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E区域的机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
2024-03-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知识背默大赛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朝代

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先秦

_______

______

秦朝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汉朝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魏晋南北朝

______

唐朝

______

______

御史台

______

宋代

______

______

通判、台谏合一

提点刑狱司

元朝

______

______

御史台

明朝

______

废行省,设三司,督抚制度

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

中央:都察院

地方:提刑按察司

厂卫制度

清朝

______

省→道→府→县,督抚制度

理藩院;改土归流

沿袭明朝

2024-03-2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知识背默大赛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宋中央官僚机构的运行方式,由此可见,宋朝政府运作推崇宋:二府三司(     
A.强干弱枝B.崇文抑武C.内轻外重D.事权分立
2024-02-03更新 | 1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知识背默大赛历史试题
4 . 在明的中央机构中,除了部、院、六科之外,合称“三法司”的是(     
A.通政司、都察院、刑部
B.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C.通政司、都察院、大理寺
D.刑部、通政司、大理寺
2023-09-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国古代史知识竞赛试题2
5 . 朝代                 赋税制度                    户籍制度                    地方体制
宋朝                 摊丁入亩                    黄籍白籍                    郡县制
魏晋                 募役法                       永停编审                    分封制
元朝                 租调役                       诸色户计                    郡国并行制
清朝                 科差                           主户与客户                 督抚制度
2023-07-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竞赛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

——南宋·魏了翁《应诏封事》(该文例举了皇帝获取信息的渠道即“言路”。)

材料三     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     (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

——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的特点,并说明其发挥的作用。
(2)据以上材料,分析宋代信息传递取得进步的原因。据材料三,简要评析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
7 . 连线题(共5题)
朝代   选官制度                 中央体制   地方体制
先秦   科举制                    宗法制       郡县制
秦朝   世官制                    设置内阁   分封制
西汉   察举制                    中外朝       郡国并行制
明朝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三公九卿   废行省设三司
2023-05-2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8 . 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行省统辖说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这一规划和设置(     
A.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B.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
2022-11-06更新 | 135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冬学”学科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内”,指的是中央政府或中央政权。所谓“外”指的是地方政府或者地方分权。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内轻外重”,反之则为“内重外轻”。内轻外重可能引发割据分裂局面,促使统一王朝走向瓦解,这是汉、唐两代的教训。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的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灭国的危险,这是宋、明两朝的结果。因此,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轻重相维,也就是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使地方有适度的分权…轻重相维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历史总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地郡县分布的变迁

西汉西晋隋代唐前期
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2县会稽等5郡57县会稽等7郡43县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豫章郡19县豫章等6郡58县豫章等7郡19县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建安、晋安2郡14县建安郡、临川半郡5县福州等5州28县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行政区划的变革从撤地设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整县改市,撤县设区到以乡建镇,走的是一条通过城乡整合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行政效率的道路。但变革的期望绩效与实际绩效存在一定差距,变革的经验和教训并存。

——摘编自杜蓓蕾《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这种演变趋势的根本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地郡县变迁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地方行政区划变革的主要因素。
2022-10-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赛历史试题
10 .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明朝(     
A.以司礼监分割相权B.政治统治日益黑暗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