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9 道试题
1 . 隋文帝建立的朝政机构,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当时“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由此可知,隋文帝时期(     
A.三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B.门下省的权力最大
C.三省尚未有效制约皇权D.三省的职权并不平衡
2 . 宋代路、州、县三个层级具有上下领属关系,但路一级诸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见,宋代地方制度 (     
A.基于藩镇体制框架适度优化B.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C.形成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2023-07-30更新 | 565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能力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封制的发展使地方日益成为强大的权力实体,王室的权力和威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基于战争的日益频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君王通过任命、罢免以及监督检查等手段来控制官僚,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建立郡县制度,代替原有的分封制,限制贵族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编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多名官员中,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而且常有“众论不齐”的情况。行省官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朝廷遣官钩考、巡察等,或经常举行,或成为定制。元代行御史台及廉访司法既注意对一般地方官府的普遍监察,更把行省当做地方监察的重点对象。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郡县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加强对行省控制的措施。
2023-07-29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统计,汉武帝当政期间,亲自任命丞相12人,其中,有3人在任上去世,有3人被免职,两人畏罪自杀,3人被下狱处死。政府高层官员受到处置的严厉程度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材料主要说明汉武帝时期(     
A.君主专制体制日益僵化B.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
C.惩处官员渎职手段严酷D.丞相权势大为削弱
5 . 如表对比了中国古代宰相与内阁首辅的不同。据此可知,当时内阁所具有的特点是(        
官职宰相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
职责有一定决策权侍从咨询为主
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廷议基本按皇帝意愿
A.分权制衡原则B.非法定性机构C.决策的权威性D.严密的制度性
6 . 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     
A.通判:加强中央集权B.知州;增加地方财政开支
C.知县:减轻地方军费D.宰相: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2023-07-26更新 | 577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7 . 唐朝定制是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掌承旨执行。后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龃龉扯皮之事,于是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     
A.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B.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3-07-15更新 | 554次组卷 | 4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023-07-02更新 | 1019次组卷 | 158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高二学生以“历史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的材料:

作者及出处

内容

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

“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颟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

欧阳修《明用》

“凡物极而不变,则弊;变则通,故曰‘吉’也。物无不变,变无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

顾炎武《军制论》

“于不变之中,而寓变之之制,因已变之势,而复创造之规。”
通过对材料的研读,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了不同的理解。请围绕“历史的传承与创新”,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论述要结合材料,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中央官制地方管理
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那国并行制推恩令
隋朝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
二府三司制集中军、政、财、通判、转运使
中书省行省制度
废丞相设内阁
南书房军机处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06-07更新 | 145次组卷 | 3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