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913年2月7日,云南督军蔡锷通电各省,提出“民国宪法宜以巩固国权为主义”,并指出:“查吾国势,非策建强有力之政府不能统一内政,内政不统一,即国防外交必因之废弛失败,此为势所必至者。”由此可知,蔡锷主张(       
A.提升政府权威,维护革命成果B.借鉴西方理念,主导制宪进程
C.坚持临时约法,反对集权专制D.拓展国家职能,维护民主共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将县自治列为训政时期的重要工作。此后政府制定了大量关于县自治的法规、制度等。根据1929年的《县组织法》规定,将县以下分为四级:区、乡(镇)、间、部,各级长官由各级公民选举产生,并计划1930年内依照县组织法完成县组织;1932 年底以前调查户口、清丈土地完毕;1933年底各地完全建立自治机关;1934 年底以前完成县自治。而河北省1934年才开始调查户口,其他省直到抗战爆发还不知省内人口几何。1935年,国民党承认推行县自治的失败。

——摘编自王兆刚《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县自治》

材料二:1933年1月10日,苏区中央局《关于巩固党的组织与领导的决议》指出:“一切工作要推动支部去进行,建立起中心和模范支部,务使支部成为工厂作坊乡村街道群众中和其周围一切群众政权武装组织中强有力的领导者。”同年3月,苏区中央局组织部召开闽、赣两省组织工作会议,重点介绍和推广了模范党支部———兴国县高圩区黄岑乡党支部的经验。党支部在土地革命斗争和苏区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领导乡苏维埃,乡工会和乡贫农团的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运动。

——摘编自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

材料三:1958年之后,逐渐建立起以“政社合一”为特点的人民公社体制,人民公社既是农村基层政权机关,又是农村经济单位,还是基层军事组织,负责管理公社内的生产建设、财政、粮食、贸易、民政、文教卫生、治安、民兵和调解民事纠纷等一切公共事务。1982年宪法确立了“乡政村治”模式,改公社为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农村基层政权,乡以下用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实行村民自治。 同时,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农村基层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社群组织等在乡村治理中都承担着一定的角色,由此,中国乡村社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1978-1988年)。

——摘编自吕云涛《新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变迁60年的回顾与展望》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县自治运动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 年代新中国乡村治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023-11-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所示为1912年12月至到1913年3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情况。据此可知,这次选举(     
选民占比4000万选民参与,仅占当时全国人口的9.98%
议员阶层来源选出的议员主要由政治家、官僚、自由职业者、原清朝官僚构成
国民党党员占比国民党占了议员总数的45%左右,成为第一大党
A.照搬了西方议会民主B.实现了国民党的政治理想
C.具有一些近代化色彩D.反映出民众对政治的淡漠
4 . 下图是民国六年,马星驰在《新闻报》发表的漫画《这把交椅能坐几个人》。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传统朋党政治死灰复燃B.袁世凯复辟违背民意
C.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强大D.民主革命的任务艰巨
2023-11-2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靖、绥、横、定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统治B.赢得民族独立C.建立宪政民主D.解决民生问题
2023-10-20更新 | 157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蒲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钱穆先生在评价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时候说:“当时的政党,似乎误认分党相争为政治上最高的景象。分党相争的胜负,不能取决于民众,转而各自乞援于军人。一般党员,则凭借党争的美名,来公开无忌惮的争权夺利。”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仁人志士效法西方建立政党政治B.中国政党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目标
C.中国政党的组建缺乏基本的历史条件D.各派军阀纷纷建立政党借此割据一方
7 .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该法律的进步意义在于(     
A.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的丰碑B.事实上宣告了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C.成为封建统治结束的标志D.标志着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彻底完成
8 . 下图为1913年马星驰发表的题为《政党之两面观》的漫画,自左往右看,此五个字为“政党之作用”,而从右往左看,则变成了“御用系之党”。该漫画(       
   
A.展现了广大民众参政意识高涨B.揭示了当时政治转型的艰难
C.讽刺了袁氏复辟帝制倒行逆施D.肯定了民主共和是时代潮流
2023-05-18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等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地位高,权力大。汉武帝时,鉴于宰相职权过重,就开始重用内朝近臣,到东汉时,在宫中主管收发文书的尚书,开始掌管机要,侵夺外朝相权。曹魏时,尚书台脱离少府,置4个宰相官职: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明朝罢中书省,废宰相,设内阁,因明朝宦官专权,内阁权力受到牵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多由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四品以上的官员担任,成为辅助皇帝的主要机构。

——摘编自李荣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政党政治蓬勃兴起的景象。但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当时的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清末民初的政党也不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产物。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军阀集团操纵着中央政权,地方上的州县多为兵政兼行政,且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他们当然不可能去推进资产阶级的政党统治。政党之间,党争多于联合,个人恩怨超越党见,党派倾轧,内阁的频繁更迭,使民众产生了厌烦心理,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绝大部分党员对于政党政治的知识性认识往往只是一鳞半爪,只知一些名词而不明其真正含义。

——摘编自李爱峰、苏全有《发轫、争斗与失败:中国近代政党历程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2023-05-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横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
2023-01-27更新 | 795次组卷 | 65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