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秦国的“道”是设置于少数民族地方的县级政区,它由中央派官和部落君长联合治理。秦统一后,更多的少数民族区域不断被纳入版图,但朝廷并未广设“道”进行管理,而更多的是直接设县。这表明秦(     
A.对地方加强直接管控B.边疆华夏认同意识的增强
C.治国理念的急剧转变D.新统治区民族交融的实现
2 .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墓中出土了大量秦简,记载了当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这些秦简(     
A.是研究秦朝国家治理的重要史料B.记载了对商人征收算缗钱的情况
C.说明了秦代出现中国最早成文法D.印证了秦朝礼法并施的治国理念
3 . 秦朝前期,每有大政,必下群臣廷议。参加廷议的既有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还包括职卑权轻的博士(皇帝的顾问、智囊)。由此可见,秦朝的廷议制度(     
A.有利于提高国家决策的合理性B.提高了儒生的政治待遇
C.反映出中枢权力实现相互制衡D.强化了秦中央集权体制
2024-01-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朝代

宰相职位名称

丞相、相国

相国、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内史、纳言

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中书令、侍中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右仆射、太宰、少宰

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明初

中书左右丞相

——据黄本骥《历代职官表》整理

材料二   明初的中书省组织庞大,职权很重,这一部门远承古代的宰相制度,近袭元朝中书省“录军国重事”的旧制。胡惟庸案不过是一个偶发的事件。问题的实质在于,朱元璋对于中书省在自己执行皇权时造成掣肘和潜在的威胁,早就高度不满和戒备。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明太祖下旨,“令奏事毋关白中书省”,明显的意图是要限制中书省的职权,但这还不能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矛盾仍然相继出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因胡惟庸恃功骄纵,跋扈揽权,最终撤销中书省,废除宰相制。但是,事态的发展难以尽符主观愿望。首先是,以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来驾驭一个封建大帝国国家机器的运转,是极难做到的。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件就有1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3391件。要求皇帝一一亲自批答如此浩繁的章奏,一一裁决如此众多的事件,显然是不可能的。“密勿论思,不可无人”,设置一定形式的辅政机关仍然有必要。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废除宰相制的原因,并评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立”与“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