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社会形态的更迭)和横向发展(地区间相互联系)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现代化道路使得“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原料产地、商品市场,都是通过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殖民得来的。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攫取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富,导致出现贫富分化这个难以克服的顽疾。……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产阶级极端的利己主义以及随之带来的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是庸俗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娱乐主义。在资本主义文明发展进程中,信仰缺失和道德沦丧逐渐成为资本主义文明的标识。

——吴龙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三个维度——基于中西现代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材料二   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掠夺和野蛮扩张以及国内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顽固,决定了20世纪的中国不可能通过改良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近代中国历史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含了“天下大同”、“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其世界意义是希望建立一种“休戚与共”的世界秩序,实现世界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

——张志恒《多重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国道路选择的变化,并分析中国最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区别。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219世纪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外国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5年,袁世凯复辟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整理

请从表中提取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党起初并非与议会相伴而生,而是伴随着中产阶级崛起、更好地与王权斗争演化而来的,此后政党团体进入议会。来自同一或不同政党且不会在选举中发生竞争冲突的议员所形成组织团体,使同一议会党团的党员在议会中的步调保持一致。为拉拢选票,党团改革设立了内部管理机构,如德国的监察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等。立法、监督、人事裁决、财政审议等,都属于政党团体的工作范畴,他们通过各种说服方法,甚至是金钱交换、政党忠诚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二战后,德国《基本法》《联邦议院议员法》等对议会政党团体的权利、薪酬规范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德国联邦议院成员行为准则》以确保公众可以随时获取关于每个成员的活动信息。

材料二:人大党组是中国共产党在人大的领导机构——常委会中所建立的核心小组。1925年党的四大在《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中规定应组织党团;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机关党组;1978年后,人大党组制度重新确立。常委会党组负责审议立法规划后报请中央批准、按照规则完成向中央的请示报告任务。人大党组有义务监督好本单位的政治、纪律,并且在本单位起带头引领作用,实现党对人大工作领导,更好地服务于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颖《中国人大党组制度与英德议会党团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议会党团制度的主要特征,并简析该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西方议会党团制度,中国人大党组制度的不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代中国人大党组制度建设的启示。
2024-01-14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及实施概况

1834年《新济贫法》废除了由教区征集济贫税赈济穷人的“斯宾汉姆兰制度”,设立“劳动院”。设立专门机构解决地方贫民救济问题,实行教区联合,改组地方机构,通过中央政府的济贫法,官员加强地方管理
1835年《市镇自治机关法》宣布取消200多个陈旧过时的市镇自治团体,设立100多个有权选举议会的市镇。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均应投票选举;地方政府可制定必要法规;裭夺地方教会的行政管理权
1848年《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卫生管理机构纷纷建立。1856年,政府授权各郡组建警察队伍。允准地方机构检查食品饮料、建立公益设施、发放酒店饭馆和屠宰店营业执照
1870年《教育法》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各地选举教育局,管理和募资举办学校;一些自治市或教区联合组成学区
1888年《地方政府法》据此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建立了62个郡(其中52个与原来的郡区划相同,其余是重新设立和划分的新郡),61个人口在50000名以上的郡级自治市和伦敦郡。3种行政区政府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1894年《地方政府法》据此在全国62个郡议会管辖的区域建立了535个市区议会、472个乡村区议会和270个人口在50000人以下的非郡级自治市议会。乡村区议会下分为若干教区
1899年《伦敦政府法》据此在1888年建立的伦敦郡区内,重新组建了28个自治市议会和一个伦敦城,取代原有的38个教区委员会和区议会。至此,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行政区划和自治性管理体系的任务完成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地方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2)提取材料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提炼英国地方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特征,并说明其意义。
2023-11-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往往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而这个阶段性特征,一般是自身传统与现实相妥协的结果。一些在历史中留下自己名字的王朝或者国家,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分析其阶段性特征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但如果从当时的角度看,这未必不是他们当时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请根据所给材料并结合具体的朝代或国家,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
2023-11-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等六市2024高三10月段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随着民众对于欧洲局势了解的渴望,新的形式的印刷品——柯兰特出现,意思是有多条新闻组成、共同描述特定时间特定事件的出版物,这种印刷品在当时获得了成功。但是严厉的出版制度对于国内新闻的报道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报道国外新闻。1640年英国革命期间,革命派与保王派唇枪舌战引发了火热的舆论攻势造就了更多的小册子,革命中保皇派与国会派之间的争论为党派报刊小册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出现众多的党派报刊。面对迅速增长的小册子,1662年议会通过《出版许可法》严厉限制报刊的出版自由。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备受压制的新闻出版产业重新复苏,1694年,议会正式废除《出版许可法》后,出现了众多新创办的报刊。

——摘编自张英明《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报刊与政治运动(17801850)》

材料二:当传教士将西方媒介传入中国时,造成了对专治以及官报的挑战,马礼逊刚到中国时曾说,“余等在中国之传教及印刷业,均受当局所限”。1833年后,报纸逐步“由外而内生根发芽”,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打开中国国门,其中《蜜蜂华报》《广州记录报》等报刊的实践疏通了中西方的信息交换,为中国新闻史上外报的发展提供了先例,其传达的内容以在场的形式影响着时代,是报刊发展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地区扩散的直接表现,这与社会的变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90年代中期国人办报达到了高潮,“文化救国”“文化强国”的声音越演越烈,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报业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多元化报业发展模式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摘编自蒋好著《在场与追忆:中国近代报刊起源与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报纸发展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国人创办报纸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报刊与政治的关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立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它除了受经济的影响以外,还与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文化传统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息息相关。一个国家的性质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一种政治制度的选择并不是由哪一个人或哪一种政治力量主观能够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国情决定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一套政治制度,

——摘编自龚莹《中西方政治制度差异原因初探》


以“民主制度”为主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0-0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德国著名学者福科想指出,在中世纪的欧洲,“法律是首要的,国家是次要的。国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1628年,英国议会议员克里斯托非·谢尔芝德说道:“我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这反映出欧洲国家(     
A.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B.基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政治和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
2023-08-26更新 | 879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获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最高法院多次宣判新政违宪。大为不满的罗斯福总统试图增加最高法院的法官名额,又遭到了国会大多数议员的反对。最终国会部分议员为了缓和局面而对最高法院的法官进行了游说,此后新政的措施才得以顺利实施。这表明美国(     
A.三权体制具有一定内部协调性B.民主共和政体遭到了破坏
C.总统借助经济危机扩大行政权D.权力制衡降低了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