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史料二:《礼记·大传》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太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于祫及其高祖。”

史料三:《国语·鲁语上》载:“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

材料二   在前国家时期,先民们信仰原始宗教,这是祭祀的起源阶段。

早期国家时期,君王们通过举行祭祀来建构政治权威与权力秩序,祭祀因此呈现高度政治化的特征,并逐渐由早期的原始祭祀向国家祭祀演变。

秦汉时期,中国“国家祭祀”制度也随着儒家礼制化的改革而渐趋定型。

唐代时期,国家祭祀中的人性成分逐步提升,孔子、太公望均进入国家祭祀体系,出现吸纳民间信仰的先兆。

宋代时期,国家祭祀体系吸纳的民间信仰开始增多,最为突出的有马神祭祀。

明朝时期,朱元璋通过国家祭祀体系祭祀先代帝王的力度可谓空前,并且把大批历代名臣加入从祀。

清朝时期,吸纳民间信仰的关圣、文昌入中祀,设立贤良、昭忠祠入小祀,光绪年间朝廷升孔庙祭祀为大祀,以增强王朝的社会控制能力。

——摘编自廖小东《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古代中国祭祀制度的历史,指出其共同的史料价值并进行说明,同时指出古代王朝强化祭祀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历代王朝祭祀制度的演变与强化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是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社会发展到“复杂化”阶段以后才产生的。有的国家是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种原创的国家可叫做原生国家;有的国家是学习模仿别的国家建立的,可叫做次生国家;有的国家是在旧的国家被摧毁后重新建立的,可叫做再生国家。综观中华大地,无论是华夏汉民族的原生国家、少数民族的次生国家,还是各种类型的再生国家,其形成与发展过程,既与古代希腊罗马不同,也与欧洲在资本主义打破封建割据后形成的民族国家不同,而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受到后代史家称颂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天下大治的盛世,都是因为国家得到有效的管理而出现的,否则就难以维持下去。例如,秦朝、王莽的新朝、西晋、隋朝都是大一统的帝国,然而却都国祚短暂。刘邦、刘秀、李渊、朱元璋和朱棣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代表了正义,也不是因为他们顺天应命,更不是因为他们服从了历史规律或适应了历史潮流,而是因为他们不仅能够在战略和战术上战胜竞争对手,并且能够有效地管理社会。

——摘编自叶文宪《中华古代国家创生演进的独特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演进的独特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王朝的国家治理”展开论述。(要求:写明观点,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加官是指在本官之外所加的另一官职,表示有特殊的权力、任务或地位。加官源于秦代,汉武帝时成为一项正式的制度。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汉代的加官主要有侍中、中常侍、给事中等七种。秦汉加官制度说明了(     
A.专制皇权的威严B.政府官员职责加重C.官制的混乱无序D.大权旁落已成必然
2024-04-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遭逢世变,面对资本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有识之士对中国的发展有更多的思考。梁启超与章太炎,在清末皆为思想界、舆论界影响极大的人物。在他们的论说中,如何分析、评判中国传统政治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而这个问题在当时绝非仅限于学术层面,更与如何理解中国面临的变局与危局,未来中国的政治建设应如何进行息息相关。

梁启超认为资本主义代议制度有助于“通上下之情”,应效仿西洋各国,广泛成立各种学会,以此开启风气,传播改革思想。他提出,一部中国历史,即专制政治的范围不断扩大、专制程度不断加深、专制手段不断精细、专制伴随的暴力不断加强的历史。除此之外,很难在中国历史中找到其他方面的进步。

与之不同,章太炎尝试从中国自身历史发展脉络出发来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他坚信,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与历代典章制度里有重视平等与公平的因素,只有能以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这些因素可以焕发新的生命力。

——部分选自王锐《近代变局下的中国传统政治重估——以清末梁启超与章太炎的不同阐释路径为中心的探讨》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3-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实验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总结性考试(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云梦秦简《内史杂》云:“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王充《论衡》云:“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秦汉文书制度的发展有利于(     
A.宣扬重文轻武思想B.加强中央集权C.终结分封制度D.变革治理体系
2024-01-30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昭陵实验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摘编自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  明朝朱元璋罢宰相,以“大学士”填补缺陷。大学士为文笔之士,起先参加皇帝各项诏书之起草,逐渐因拟稿而有了决定方针与政策的能力,到后来官阶和声望与日俱增,实际上成为统合文官组织的主持人和他们的发言人,只不过他们的行动与决策还是要通过皇帝的正式批准而已。这实际上是一种表面奇特而内中有理的安排。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唐中央官制的演变,并概括演变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实际上是一种表面奇特而内中有理的安排”的理解。
2024-01-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邵东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表材料是有关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论述。这可以用来说明(     
文献记载出处
古之帝王未尝以天下自私也,故天子之地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王畿之内复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各私其土,子其人,而子孙世守之……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私也马端临《文献通考》

郡县之天下,诸侯无土,大夫不世,天子与庶人密迩(意为“贴近”“靠近”)

王夫之《读通鉴论》
A.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B.贵族政治削弱了周天子集权统治
C.原始民主传统影响了先秦政治制度D.官僚政治根除了封建权贵的特权
8 .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经历了秦汉时期郡县两级制,魏晋时期州郡县三级制,唐代道州县三级制,宋代州(府、军、监)和县两级制,清朝省府县三级制的演变调整。这种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
9 .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家国同构模式形成
C.民族认同不断增强D.大一统国家的构建
10 . 据睡虎地秦简记载:“官员向上级请示,不得以口头形式,也不得由他人代为请示,而必须使用公文;并制定专门的《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未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这表明,秦朝(       
A.利用文书推行行政管理B.注重形式降低行政效率
C.考核官员依据法家思想D.中央垂直管理各级官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