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元朝行省的划分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变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明清两代承袭并发展这一原则,一直保持着政治统一的局面。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沿革表

时代

地方行政体制

秦 汉

郡、县(道)二级制

魏 晋

州、郡、县三级制

郡、县二级制

道、州(郡、府)、县三级制

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

行省、路、府、州(军)、县五级制

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直隶州)、县(散州)三级制

省、道、府(直隶厅、州)、县(散厅、州)四级制

——摘编自朱汉国等《历史必修·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与周初大一统规模相待而成”的制度是什么?概括殷周前后天子与诸侯关系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元行省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其演变的趋势。
2020-12-18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以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设置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的变化及其意义。从以上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2023-12-27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文书御天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书政治”的传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公文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殷商甲骨卜辞中已有“令”“告”“册”等公文雏形,西周出现“命”“诰”“誓”等王命文书,分别用于授官赐爵、发布政令或训诫臣僚、征伐誓师等重要活动。但总起来看,这一时期的公文文种及数量还很有限,较为系统的行文关系尚未形成。秦汉时文书种类增加,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云梦秦简《内史杂》云:“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王充《论衡》云:“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材料二   唐代正式公文达到15种,更加规范,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宋代公文文种全方位增多,地方官府间及中央与地方间文书往来远胜前朝,这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叠床架屋直接有关。元朝皇帝专用文种诏令分为蒙诏和汉诏,以蒙诏为主体,呈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新增了谕旨,可以绕开文官政府直接下达,到清代开始制度化。清代臣子有一特殊的上奏文种——“奏折”,可以直达御前,增强了保密性。

——摘编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文书政治的特点,说明秦汉时期文书种类增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以后文书政治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秦汉以来古代公文文种变迁的主要因素。
4 . 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沿革

材料一:

材料二:

朝代行政区划
西周诸侯国
郡——县
州——郡——县
明清省——府——县
(1)请按照历史发生的顺序,对以上国家制度或权力结构的示意图排序。
(2)对比图示AD,说明国家制度产生的重大变革。
(3)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制度演变趋势?简单说明这一趋势对古代中国国家及民族发展的意义。
2023-12-0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财政监督制度】

材料一   《周礼·天官》所记载的“宰夫”和“司会”有财政监督的权力,而且有一定的分工:“宰夫”重在审查各级官署财用出入的合法性,“司会”则要把官府的收支和它完成的事功联系起来进行考核。《礼记·王制》中提出“量入以为出”,对财政收支实行预算控制。《周礼》中规定:财赋的出入必须经过几个人的审核,内外互相考核,出入互相考核。战国李悝《盗法·杂法》中规定:遗失记载官物的帐薄以致财物数量有错误的,要按不揭发盗窃论罪。

材料二   秦代已有相当严密的财政监督制度。会计记录不正确,对财物保管不认真均会受到惩罚。此外还注重对新旧官吏交接的监督。西汉对于财政收支的具体监督,既加强对上计簿的审查,还大力严惩贪污舞弊和贿赂行为。隋朝以前有财政监督的制度,却没有专管机构。隋唐时刑部下专设比部,“职掌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公廨、勋赐、赃赎、徒役课程、通欠之物及京师仓库,三月一比”。北宋对于各级官署支用的财物要进行事前的和事后的审计,到南宋初设审计院。明、清以户部所属的“清吏司”来执行财政监督。十三个清吏司根据各省一年一报的文册进行审查核销。清前期大体延袭明制,均按监督的对象,作具体的分工。

——以上均摘编自赵友良《我国历代财政监督(审计)制度考略》


(1)根据材料一,列举我国财政监督早期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财政监督的演进趋势及影响。
6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材料三   (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藩镇“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摘编自《新唐书·兵志》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图5所示封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说明宋代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3-04-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铺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


(1)据材料分析周王室和诸侯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秦创新举措所具有的历史条件和对秦及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新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变更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
9 . 图1、图2、图3和图4是涉及今山东地区不同时期的行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图3                                                                              图4


(1)据如图指出,古代山东经历了哪几种行政制度的管辖?
(2)如图体现了今山东地区行政区划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0-07-3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历代统治者都关注地方的管理问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初期形势图:


材料二   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形势图(图中洛阳附近空白处为周王室领地)


材料三   秦朝形势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评价。
(2)据材料一、二,指出图片体现的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