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5 道试题
1 . 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     
A.通判:加强中央集权B.知州;增加地方财政开支
C.知县:减轻地方军费D.宰相: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2023-07-26更新 | 577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广外、铁一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唐朝定制是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掌承旨执行。后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龃龉扯皮之事,于是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     
A.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B.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3-07-15更新 | 554次组卷 | 47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023-07-02更新 | 1019次组卷 | 158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清四代的制度表现。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包含着众多矛盾,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矛盾。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唐统一全国后,承隋之制,地方政区最初仍为州(郡)县二级制。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渊“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较多的州级政区必然要多设官吏,不仅增加唐王朝经济负担,而且不易管理。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划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域,对州县长官进行监察。每道置采访使,下到各州县依照“六条”进行监察,采访使不设固定治所,监察有一定期限。唐初还规定,采访使监察时“若能抗笔直辞,不惮权豪,仁恕为怀,黜陟咸当,别加奖擢,优以名器”。此外,太宗还大规模压缩了地方一级行政组织基数并将地方最高长官州刺史名字记于屏风之上,“坐卧恒看”,得其才否优劣之状“辄疏之下方”,作为升降废置的参考。唐前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整治改革,切中时弊,措施得当,基本理顺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地方行政区划的混乱局面。

——摘编自许正文《论隋代及唐前期的政区整治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地方行政区管理整治与改革的原因及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初地方行政区管理整治与改革的意义。
6 . 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这主要反映中国古代(       
A.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B.统治者重视法律
C.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D.法律受儒学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中央官制地方管理
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那国并行制推恩令
隋朝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
二府三司制集中军、政、财、通判、转运使
中书省行省制度
废丞相设内阁
南书房军机处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06-07更新 | 145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华中师大海丰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时期,初由宦者担任,魏晋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侍从,南北朝时正式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A.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B.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C.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
2023-05-29更新 | 332次组卷 | 82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     
A.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B.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
C.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D.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
2023-05-27更新 | 286次组卷 | 38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中枢镇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四朝门下省诸局情况表。下述材料突出反映的论题是(     
朝代门下省诸局
公车太官太医骅骤厩
北齐主衣尚食尚药殿中斋帅领左右
隋文帝御府尚食尚药殿内城门符玺
隋炀帝符玺
注:隋炀帝时,六局仅留符玺局,其余都被移出门下省,另外组成殿内省负责皇帝生活起居。
A.中央机构趋向专门化B.古代社会生活进步
C.士族的社会地位降低D.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