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75 道试题
1 . 明朝中后期,内阁草拟的决策意见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无定员,一般由东厂提督等大太监充任)用红笔代皇上批示,但秉笔太监的意见必须由掌印太监审核,若掌印太监认为可以,则盖上御玺;若认为不行,则会要求秉笔太监重批。这反映出当时(       
A.皇权专制遭到严重削弱B.权力制衡机制完善
C.中枢决策权力高度集中D.内阁权力遭到架空
2024-05-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下诏规定各州:“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而后,北宋又颁布诏令:“诸州通判无得怙权徇私,须与长吏连署文移,方许行下。”这些规定意在(       
A.强化君主专制B.规范地方行政C.削减州府权力D.改革文官体制
3 . 有学者指出,明朝皇帝的批红权力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君主如主动下手诏处理政事,必须送内阁“商榷可否”,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封还”,拒绝拟旨。这一观点体现了明代(     
A.皇权受运行机制的制约B.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C.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4 . 秦朝设置丞相,后赵高专权滥政;唐朝设置军镇,后引发“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宋初实行“崇文抑武”,后出现“冗官”“冗费”“积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A.秦唐宋政制设计的错误
B.评价历史事物要以最终成败为依据
C.专制集权统治的复杂性
D.皇权与相权矛盾导致封建王朝衰败
2024-05-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西汉设十三州刺史,定期出巡所部辖郡县。刺史辖区的划分大多以大山、大川为界线,与今天的省界有许多吻合的地方,如湖南与江西省界。这反映了(     
A.历届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监察
B.西汉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C.大山和大川是自然地理单元
D.后世行政区的划分遵循历史传统
2024-05-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有秦朝郡县制、东汉至南北朝州郡县制、唐朝道州县制、元朝行省制等,下图所示为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据此可知(     

①县制是最稳定的基层行政单位   ②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③贵族等级制不断加强                 ④国家治理制度创新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024-05-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初吸取隋亡的教训,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谈及贞观之治,既有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觉,更有中国制度的功劳。魏征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唐太宗大兴文治,改革兵制B.魏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
C.枢密院掌管军政,分割权力D.门下省下设有六部,分工处理政务
2024-05-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某重点高中高二年级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的历史论坛,同学们广泛搜集材料,节选如下:

材料一   

甲:秦汉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示意图

——根据邹逸麟《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转化》整理而成

乙:公元前113年,“专令上林三官铸”,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三官五铢钱铜质紫红细腻,整体精致光洁,外廓坚挺匀称,“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从此成为流通全国的统一货币。

——摘编自石俊志《五铢钱制度研究》

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鉴于边疆存在显著差异,针对部分边疆区域采取不同程度的“因俗而治”治理机制,表现出秦汉边疆治理原则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事实上,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的文化、经济、社会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一统理念难以迅速贯彻于殊俗绝域,作为过渡性政策的“因俗而治”便应时而生。

——卜宪群袁宝龙《“因俗而治”展现秦汉治边智慧》

(1)材料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有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运用秦汉隋唐史实,从因俗而治的视角,围绕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自拟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3)谈谈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的当代价值?
2024-05-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元朝疆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致B.新疆地区开始接受中央的管辖
C.行省的设置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多民族政权并立阻隔东西交通
2024-05-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唐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而给事中有驳正违失之掌,著于六典。”这表明,唐朝门下省的设置(     
A.有助于减少皇权的决策失误B.削弱了行政中枢的权力
C.导致了封建统治的由盛转衰D.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发展
2024-05-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