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在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中,希望模仿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在自己的国家建立一个多党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以失败告终。当时普遍存在臣民思想的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拥有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所属的知识分子数量极少,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坚定。经历多次革命失败后,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选择方向,孙中山逝世后,作为实际继承者的蒋介石完全不愿施宪法之治,转而行独裁之道,国民党也完全背离建党初衷,最终失去了执政权。实践证明,中国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先进政党的领导,必须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摘编自宫捷《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的历史探索与反思》

材料二   西方民主观认为,通过自由选举实现轮流上台执政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这是西方政府和学者所夸耀的西方政党政治的优点,然而这更像是西方美化的结果。实际上长期以来,多数西方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一两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手中。例如在西班牙,工人社会党联盟和人民党联盟垄断了国家政局,两大政党联盟的议席数之和超过全部议席的2/3。西方民主观还认为,反对党的存在是西方政党政治健康的标志,是捍卫民主、防止独裁的必要手段。但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政党就开始出现政治合谋,政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选举获胜的机会,政党之间结成联盟越来越普遍,有原则、建设性的反对党明显减少。

——摘编自向文华《被美化的西方政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政党政治在实践上“被美化”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党政治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守宪法是孙中山对袁世凯的另一要求,宪法制定之前,先制定临时约法。3月7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月11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总统、国务员行使统治权。人民一律平等……(均在法律上享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被选举权利、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总统总揽政务,统率陆、海军,任命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官规,任命国务员、大使、公使及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则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命令,公布法律及命令,均须国务员副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的内容所体现的民主因素。(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787年美国宪法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局限性

材料四:点至怀仁堂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日通过国家大宪章,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所以外国记者亦特多……票写好后分为八组,十个票箱投票。票上有汉、藏、蒙、维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周恩来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1954年9月20日)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表现。
2023-10-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荀子·君道》的解释,“治理”即“统治、理顺”,治理思想在中国广博而久远。西周重视宗法礼治,认为“礼崩则乐坏”。孔子生于乱世,推崇克己复礼,孟子突出民本主义,认为维护人民利益才是治理之道。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教化结合起来,外儒内法,巩固大一统。明清坚守德刑兼济的治理思想,各自延续国祚二百多年。

——摘编自蓝志勇《东西方历史经验中的治理思想》

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看来,“治理”是“关心、参与”。他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表达了雅典城邦最盛行的治理思想:“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

——摘编自晏绍祥《任人评说的古代希腊民主治理体系》

材料三   19世纪英国政治改革运动中激进的社会改良主义者密尔认为在现代条件下,“理想上最好的政体是代议民主制,在此制度下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受控精英民主制度)。”与直接民主相比它有很多优越性,起码在处理多数与少数、民主与平等、民主与自由、公共事务与个人自由、精英与大众等各个关系上更为理性和科学。

——谢海霞《代议制民主:找回人类应有的话语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精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评析古代雅典的治理思想。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近代英国在代议民主制的框架下权力中心的变化,归纳这一“最好的政体”的基本特点。
2024-01-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议会是辉格党和托利党产生的摇篮,议员大多是两大政党的核心成员。英国在政治上的二元性,使其两大政党时刻背负着被淘汰的压力。两大政党为了在中央和地方争权,个个剑拔弩张。两党并不是静止的或固定的,而是随着国家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迫使政党在两党制的范围内随时重组。在英国的两党制度下,两大政党在社会角色、政治政策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两大政党真正目的仍然还是为了维护大资产阶级、土地贵族以及豪绅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占据的支配地位和联盟关系,是奔着共同的社会目标前进的。另外,两大政党在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等方面配合的尤为默契。政党是英国宪政体制得以运作的真正主体,在推动宪政体制运作程序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静《英国内阁制两党制与其宪政体制的关系》

材料二   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民初,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军阀集团操纵着中央政权,地方上的州县多为兵政兼行政,且大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党派利益与个人利益左右着自己的情感倾向,因而模糊了对政治权威的理性构建,党派倾轧,内阁的频繁更迭,使民众产生了厌倦心理。同时,人们的共和观念淡薄,儒家文化仍很顽强,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人治观念也未能向法制观念转变,缺乏规范认同,因而绝大部分党员对于政党政治的知识性认识往往只是一鳞半爪,只知一些名词而不明其真正含义,即使是政党领袖们,也未能认识到西方政党背后一些更深刻的理念。

——摘编自李爱峰   苏全有《发轫、争斗与失败:中国近代政党历程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英两国政党政治实践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比研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同传统宰相府相比,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主要负责财政,管理国库。

——摘编自越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衡》

材料二: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当“三权”中的一个权力部门专权,导致权力失衡时,其他部门便可以依据宪法授予的权力给予限制和纠正,使权力恢复平衡,进入正轨。

——摘编自岳西宽《略述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形成的过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分权目的和内容的角度指出中国宋代分权与美国分权的不同之处。

材料三: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

材料四: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概括近代西方民主制度有哪两种类型?并说明近代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1853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提出《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改革的原则性建议,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内容。1855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至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也标志着西方第一个公务员法规的诞生。

——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

材料六: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五、六,指出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相比,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
6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宋元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也曾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奏章,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215年,英国颁布《大宪章》,主要是重申王国贵族的封建权利和防止国王侵夺这些权利。《大宪章》宣布了国王不可擅自征税的原则,强调除传统捐税贡赋外,任何赋税的征收都必须得到以大贵族为核心的大会议的同意;国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大会议有权成立一个由25名男爵组成的常设委员会监督国王和大臣的行为。1238年,大会议的全体会议改称议会。13世纪中叶,平民代表(乡村骑士和城市平民)先后进入议会。议会成为制定法律的重要机构,也是各阶层同国王斗争、争取权利的合法工具。国王定期召开议会逐渐制度化。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9日,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做出决定,拒绝恢复特朗普政府的七国“穆斯林禁令”。

美国国会参议院于2017年4月7日以54票赞成、45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尼尔·戈萨奇出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名。

在特朗普签署以促进国内石化能源生产的“能源独立”行政命令后,加州州长和纽约州州长发表联合声明,认为其“对基础科学的忽视令人震惊”。两州决定发布比奥巴马法案目标更为严格的减排声明。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合法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特点。
(2)材料三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架构中的什么原则?据材料三加以说明。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7 . 史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和解释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人的一切特性都是天赋予的。人的好义、欲利的特点也是天赋予的,……仁义来自于天地之精,是天赐予人,是人与其他物的本质区别。五谷,食物之性也,天之所以为人赐也。他认为五谷,乃至于天地万物是天赐于人的利,是为人而生。这从自然规律方面说明利的客观性。……要求统治者重视人民的利,与民以利。

——摘编自家国网《董仲舒的义利观》


(1)对研究董仲舒的义利观来说,材料一、二从史料分类上说有何不同?结合两则材料归纳董仲舒义利观。

材料三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以下是某同事收集的抗战10周年、20周年、40周年、50周年的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②《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③人民日报 纪念文章强调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④《人民日报》,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


(2)请按时间顺序整理排列四组纪念文章或主旨,并简要说明你排列的理由。
时期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填序号)理由
抗战胜利十周年
抗战胜利二十周年
抗战胜利四十周年
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材料四     下面是有同学收集到的美国宪法的修正案的资料。

1791年通过的前十条修正案第一条        国会不得制定下列法律:建立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削减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削减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伸冤之权力。
第二条        在和平时期,未经户主之许可不得驻扎军人于民房;在战争时期除非依照法律规定之方式亦不准许。
……
第九条       本宪法列举之若干权利不得解释为对人民固有之其他权利之排斥或轻忽之意。
1804年通过的第十二条修正案第十二条   选举人应在本州集合,投票选举总统与副总统,其中至少应有一人为与选举人不同州之居民;选举人应于选票上写明被选为总统之人名,并于另一选票上写明被选为副总统之人名;并分别就被选为总统及副总统之一切人以及每人所得票数开列清单,予以签署证明,封印后送至合众国政府所在地,径呈参议院议长。参议院议长应于参议院与众议院当面开启全部证书,然后计算票数;获得总统票数最多者,如选票超过选举人总数一半,即当选为总统;如无人获得过半数选票,众议院应从被选为总统之人名单上得票最多者(不超过三人)中,立即投票选出总统。但选举总统时以州为单位计票,每州代表团仅投一票; ……
1870年通过的十五到二十一条第十五条
第一项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拒绝或限制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第十八条
第一项 自本条批准一年后,在合众国以其管辖之一切领土内禁止酒类之制造、销售或运输,及其为饮用目的之进出口。
第二项 国会与各州均有权制定实施本条之相应立法。
第三项 本条除非在国会提交各州之日起七年内经各州州议会按照宪法规定批准作为宪法修正案,否则无效。
第二十条
第三项 如当选总统在规定接任日期以前亡故,当选之副总统即成为总统。如规定之总统接任日期已届而总统尚未选出,或当选总统未能合格就任,则当选之副总统即代行总统职权,至总统合格就任时止;在当选总统与副总统均未合格就任之情况下,国会得以法律形式宣布代理总统之人选或遴选代理总统之方式,该人选即可据以代行职务,至总统或副总统合格就任时止。
………
第六项 本条除经四分之三州之议会在提交之日起七年内批准作为宪法之修正案,否则无效。

(3)据材料分析概括美国民主政治有何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2020-08-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5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步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21年,沃波尔担任财政首席大臣,全面主持政府工作,为避免内阁会议过长,沃波尔总是先找几位有实权的大臣预先交换意见。作为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在制定政策时兼顾土地所有者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1727年,他在下院建议国王年金由70万英镑提高到80万英镑。乔治二世便让沃波尔继续担任财政大臣。沃波尔为保证内阁事务顺利进行,长期担任下院议员,还利用他掌管的财权,收买拉拢议员。议会中支持沃波尔的力量不是来自一党,除了辉格党团体外,大多是非党派议员。1742年,沃波尔遭到议会多次否决后被迫辞职,原内阁绝大部分阁员,继续留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近代内阁制的萌芽和形成》

材料二   直到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现实: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责任内阁制由此出现。在这种新制度下,首席大臣必须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人物,赢得下院多数的支持,内阁成为“民意”的代表。随着政党政治的发展,公共政策的议案主要由内阁提出,党的有效组织和党鞭的督促,为内阁通过议案提供了保证。内阁连接了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机构,两权通过议会“合并”,也保证了立法和执法的有效性。

——摘编自《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沃波尔内阁长期执政的原因,并说明当时英国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的理由。
(2)据材料一、二,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制度的演变趋势。据材料二概括责任内阁制确立与完善的推动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近代英国内阁制演变趋势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9 . 凯尔森说:“妥协是民主本性的组成部分。”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的妥协因素:分封制度本身接近契约关系;继承制度和婚姻关系在扩张领土上的广泛应用等等都是某种协商和妥协的产物。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盎格鲁-萨克逊的贤人会议的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 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妥协”现象在不同国家民主进程中频频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妥协”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实施过程中“妥协”现象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美殖民地,议会是在殖民过程中由各个殖民点(城镇)选出的代表组成的,代表名额一般是公平分配的,因此,人们普遍相信,议会议员首先是他那个地区的人民选到议会里的“代理人”,而不是代表某种更广泛利益的独自思考的“政治家”。因此,人民是现实地选举了代表,代表也是现实地代表当地选民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现实代表制。

——摘编自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

材料二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统率武装部队。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美殖民地议会组成的特点。材料中的“现实代表制”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析材料二,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在选举形式上的不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