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初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的发展,帝制的倾覆,共和制度的诞生,宪法的制定,国会的召开,选举的进行,政党政治的尝试,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是一场民主宪政的真正试验。这场试验虽然结局不成功,但依旧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国初期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之中,且中国的封建专制持续很长时间,这种背景下效仿西方的政治制度甚至是“拿来主义”,使得受封建统治多年的民众缺乏心理准备,有些麻木不仁,国内的资产阶级力量也薄弱,不可能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的决裂。辛亥革命的胜利具有特殊性,它不是具有共和理念的革命党人一方取得的彻底胜利,而是以暴力加谈判取得了成分复杂的胜利,由于各种目的而与清政府决绝的政治派别,拥兵武人挟革命大潮而来,为后面的政局动荡埋下了伏笔。

——摘编自刘英涛《民国初期政治制度分析》

材料二   1940年,毛泽东指出,抗日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抗日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根据地规定无论是抗日根据地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富农和一般地主,均可参加抗日政权。各地按照“三三制”的人员结构比例进行选举,“三三制”政权所体现的是以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为基础,成为抗日根据地具有自己独创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抗日民主政权的产生“经过人民选举”,年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和性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精神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得到了认真实行,并且制定了相应的选举制度。1944年美国观察团成员赴延安考察时也深刻感受到边区政治的特色,这里“人民积极向上,与重庆相比是另一个世界”

——摘编自谢双明《论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特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政治变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特色,并简析其影响。
2 . 古今中外,制度的借鉴与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1949年9月21日——30日,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分子的662名代表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还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至此,作为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圆满完成其历史使命而载入史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三三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11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央、闽西、湘鄂赣、琼崖等苏区及红军各部代表610人出席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纲》的主要内容有

1)规定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将地主、资产阶级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排除在外,剥夺他们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2)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保证工农大众参加国家管理,实行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原则。中华苏维埃政权的机构设置、权力配置、活动原则等均仿效苏联。

3)规定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工农兵及一切劳苦民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摘编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为组织和宣传基层民主选举,有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选举委员会和选举训练班,并印行了大量的小报和宣传品,仅晋察冀边区就出了各种报刊100余种,如息平的《大家选》,曲阳的《民选》,定县的《民主洪流》。另外,通过上千个村剧团、宣传队和歌咏队走村串街宣传,如戏剧《选村长》形象地告诉农民选上自己合意的人带来的好处。边区、县、区、乡或村都设有民意机关,老百姓尽可以对代表品头论足。根据地还创设了一些特殊的投票方式以适应识字不多或不识字的农民参加选举,如: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等。事实证明,唯有扶助农工,才可以训练民众的能力,才能达到完全的民主。

——摘编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政权选举与文化的复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法大纲》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抗日根据地选举活动的特点。
2023-10-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大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根据地建设,展现出其非凡的洞察力和领导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如图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图中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策调整的依据。
2023-12-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1945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这次选举产生了1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2023-06-11更新 | 5176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作品作者/会议内容摘要
1940.7《团结到底》毛泽东(我们)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
1940.12《论抗日民主政权》刘少奇“在中国,民主共和国的具体的建设道路,可能是由地方到中央到全国,可能要经过长期的奋斗过程。”“这种政权,今天虽还只在敌后一部分地区建立,但它有着全国的普遍意义。”
1941.4《党与抗日民主政权》邓小平“既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就必然产生政权中的优势问题。我党必须要掌握这种优势,所以产生了我党对政权的领导问题。”“不仅是今天敌后抗战的最好政权形式,而且是将来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应采取的政权形式。”
1943.1《晋察冀边区选举条例》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凡在边区境内年满18岁之中华民国人民,不分性别、职业、民族、阶级、党派、信仰、文化程度、居住年限,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后,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946.12《一年来的谈判及前途》周恩来中国的事情,一定要经过各党派协商,这也就是实行了毛泽东同志的“三三制”思想。

——摘编自王永祥《毛泽东“三三制”思想研究》

(1)据材料,概括“三三制”具体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三制”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1875年宪法充分地反映了共和派和保皇派的相互斗争、相互妥协而达到的力量平衡。法国各政治派别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令它随着各种政治势力的变化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18763月,在新的众议院中共和派占多数,但参议院还掌握在保皇派手中。18781月,共和派趁参议院三分之一议员改选之际,赢得了参议院的多数。后来共和派格列维当选为总统。至此,参众两院内阁总理职位已尽数被共和派掌握,共和派全面胜利的格局已然形成。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目前是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激烈反对我们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抗日民族政权,而我们则必须建立这种政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使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政权,它是和地主资产阶级的反革命专政区别的,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专政有区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其组织形式应是民主集中制,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共和派全面胜利格局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民主政权的特征并说明其作用。
2023-02-0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 年起,国民政府颁布了《县组织法》等文件,确定在全国县、区、乡(镇)推行地方自治。强调“地方自治,为训政实施之基础”,希图通过对权力体系的安排实现独裁统治目的。但地方自治推行并不理想,就当时国情而言,乡村地区文化落后,文盲众多,直接的选举的确难以实施。而国民政府的制度设计又“竞欲以严密统一之程序与方式施与各种情形不同之地域与人民······绝无实效之可言”。从实际运作情况看,各地方派系对此也以消极的态度对抗。即使办理的,自治机关"纯变为下级行政机关,负传达公文及征发之任,……驯至人民因办理自治而负担日重,怨望日增"。

——摘编自王继平 张晶宇《论国民政府时期湖南的乡村社会治理》

材料二   1937年边区政府颁布选举条例规定:   "凡是居边区境内,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卖国行为,经政府通缉有案的""经军法或法院判决剥夺公权尚未恢复的"不得参加选举和被选举。同时,共产党在乡村苏维埃建设的经验之上,以现代政党组织为核心建设乡村抗日政权,使国家行政权力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通过现代政党组织的形式渗透到了乡村基层。在乡村政权内,中国共产党不直接以党员来领导乡村政权,而是以党团的形式活动,即参与政权的所有党员组成一个党团,党团内部的成员必须以一个声音说话,联合左派进步分子,团结中间分子,以保证贯彻党的政策,实现党对乡村社会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动员。这些探索在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摘编自李伟中《试论抗日根据地乡村政权建设的特征与近代中国乡村管理体制的转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民政府推行地方自治的目的及推行缓慢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2023-02-0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吸取教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适时地把革命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相继开辟了井冈山、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领导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合理任用日益成为一个关系苏维埃政权稳固的关键问题。早期的《苏维埃组织法》就对区、乡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主席、委员的产生作了明确规定,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民意,扩大工作人员的群众基础。但由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很多措施并没有得到实施。193110月,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以后,根据地度过了一年多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党领导苏维埃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权建设,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苏区实际斗争的需要,在193111月成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为苏区工作人员的任用提供了强固的政权载体。随后,中央执委会相继发布了《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等法律文件,使苏区政府的人员任用真正进入一个制度化、程序化阶段。

——摘编自步海洋、朱小理《论苏区干部任用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材料二   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70年代后,下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

——埃弗尔·詹宁斯《英国议会》

材料三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挥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送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区干部任用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实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
10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结合“二十八年浴血奋斗”的历史,以政权建设为例,阐释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所做的努力。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2022-08-16更新 | 875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