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77 道试题
1 . 汉初,“丞相初置员吏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刺史对丞相负责,又叫丞相史。汉武帝时期,刺史“迁(监)部”,对御史大夫负责,“有常治所”。汉元帝时期,由御史中丞“督部刺史,总领州郡奏事”。刺史制度的演变(     
A.易造成官僚机构的臃肿B.适应了专制王朝统治需要
C.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D.解决了与地方豪强的问题
2024-04-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两宋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市工商业发达,市井文化日趋繁荣;另一方面延续自南北朝隋唐而来的士人城居之风使得文人士大夫居城者明显增多。由此,士庶之间、清雅文化与市俗文化之间呈现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的关系,这构成两宋城市文化的基本格局。由于士大夫拥有核心政治资源,掌握着文化霸权的仍然是官而非商,市民阶层处在士人阶层之下,属于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臣民。由于文化强势之最终仍有赖于政治资源,还衍生出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在文化地位上产生相应层级差别的有趣现象。两宋城市文化发展,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并从各方面影响着村落世界。

——摘编自包伟民《两宋“城市文化”新论》

材料二   11世纪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城市居民以移民和原住民为主,二者是以城市特许状为纽带确立的共同体。城市特许状是城市居民通过种种争取自治权的斗争,从封建主手中得的契约,这意味着共同体的事由全体成员做主。12世纪,由于城市管理需要,罗马法在欧洲复兴;中世纪晚期,市民阶级形成,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市民政治文化的生成,孕育了现代国家的雏形。特许状是一纸契约,赋予城市居民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市场意识等新的经济理念在城市诞生,现代会计、金融、公司制度等近代经济文化在中世纪城市得到初步发展。这促进了16世纪欧洲文明的凝聚成型。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差异的原因。
3 . 据《唐六典》记载:“凡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即所谓“四禁制度”。“四禁制度”的实行(       
A.开创文书行政保密制度建设B.削弱了中书省的职权
C.增强了文书行政的治理功能D.保障了皇权独断运行
4 . 明朝前中期,内阁职掌由“参预机务”转变为固定的“票拟”。票拟逐步固定化、制度化。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皇帝权力受到限制B.宦官专权局面得以缓解
C.内阁政治地位提升D.内阁成为最高决策机构
2024-03-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275 年,元朝政府在中庆(今云南昆明)实行屯田,并以该地为中心修筑驿站。次年,修筑乌蒙(今云南昭通)至四川的“石头门旧道”“水陆皆置驿传”。据学者统计,元代在云南境内共设驿站78处。这些驿站的设置(     
A.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B.拓展了元朝西南疆域范围
C.密切了云南与中央的联系D.推动了云南地方势力膨胀
2024-03-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6 . 唐初的三省制中,尚书省位在中书、门下两省之上,唐太宗时一方面有意减轻、以致架空尚书仆射的职掌,一方面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工作,更设立政事堂议政制度。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门下省地位防止宰相专权B.加强审核职能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C.尚书门下相互制约以维护皇权D.整合尚书门下两省以提高行政效率
7 .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
2024-03-2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文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导致中国在族群融合的基础上走向集权并日臻完善:商朝和西周时期华夏族群从黄河中游向东、向南扩张,形成华夏文明核心地带;秦朝,华夏国家持续向南扩张,并以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取代分崩离析的封建体制;儒家世俗说教在汉代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此后在历代封建王朝依然保持其正统地位,教义也日趋复杂;唐朝及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均主要采用科举考试制度,使得士人地位上升,主导了地方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先秦至隋唐时期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3-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汉武帝时,侍中成为中朝近臣,卫青以侍中身份“出入禁中、顾问应对”,后因其三次北伐匈奴有功,武帝“以青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上”,代行太尉职权。武帝临终时,又以侍中出身的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统领朝政。这反映武帝时期(     
A.军权政权呈现融合趋势B.中朝侵夺外朝权力
C.外戚参与朝廷中枢决策D.三公已经名存实亡
2024-03-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官箴书是阐释为官道德和总结从政经验的官员读本,明清时期的官箴书从道德规训逐渐走向实用、可操作性,如上下级交往、处理各类诉讼等具体的政务处理要求。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受严重冲击B.官员行政规则僵化
C.国家治理理性化趋势D.法律制度渐趋完善
2024-03-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