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王菲利普四世与巴黎大学大事记

1295

菲利普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禁止以任何借口掠夺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财产

1301

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要求免除房屋租赁税,遭到巴黎市长的拒绝。菲利普四世支持免除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房屋租赁税,此外免除了通行税、关税和其他商品税
菲利普四世强调巴黎市长每两年必须当众用法语宣读一次所有特许权条款,以提醒巴黎市长不折不扣地保障特许权的执行

1302

菲利四世颁布的法令规定,主教法庭审理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案件,该措施使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免于世俗法庭的审理

1304

巴黎城市长皮埃尔·朱迈尔公然违抗该原则,逮捕并处决了两名巴黎大学学者,国王将其逮捕

1306

为了进一步吸引外国学者,菲利普四世规定:学生和教师受到我们特殊的保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道路中都受到保护。

材料二   1302年,菲利普四世开创了三级会议制度,标志着封建等级君主制正式确立,法兰西政府从巴黎大学招募了大量知识分子充当官吏。菲利普四世从巴黎大学还选拔了一班顾问,即“王家立法官”,专门探究罗马的各类成文法,编写通行王国全境的法律。在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斗争中,巴黎大学站在国王一边,拥护国王的统治。神学院部分教师宣称,卜尼法斯八世的教皇地位不合法。菲利普四世派遣使者逮捕了年届古稀的卜尼法斯八世。

——摘编自高露《1215世纪欧洲大学特许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菲利普四世支持巴黎大学办学的影响。
2023-11-05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学思之窗】P10

《大宪章》规定: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审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61)二十五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并且可以使用武力,占据国王的城堡和财产。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思考:结合材料并阅读课本P10,概括《大宪章》有何内容?有何目的?
2023-07-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西方政治制度的演进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利比阿说:“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元老院在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中居于重要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和威望,但元老院不能调查叛国罪和处以死刑。涉及元老们自身利益、荣誉和权力的提案,要由公民大会表决。元老院开会的时候代表平民利益的保民官就坐在门口,如果保民官认为元老院的决定侵害了民众的利益,那么他可以随时加以否决。

——据陈继华《管理思想史》等整理

材料二   14世纪(尤其是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议会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形成了,从此成为王国政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爱德华三世两次颁布法律规定每年至少应当召开一届议会。1376年,由于国王已经两年没有召开议会,同时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引起广泛不满,下院请愿要求每年召开一届议会以纠正王国存在的弊病。“百年战争”的爆发使南方重新成为王国的政治中心,此后一段时间,议会一直在威斯敏斯特召开。从14世纪中期开始,议会一般在星期一开幕。开幕式一般由大法官致辞。开幕式之后,上下两院便分开举行会议,讨论各自的议题。一般来说,在所有请愿都得到答复之后,国王才能解散议会。国王一般都会莅临议会。

——摘编自刘鹏《十四、十五世纪英国议会的发展》

材料三   1689524日通过的《宽容法案》是革命解决在宗教领域的重大成就。该法案授予除天主教和一位论派外所有非国教教派信仰自由,妥善解决了此前长期困扰英国的基于宗教因素的社会对抗。经过16881689年革命解决,辉格党成为新体制最大的支持者,辉格和托利两党开始以“真正的、重要的而又不是基本的分歧来划分界限”,两党互相间反体制性或互相毁灭的意愿得以根除,才终实现政治制度与政党制度间的彻底协调。

——摘编自丁浩原《近代英国政党政府的形成:16891762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共和国政体的特点,结合史实,概括说明罗马共和国“显然又是民主政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4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化的原因,并概述其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688—1689年革命解决”中的重大事件,说明其对英国政治的影响。
2023-08-28更新 | 4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关键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据韩亚辉《西方文化评析》等

史料二   1215年,封建贵族乘机联合对国王不满的各方力量反对约翰王。517日,封建贵族得到伦敦市民支持,占领了伦敦。在强大压力下,约翰在兰尼米德签署《大宪章》。其中主要反映西欧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即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619日,贵族则重申对约翰效忠。

——《欧洲政治史研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征。
(2)根据史料二,指出英国国王签署《大宪章》的原因,这一法律文件的签署体现西欧封建政治的哪一特点?
2023-08-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帝国女皇(17621796年在位),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接手时的俄罗斯危机四伏:“国库空虚,军中已三月无饷。商贸日益凋敝,多有囤积垄断之现象。国政松弛,军机各部亦有欠款之举,海政疲惫,几近崩溃。司法沦为铢两悉称,律令之行惟强者是瞻。”鉴于这种情况,叶卡捷琳娜二世依靠贵族、农奴主和新兴的工商资产阶级进行改革。设立全国二级(省、县)管理体制,全国设50个行省,省长及副省长由沙皇直接任命。在位期间,赐给贵族以大批土地和农奴;先后颁布地主有权放逐农民,农民必须服从地主的诏书,使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她颁布法令,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鼓励向国外出口。她依照俄国国情逐步开始西化。她慷慨的资助俄国艺术的发展,反对愚昧和落后。1786年颁布《国民教育章程》,为俄国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学校制度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课程设置,使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得以应用,从而为之后的俄罗斯近代化打开了局面。俄国涌现了大量的本民族的科学家、教育家和发明家,他们的活动对俄国的社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34年,打开了通向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击败了俄国的老牌敌人土耳其和瑞典,还和普鲁士和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从而得到波兰46%以上的土地。

——摘编自《论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罗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在西欧的广阔空间中形成了以封建割据为基础的统一的基督教世界。在基督教世界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国际关系的准则就建立在信奉或不信奉基督教的分界上。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15世纪前后欧洲)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向王权倾向它们一样。……世界并没有一个普遍的教会是所有的基督徒都要服从的,因为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权力当局是所有其他权力都要服从的。在各自分立的国王和国家的领域之中都有基督徒存在,但他们每一个人都要服从自己的祖国,因之便不能服从任何另一个人的命令。

——据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国家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
7 .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

材料二   从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进一步打击了教会势力。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英国国教会是英国民族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材料三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一一以上材料均选自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欧洲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进步性。
2023-10-25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制度的创新与变革推动了国家治理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朱棣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奏章,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重申王国贵族的封建权利和防止国王侵夺这些权利。《大宪章》宣布国王不可擅自征税的原则,强调除传统捐税贡赋外,任何赋税的征收都必须得到以大贵族为核心的大会议的同意;国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大会议有权成立一个由25名男爵组成的常设委员会监督国王和大臣的行为。1238年,大会议的全体会议改称议会。13世纪中叶,平民代表(乡村骑士和城市平民)先后进入议会。议会成为制定法律的重要机构,各阶层同国王斗争、争取权利的合法工具。国王定期召开议会逐渐制度化。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四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封建社会晚期中英合法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3)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边区政权建设意义的认识。
2023-10-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11-15 世纪,出现了“整个欧洲,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国王、贵族、主教和修道院院长都纷纷给他们的城市颁发特许状”的局面。它促使中世纪西欧城市率先突破封建主义的牢笼。下表为部分特许状的内容。

颁发者 内容
【英】不列特尔市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
【英】亨利一世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
【英】亨利二世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
【英】理查德一世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并且享有所有的自由权利和免关税权。
【法】威廉·克里托伯爵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骑士税和诉讼税,城堡驻 军的非正当勒索、税金及封建人头税。
【法】特尔瓦伯爵亨利手艺工匠和商人每年交纳一笔定额地租,即有权在市内居住和包租郊区农田,亦有权自由出售房屋、葡萄和租地。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概括西欧特许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从“促使中世纪西欧城市率先突破封建主义的牢笼”的角度,分析西欧特许状的作用。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56年,查理四世为了谋求德意志地区诸侯对其子继承王位的承认,确立了帝国的七个选帝侯。他们分别是: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萨克森-维膝堡公爵、勃兰登堡伯爵、莱茵-普法尔茨伯爵以及波希米亚国王。最初,美因茨大主教是选侯召集人兼帝国摄政和首相,而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则长期担任德意志皇帝。1525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选帝侯腓特烈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随后,腓特烈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此后,用腓特烈家族的国王,一直对内实行开明君主专制治国,不断进行农业、军事、法律和教育改革;对外则通过战争和联姻继承的方式不断增强普鲁士的实力。

——整理自《帝国的北斗——德意志七大选帝侯的故事》

材料二 1300年法王与教会为征税发生冲突,为争取支持,腓力四世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从14世纪起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而各等级在同意国王要求的同时也常以司法、行政方面的改革作为交换条件。

——《中世纪欧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6世纪德意志选帝侯的特点,并概括腓特烈家族促使普鲁士实力不断增强的统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等级君主制确立的历史意义,指出14—16世纪法德两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