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对基层社会的治理直接影响着王朝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那县而止。实际上,县以下的乡、亭、里等,乃是当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和治安等事,绝大部分都是由乡里官吏们直接管理……统一全国后,普遍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二   始皇东行……刘石颂秦德: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

——摘自司马迁《史记卷六》

二世元年七月,发阔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期,法皆斩……胜佐之,并杀两……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摘自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朝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及其职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所认为的基层控制效果及其实际情形。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
2 .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所指的“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确立并通过自我发展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在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材料二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朝实现大一统之后,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有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被称为“汉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行省对该国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经历了长期的封建帝制统治,自秦始皇到清宣统皇帝退位,整个王朝体制历经2000年。正如荀悦所言:“天下国家一体也,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民为手足。”基于此种认识,中国古代一切社会生活都被吸纳进以王权为核心格局内,按照此种逻辑,中国古代社会表现出一种人治与治人高度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古代统治者心目中,民众既是政治社群中必须由贤者统治和教化的群体,他们天然地处于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中的最底端,同时,精明的统治者们也没有把民众改变自身命运的通道完全关闭,通过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备的文官选拔、考核及奖惩制度实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有效流动。除此之外,以士人为主体的乡绅阶层成为连接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桥梁。于是,朝廷政令止于府、县而又不失之于民众的管理方式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图景的一大奇特象。……当儒学话语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后,外儒内法、兼及百家的治国形态在两千余年的政治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德主刑辅、宽严相济的治国策略被统治者们运用得炉火纯青。

材料二19世纪中晚期,尽管几十年的洋务运动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现代化气息,但在经历了甲午战争和庚子国难之后,传统治国理政的固有逻辑被彻底颠覆。严复讲:“西洋之言治国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仆隶也。”孙中山也说“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活跃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改良派与革命派两股政治势力虽然曾经彼此展开过激烈的对抗交锋,但他们都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即在中国建立起现代国家和社会,由此而无意识地合力推动了近代国家治理重构,并将观念一定程度上落实在政治体制变革上。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光《中国传统国家治理及其近代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国家治理发生变革的原因,并说明其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近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对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