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理学为旗帜的新儒学的理性精神,在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中叶的北宋时期,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达到顶峰。布衣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开启了活字印刷时代的先河,军事著作家曾公亮和丁度主编的《武经总要》记载了火药配方和水罗盘指南鱼的制造方法。数学家贾宪在其《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中所创造的开方作法本原和增乘开方法,600年后才有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达到同一水平。天文学家苏颂在其《新仪象法要》中,描述了他与韩公廉等人合作创建的水运仪象台,其中有十几项属世界首创的机械技术,包括领先世界800年的擒纵器。建筑学家李诫著《营造法式》(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以其权威性作为建筑法规指导中国营造活动千年左右。

——摘编自董光璧《中国科学传统及其世界意义》

材料二   17、18世纪是西方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变的实质性时期,它以本身的科学成功影响并成就了这一实质性的转变。自然科学给这个时期的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科学孕育的理性思维及其原则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乃至政治经济社会领域都引起了新的变革。1718世纪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并非仅仅归结为科学技术,而是科学精神。科学在改观旧世界面貌的同时,也紧紧依持当下的社会史境。尤其是科学与宗教,它并不是与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无关的,在17世纪它只是一种基于神学的根据而进行的分化,而对神学的摆脱则可能标明科学已经取得了同科学的女王(神学)的分离。17世纪历史的中心点乃是科学精神的旭日东升,它以鲜艳的理性的光辉照耀着将临的未来。

——摘编自赵立坤《论17世纪科学革命的理性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科技达到顶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西方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这转变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
2 . 19世纪英国各行各业相继实行工厂化,但落后的社会现状与经济发展速度相矛盾自1830年开始,议会改革斗争进入决战阶段,中等阶级改革派动辄组织起数十万人的盛大群众集会。由此可见,议会改革斗争源于(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B.群众运动不断高涨
C.议会政治极其腐败D.社会矛盾难以调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宪政运动作为一种以人权保障、权力制约、宪法至上为基本特质的政治法律现象,首先在西欧产生,但它并不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凭空创造的。实际上,近代宪政运动既具有西方社会深刻的社会现实基础,也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政治法律文明长期演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西方古代宪政文化要素在近代高度整合的结晶。近代西方宪政运动对古代宪政文化进行了功能转化和要素整合,从而实现了对古代宪政的历史性超越。

——摘编自刘旺洪、程乃胜《传统与现代:西方宪政运动生成的历史机理》

材料二   宪政民主虽然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土壤,但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现代化的文明成果,经过人类在20世纪的不懈努力,已成为世界政治的普遍现象。近代中国被强力纳入世界体系之后,“宪政民主”就循着“西体中用”的思路成为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武器,并且逐渐上升为中国的“体”,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潮流和政治文化。从近代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历程来看,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把它作为一剂救国良方。但在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全过程中始终缺乏一股能切入社会并借以变革和改造社会的力量。

——摘编自周芳勤、王眠《近代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特点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宪政运动兴起与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西方相比,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 下图中羊皮纸上的《大宪章》被称为英国自由的基石。这是因为(     
   
A.自《大宪章》开始,英国逐渐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B.《大宪章》明确规定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C.《大宪章》就是后来的《权利法案》
D.《大宪章》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023-08-2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收心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向的和反向的都有。政治制度、人才选拔制度、法律与教化等都与社会治理相关。社会是发展变化的,社会改革是没有终点的,社会改革有利于各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从而也有利于社会治理,当然也会出现反向。



阅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1有明确的观点。2格式上有观点、阐述、总结。3史论结合。)
2023-06-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方式从温和的宪政方式发展到激烈的“战斗”方式。但英国政府长期对妇女的政治诉求充耳不闻,使得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陷于僵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妇女们很快从和平反战转为支持和参与战争,从舆论宣传到实际参与,从工厂到志愿者工作,从办公室到战地服务,妇女们全面积极地参与战争,这使得英国男性不得不承认女性在各个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改变了首相强硬的反对态度,使议会在立法形式上的分歧逐渐消亡,同时,妇女运动也由激烈的“战斗”转向平和。1918年,英国年满30岁的女性户主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议会的职能与权力出现了重大变迁。1911年通过的《议会法》规定,下院(平民院,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5年)通过的财政法案无须经过上院(贵族院,议员由世袭贵族充任,无固定任期)的赞同,上院在收到财政法案的一个月内,需呈送国王批准;下院连续通过的多数公议案,若连续三次遭到上院否决,下院可直接将其呈送国王批准。1949年的《议会法》又将上院对下院通过的议案的拖延期由2年缩短为1年。按照惯例,首相必须来自下院。据估计,在二战后历届政府中任职的贵族只有1520名(截至2006年)。20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所有重大的政策都由与首相关系密切的阁僚商量决定,且内阁决定政策时从不进行表决,全由首相决定。

——摘编自祁建平《英国议会制度的变迁:从“议会主权”到“行政集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英国议会民主制发展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英国议会民主制不断发展的因素。
2023-05-21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权力受到限制,议会地位上升。但此后几十年多数时间内建立的都是两党以及非党人士所组成的混合政府,哪怕某一政党可能处于主导地位,但一定包括其他政党及非党成员。政府成员来源的复杂性决定了内阁在诸多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这就为国王掌握最后的决策权提供了方便。据此可知,英国政治发展具有(     
A.继承性和延续性B.发展性和创新性
C.曲折性和渐进性D.妥协性和周期性
2023-01-2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7世纪中后期,煤烟严重污染伦敦城的空气。保王党人约翰·伊维林编写了《防烟》(简称)宣传小册子,复辟的国王查理二世对此非常满意,并建议出版,但对书中规划的具体措施,却明确表示应该由议会决定是否推行。国王的态度反映出(     
A.王权受到了议会的制约B.议会已经确立至高无上的地位
C.工业革命负面影响过大D.英国城市的基层治理能力弱化
9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结论

A
雅典的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雅典是希腊城邦国家中
寡头政治的代表

B
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
厚的民主政治特征

C
法国国王召开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

D
英国的封建主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保障封建主的特权英国确立议会君主制

A.AB.BC.CD.D
2023-01-04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815年拿破仑军事上彻底失败,西欧各国终于脱离了法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控制,它们试图摆脱法国法律的控制,然而人们不久就惊异地发现,消除《法国民法典》已有的影响竟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表明,《法国民法典》(     
A.成为欧洲各国的通用法B.是一种经典的法制模式
C.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D.因军事扩张而急速推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