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1754467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吸取教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适时地把革命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相继开辟了井冈山、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领导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合理任用日益成为一个关系苏维埃政权稳固的关键问题。早期的《苏维埃组织法》就对区、乡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主席、委员的产生作了明确规定,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民意,扩大工作人员的群众基础。但由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很多措施并没有得到实施。193110月,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以后,根据地度过了一年多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党领导苏维埃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权建设,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苏区实际斗争的需要,在193111月成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为苏区工作人员的任用提供了强固的政权载体。随后,中央执委会相继发布了《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等法律文件,使苏区政府的人员任用真正进入一个制度化、程序化阶段。

——摘编自步海洋、朱小理《论苏区干部任用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材料二   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70年代后,下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

——埃弗尔·詹宁斯《英国议会》

材料三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挥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送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区干部任用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实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居住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土内的居民,凡年满16岁,不分男女、宗教、民族的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体规定如表所示

有选举和被选举权者
(符合一项即可)
没有选举和被选举权者
(符合一项即无)
一、工农商及其他企业机关和组织的雇倜者、独立劳动者和一切不剩削他人的劳动者及他们的家属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海军、陆军、空军中服役的军人三,以上两种人民中现时不能工作或失业的人
一、剥朗他人的劳动力者(包括富农在内)二,靠土地、资本的盈利为生,而自己不劳动者三,商人资本家的代理人,中间人及买办
四、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牧师,僧侣、道士,地理阴阳先生及一切以传教为职业的人
五、国民党及其他反动致府下的警察.侦探、宪兵、官僚.军阀及参加反对工农利益的反动派
六,神经病患者及经法庭判决有罪,而在犯罪期间者

——摘编自张秀芬、徐秀春、陈安丽《中国共产党建政史》

材料二   第四条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十六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五条犯下列各条之一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有卖国行为经法庭判决者。

二、经法庭判决有罪剥夺公权期限未满者。

三、犯神经病者。

四、(一)项人的家属。但其家属如系革命者不在此列。

——摘编自《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两者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2024-02-01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法治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材料一19415l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余时期》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简称八二宪法,在1982124日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通过。八二宪法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深刻变革的关键时刻,以根本法的形式,重述了民主集中制这个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使共和国这艘巨轮,载着人民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梦想,劈波斩浪,把中华民族带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期。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成争时期民主政权建设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八二宪法的制定背景。
2022-03-05更新 | 2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民法典》的核心思想十分明确,即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恩格斯称之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法典贯彻的是自由平等、私人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三大原则。由于法兰西帝国在19世纪初急剧扩张,《法国民法典》跟随三色旗在德意志部分地区、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等国家一度发挥着重要作用。拉丁美洲国家为了寻求比它们接受的西班牙法更为先进的法制基础而尽量采用《法国民法典》的原则和结构。曾经处于英国殖民者(而不是法国殖民者)统治下的一些阿拉伯国家在取得独立后,放弃沿用英国法,而把它们的现代法制建立在法国模式的基础上

——摘编自王姝苏、顾盈颖《1804年(法国民法典)》

材料二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一苏大会”)上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下称《宪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劳苦大众制定的第一部红色宪法。土地革命开始后,中国革命形势得到好转,各根据地纷纷建立 起苏维埃政权。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从1930年3月起,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 就开始了包括政策、法令等各项文件的准备工作。同年11月18日,在“一苏大会”上,由起 草委员会起草的《宪法大纲》经过全国苏维埃代表的讨论获得通过。《宪法大纲》按照中共临 时中央所确立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和权力来自人民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反 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等原则要点进行起草制定,它具体化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党 的政治主张。它还结合根据地工农群众的意志,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和保障工农劳苦大众应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权利与义务,代表了最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

——摘编自朱万红《第一部红色宪法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国民法典》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宪法大纲》与《法国民法典》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法律制定的重要因素。
2023-02-15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