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1 . 据《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四·职官一》记载: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此现象直接导致了
A.中央集权削弱B.行政效率降低C.腐败现象丛生D.积贫积弱局面
2 . 何晟铭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剧,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到秦朝当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回到唐朝任门下省官员,负责审议
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
D.回到汉朝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
3 . 宋代出台一个政令,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这说明当时
A.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B.皇帝权力有所削弱
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作用D.行政效率出现下降
4 .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之际,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帝(宋神宗)“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帝:“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陆贾……等皆白徒(农民)……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
——《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三:武帝元封年间,名臣文武欲尽。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武帝年号,公元前2世纪末)百余年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能不取于列侯之外。
——《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四: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朝预闻政事。
——《汉书·刘辅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汉武帝选任丞相的渠道及原因。
(3)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三、四叙述的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6 .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7 . 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从中可推出的符合事实的结论是
时期
郡县数
西汉三国两晋隋朝唐前期
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4郡50县5郡70县7郡43县13州74县
江西豫章郡18县4郡51县6郡58县7郡19县7州34县
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1郡9县2郡14县1郡5县5州28县
A.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行政区划设置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D.地方权力不断加强削弱了中央集权
2015-08-11更新 | 831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教材知识讲学-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核心素养卷-专题0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