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唐到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全国共设有36个郡。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时期全国郡有100多个。于是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全国州有200多个,郡县更是不计其数。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唐贞观元年有州356个,李世民依“山川形便”将全国分为十道,根据需要临时抽派中央相关部门人员对各道事务进行督导。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唐代中期,道的职能渐由节度使兼理。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中央政府也被迫承认了节度使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地位,州县二级制遂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有什么共同作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          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西周时期,出现了“德”和“孝”的道德范畴。在西周文献中常以“有孝有德“作为贵族品格的基本要求。这一伦理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儒家思想
2020-09-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包括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世袭制             ④等级制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 . 《大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庙堂诗,从中可看出宗周贵族比较系统的政治观念,诗歌中不再以“夏”称周邦,也不提夏、商两族先王德行遗言,只是处处言“周”,这说明
A.宗法观念源于西周时期B.夏商周有民族认同意识
C.周对夏、商文化的割裂D.周王室中心地位的凸显
7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8 . 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官更是新型官僚,由国君任命,领俸禄而没有世袭领土,其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君的命令和国家的政策。执行得不好可以随时撤换。这说明当时
A.官僚政治已经代替贵族政治B.垂直统治逐渐代替封国统治
C.郡县制造成政治的不稳定性D.统治权与土地分封紧密联系
9 . 西周时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礼”主要是用来显示社会中各等级之间差异的。为弥补其缺陷,周公同时制定的“乐”已超越了音乐本身,带有浓厚的政治、社会色彩。这表明周乐
A.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B.显示了社会的等级贵贱
C.促进了社会成员的和谐D.提升了民众的艺术素养
10 . 有学者指出,“现代国家”所具有的要素,如集中、统一的科层化行政制度管理,中国早就已经具备,比欧洲早了一千八百年。这一判断的史实依据最可能是
A.西周时期的分封制B.战国时秦国的县制
C.汉代的郡国并行制D.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