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5 道试题
1 .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上述两项措施的共同点是(     
A.以加强中央集权制为目标B.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C.试图通过分封来巩固统治D.推动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发展
2023-10-01更新 | 727次组卷 | 4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一幅古代山东地区的行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出现于(     
A.商朝B.秦朝C.汉代D.元代
3 . 《明史•职官志》中提道:“巡抚之名,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永乐十九年(1421年),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即或停遣。”这说明“巡抚”初设时属于(  )
A.地方性军政长官B.临时性差使官员
C.德高望重的将领D.以位卑权重的御史
4 . 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       
A.限制了皇权高度集中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强化了官僚贵族特权D.加强了六部的行政权力
2023-09-08更新 | 397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通辽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A.充分吸取了秦汉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2023-08-30更新 | 204次组卷 | 48卷引用:西南名校联盟2021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西汉时期丞相出身简表。

出身

前期

中期

后期

功臣

10

3

0

功臣子

3

5

0

外戚宗室

0

3

1

掾史文吏

0

8

2

经学之士

0

1

10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2023-08-25更新 | 92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03中国古代思想
7 . 唐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隶属宰相府,分隶十二卫;北衙有羽林、龙武、神武、神策四军。唐玄宗时期,以龙武军建立和设置官署为标志,北衙禁军与南衙彻底脱离关系,形成独立的官僚体系和内部司法权。这反映出(     
A.宰相丧失军事权力B.司法脱离行政体制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官僚体系日趋完善
2023-08-21更新 | 2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5月卫冕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四图反映了福建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
2023-08-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隋文帝建立的朝政机构,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当时“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由此可知,隋文帝时期(     
A.三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B.门下省的权力最大
C.三省尚未有效制约皇权D.三省的职权并不平衡
10 . 宋代路、州、县三个层级具有上下领属关系,但路一级诸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见,宋代地方制度 (     
A.基于藩镇体制框架适度优化B.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C.形成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2023-07-30更新 | 565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