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9 道试题
1 .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发文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国王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于是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并授意政府将其逮捕。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曲折发展B.政党政治对抗激烈
C.政党政治遭到了破坏D.国王行政权在扩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宪章》部分内容节选

1国王必须遵守法律,并不得擅自处决或囚禁公民
2赋予了英国人民某些基本权利,如免于误捕等。规定全体自由民享受自由权。伦敦和其他城市享受自治权
3严格规定国王不得任意没收领地或强迫拥有者出售土地
4法庭只能根据法律来裁决案件,而非依照国王或其他人的意愿
5提倡法律的平等适用,强调统治者也必须遵守法律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17世纪时,英国国会议员反对查理一世并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权利法案》是《大宪章》以来王权与议会几百年博弈的终极判决,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18世纪时,美国在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对抗中,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此后的《美国1787年宪法》以及美国《权利法案》中,都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大宪章》在自由史上地位显赫,被称为“法律下的自由的象征”。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法律史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宪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权利法案》“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的含义,并对《大宪章》进行评价。

3 . 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三部分将矛头对准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指责他对殖民地造成的侵犯和伤害。美国宣布独立后不久,英国议会通过一项决议,指责国王干预造成了英国在美洲的失策。据此可知(     

A.美国独立是因为英国殖民压迫B.英国君主立宪制仍未发展完善
C.英国失利的主要责任在于国王D.美国胜利是由于反抗的正义性
2024-03-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甘肃·阶段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民主作出评价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任何判断都受空间和时间条件的限制。在现代历史的现实中,民主与君主政权、与寡头政治政权、与专制主义即个人主义是针锋相对的。民主被设想为可能的政府形式和尽善尽美的政府形式。在治国实践中,人们利用民主来谴责新政权或者为之辩护。在某些人看来,民主是一种政治替代方法,在另一些人看来,民主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自己的自主性。从18世纪下半叶起,民主就一直成为革新社会生活的动力,而且,直至20世纪前半叶的整个欧洲的历史,都可以理解为政治结构和社会条件的民主演进进程。

——摘编自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意)《欧洲民主史》


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与“民主”相关的信息拟定成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3-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15世纪,英国兰开斯特王朝建立之初,亨利四世就通过坎特伯雷大主教诏告全国:“愿意维护古代法律习惯,经常与国民协商,根据贤人哲士的忠告治理国家,伸张正义,仁慈施政。”他的后继者也多次重申要遵循多数人建议行事的意愿。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形成了议会政治的雏形B.奉行王在法下的原则
C.深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6 . 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句话的基本观点是(     
A.英雄造时势B.拿破仑不适应历史发展潮流
C.拿破仑的业绩任何人都可做得出D.时势造英雄
2024-03-0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惠安三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文科)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规模看,15世纪(明中叶)到1820年,中国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1750年,中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2﹪,而全欧仅占23﹪;直到1820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总量的32.4﹪,居世界第一位。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国没有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并概括推动1750~1850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
8 . 美国宪法规定,国会具有对外宣战权,招募军队、维持军备的权力。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时担任统帅;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二战以前,美国出兵哥伦比亚、古巴以及墨西哥均未经国会宣战。这说明美国(     
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脱离现实B.民主政治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
C.分权政治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D.总统始终掌控对外政策的主导权
9 . 制度之演进。中西方的制度建设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某历史社团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学习,同学们合作完成了项目,并进行展示:

(1)甲同学负责中国制度的研究,请填写相应内容
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乙同学负责西方制度相关内容,请把以下选项和上图中的序号进行匹配
A封君封臣制 B雅典民主制 C英国君主立宪制 D文官制     E两党制或多党制
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⑧:______
(3)丙同学负责整理相应的法律文件,请完成选项。罗马法系:《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
大陆法系:《       》,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英美法系:《合众国宪法》,美国确立总统制。(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B.《法国民法典》C.《联合国宪章》D.《大宪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西方制度文明演进的认识。
2024-0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理学为旗帜的新儒学的理性精神,在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中叶的北宋时期,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达到顶峰。布衣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开启了活字印刷时代的先河,军事著作家曾公亮和丁度主编的《武经总要》记载了火药配方和水罗盘指南鱼的制造方法。数学家贾宪在其《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中所创造的开方作法本原和增乘开方法,600年后才有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达到同一水平。天文学家苏颂在其《新仪象法要》中,描述了他与韩公廉等人合作创建的水运仪象台,其中有十几项属世界首创的机械技术,包括领先世界800年的擒纵器。建筑学家李诫著《营造法式》(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以其权威性作为建筑法规指导中国营造活动千年左右。

——摘编自董光璧《中国科学传统及其世界意义》

材料二   17、18世纪是西方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变的实质性时期,它以本身的科学成功影响并成就了这一实质性的转变。自然科学给这个时期的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科学孕育的理性思维及其原则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乃至政治经济社会领域都引起了新的变革。1718世纪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并非仅仅归结为科学技术,而是科学精神。科学在改观旧世界面貌的同时,也紧紧依持当下的社会史境。尤其是科学与宗教,它并不是与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无关的,在17世纪它只是一种基于神学的根据而进行的分化,而对神学的摆脱则可能标明科学已经取得了同科学的女王(神学)的分离。17世纪历史的中心点乃是科学精神的旭日东升,它以鲜艳的理性的光辉照耀着将临的未来。

——摘编自赵立坤《论17世纪科学革命的理性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科技达到顶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西方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这转变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