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近现代中西方政治制度】

材料一   对于每一个专制政体,我们绝不可以直接称其为君主政体,只有被臣民自愿接受,依靠其吸引力而不是靠暴力与恐吓进行统治的政权才可以这样称呼。同样,我们不能称呼一个寡头政权为贵族政体,只有对于政权掌握在被选举出来的聪明、正直的人手中才可以称呼。同理,只有当一个社会里具有信仰城邦守护神、礼待父母、尊重长者、遵守法律,服从多数成员的意愿的传统或习俗时,才能被称为民主政体。

——摘自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历史》

材料二   许多国家在步出中世纪、迈向近代社会时,在国家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英国的影响,有的国家甚至把英国奉为效法的模范。试看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议会及议会制度、内阁及内阁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文官及文官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政治法律原则,几乎无一不源于英国。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9549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它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不久举行的。这次大会最重要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大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寡头政治”和“民主政体”的典型国家,并概括城邦民主政体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的标志,并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54年宪法的性质,并列举新中国初期形成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2024-04-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方近现代法律】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布莱克斯通的著作被殖民地奉为“法学必读之书”。潘恩在《常识》中提道:“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本小册子迅速在北美的居民和军队中广为传阅。

——摘编自仙慧丽《西方法治生成路径的探析》

材料二: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且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美国70年代国会改革,通过立法加强国会对战争权力和预算的控制,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等。

——摘编自王保民《西方国家议会立法改革趋势之探析——兼论政府在立法中的功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书籍在北美殖民地流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西方国家立法建设的特点。
3 . 【民主政治与社会治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存在着有限的民主现象。尽管皇帝是最后的决策者,但是,毫无疑问,群臣在国家大事的讨论中,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的言论,有可能成为制定国策的依据。唐朝设立的三省制度,使决策权、审议权、执行权分立,虽然重在加强皇权,但也希望通过集合三省长官之智力,减轻独相决策智力的缺陷。监察上的多方监督制度,除皇帝之外,百官都要受到监察官员的全面监督。尽管监察的最高目标,在于防止国家官员依靠权力为非作歹而损害皇权。但是,监察制度的推行,却让社会下层广大人民有了评价官员好坏的权力。秦汉以来,政府多重视民意的收集,而其制定政策,也或多或少都要重视民意的问题。

——摘编自付开镜《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有限性民主探论》

材料二   在实践层面,儒家的教化有上行和下行两个向度:上谏君王、下化百姓。就教化活动的上行向度而言,儒家强调“道高于君”,以本体之“道”作为教化君王的超越依据通过“朝议”“谏议”或“清议”等协商形式对君王的失德行为进行规劝和批评,以此促使君王的言行合乎儒家德政的要求。

——摘编自卢兴、吴倩《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征》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和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先是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中单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来实现社会管理和进行资源配置遭遇了危机;后是凯恩斯主义过度重视政府作用,其负面效果日益积累。于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政府开始运用治理理论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失效。尤其伴随世界一体化的加强,国家内外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日益凸显,而原有的世界安全机制和国家治理能力对此显得日渐乏力;于是,倡导多元社会主体相互合作、共同管理的现代西方社会治理理论逐渐勃兴。

——摘编自施雪华、张琴《国外治理理论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政治中的民主因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西方经济治理理论的变化及原因。
2023-11-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

材料二   从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进一步打击了教会势力。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英国国教会是英国民族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材料三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一一以上材料均选自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欧洲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进步性。
2023-10-25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妇女地位与权利】

材料一   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无论何种出身的妇女一旦进入婚姻状态,也便意味着法律上的“死亡”。也就是说,进入婚姻关系,这个女人在法律上的存在立即被终止。传统的女子教育,主要是培养女性成为理想的妻子和母亲,在家中或私立学校里接受教育是其教育的形式。在婚姻自由程度上,女性在选择配偶方面几乎没有自主权,婚姻大多由家中男性亲属为其决定。为了把妇女禁锢在家庭中,英国社会动用了一切力量,企图强化“男尊女卑”的观念。

材料二   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意义。
2023-05-27更新 | 22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独立战争的硝烟未尽,美国却已险象环生:根据1777年《邦联条例》建立的邦联合国会,名为国家领导机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自身威望难以建立。1786年,马萨诸塞州负债累累、陷入绝境的农民们在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凸显了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在这种情况下,对外,无力在外交折冲中保护美国利益,英国拒不履行《巴黎条约》,而且与西班牙联手对合众国进行经济封锁;对内,则无法领导和协调13个州,各州自行其是,以邻为壑、不相往来。国内经济严重萧条,国债年息高达1200万美元,而国家年收入仅20多亿美元。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在货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但是,印第安人和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邦联政府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美国建国初的宪法。
2023-03-21更新 | 302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从“模范议会”召开到都铎王朝建立,190年间共召开了175届议会,大约每年一届,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议事立法程序。17世纪中期,随着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极力要求参与国家政事,他们以议会为阵地,反对王权。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但是英国下议院自从1688年后再也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随着一些新兴城市迅速崛起,他们为了获得议会的席位,极力要求改革议会,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

——摘编自蒙夺 黄月芬《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议会大事年表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对代议制历史上出现的两种模式进行扬弃的产物。这种模式既借鉴了三权分立模式职权明晰、便于监督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会导致效率低下的弊端;既吸收了议行合一模式便捷高效的优点,又克服了它职责不清、不利监督的弊端。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植根于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把国家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表大会,不与任何其他机构分享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又把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留给了自己,也把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经由法定程序分别授予了政府、法院和检察院。

——摘编自钟丽娟《从理论到实戏,理解和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确立和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议会制在近代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意义。
8 . [唐朝“大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材料一   大部制早在隋唐时期已经以三省六部制的形式存在和推行。唐初,中书省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制定重大决策,参与讨论国家政治、军事重要事项,审理文书,并按照皇帝的授意草拟诏书和下行文书,接着必须将诏书、文书奏章等交由门下省进行审议。门下省首先对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进行审议,然后签署奏章和审阅上下文书,如果门下省认为诏令有问题,他们有权将诏令封还给皇帝。如果门下省不在诏书上副署,中书省就不能发布诏书。门下省可对其认为不合适的诏书拒绝副署,意味着该诏书不能被颁布。只有经过门下省副署,皇帝的诏令才能有效。尚书省官员可以参议国家军政大事,专门负责执行皇帝诏令,也可以通过署印、勾检、行朱、对公文的检覆等方式,实现对中书、门下两省的决策权的制约。

——摘编自黄璐《隋唐时期的大部制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美国总统只有在与参议院协商并经后者同意后,才能任命大使、公使及政府其他重要官员;经过国会参议院2/3的议员同意后,总统及政府对外缔结的条约才能生效。美国国会中的参议院有权批准或否决总统提出的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人选,国会有权弹劾联邦法院系统的法官。国会通过的立法案要交总统签署,而总统往往根据立法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政府的意愿来决定签署与否,而不是例行公事般地一律照签不误。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人选首先由总统提名,然后经参议院批准,最后由总统正式任命。联邦最高法院可以通过行使宪法解释权宣布国会的立法违宪而予以废止。联邦最高法院也可以通过解释宪法含义宣布总统和政府部门实施的行政行为因违宪无效,或宣布总统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违宪作废。

——摘编自黄金桥《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大部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唐朝“大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在运行机制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不同影响。
2022-11-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现代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71416日,俾斯麦亲自领导制定的帝国宪法,在德意志帝国议会上原样通过。新帝国形式上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陆军、海军、外交事务、关税和银行立法、间接税、货币、民法刑法、邮电都掌握在帝国政府手中,尽管帝国并没有自己的行政机构。保留在各邦手中的则是包括警察、部分司法、直接税、宗教和教育在内的邦内行政事务。

材料二   联邦德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内容是《基本法》的制定,其政治体制的原则之一是联邦制。联邦制原则是指发挥地方的主动性,防止中央机构可能出现的滥用权力。市、县、乡的基层管理基本上实行自治。直接由联邦管理的有外交、国防、海关等。各州不仅是国家的行政区划,而且享有部分国家权力。各州均有自己的议会和宪法,有教育、部分环保和大部分警察事务的立法权。

——均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联邦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较于1871年的联邦制,二战后的西德联邦制有何新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新特点?
2022-03-24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八省八校(T8联考湖北版)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某同学在参加“欧美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历史主题论文写作时,用到“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循环往复”“借尸还魂”四个成语概括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其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A.英、德、法、美B.英、德、美、法C.美、英、法、德D.英、美、法、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