策不受限制D.儒家民本思想开始萌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据记载,西周在日常管理中通行“符节”制度,就是在各种关卡、道路中都需要出示符节交由关卡处的官员验证,没有符节者则不能通过。各诸侯国派遣使者时也需要出示符节交由出使目的国验证。据此可知,西周“符节”制度
A.巩固了中央集权体制B.有利于维护政治秩序
C.加强了周王专制权威D.弱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2022-01-22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03商和西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远古时期,中华先民们对龙的崇拜是一种原始自然崇拜,而到商周时期,从质朴、多样化的龙发展到统一、规范的龙,龙也逐渐走向了权力中心。中华先民对龙崇拜的演进历程主要反映了
A.早期文明浓厚的神权色彩B.多元一体格局的逐步形成
C.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式确立D.宗教信仰已趋向基本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对新征服地区设县管理,如楚国灭权国后,楚王委任斗缗为“县尹”进行管理。但斗缗因权县没能成为自己的世袭封地而反叛,楚王将其镇压后仍坚持设县管理、迁走亡国贵族的措施。这一做法(     
A.提升了官员的执政能力B.导致了贵族政治的瓦解
C.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D.标志着集权体制的形成
2023-03-30更新 | 25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九市(广安广元眉山内江乐山遂宁雅安资阳自贡)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左传·襄公十四年》载∶"有君而为之贰(辅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以相辅佐也。"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士大夫阶层强烈的责任意识B.自下而上参政机制的形成
C.原始民主传统仍有一定影响D.国家对危机调控能力增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基础是周幽王死于犬戎之乱,但“烽火戏诸侯”的完整故事出自《史记·周本纪》,魏晋时期定型。后世又出现了幽王城、幽王陵、烽火台遗址,“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影响力不断扩大并成为“信史”。

“烽火戏诸侯”相关记载   

传世文献战国晚期《吕氏春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
西汉《史记》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袭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又废中后,去太子也。申侯恕,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东晋《水经注》昔周幽王悦褒姒,姒不笑,王乃击鼓举烽以征诸侯,诸侯至,无寇,褒姒乃笑,王甚悦之。及犬戎至,王又举烽以征诸侯,诸侯不至,遂败幽王于戏水之上,身死于丽山之北。故《国语》曰:幽灭者也。
出土文献战国中晚期《清华简》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宠幸)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缯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分析“烽火戏诸侯”的相关记载和故事演绎过程,得出认识,并加以阐释。(要求:认识源自材料,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5-17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514年,晋国的韩、赵、魏、知、范、中行氏6家大夫联合灭掉祁氏与羊舌氏,分其田以为10县,任命的10人县大夫中,因有功而受禄2人,因是士族子弟(知、赵、韩、魏)而受荫4人,因贤明而被推举4人。这表明当时
A.选官制度基本成熟B.官僚制取代贵族制
C.晋国治理体系混乱D.中央集权制已产生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