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全球视域看,中国政党是伴随着新生的强势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中国传统的衰落的农耕文明进行野蛮入侵和残酷解构之过程出现的。19世纪以来,以英美两国为样本的政党政治思想伴随着西方国家海外殖民地的开拓播向东方……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同盟会和其他早期政党的诞生,其后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在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影响下创建的。

——摘编自廖皇珠《百年来中国政党政治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2018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从历史上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并不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萌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中国革命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萌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形成的。它的萌生与确立,与当时蒋介石独裁国民党一党专政、打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有关;与各民主党派当时所坚持的中间路线西式议会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救中国有关;更与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采取顺应国情与时代发展的政治路线、建立和发展多党合作关系有关。

——摘编自许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由来与价值贡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出现的原因,并指出此时中国政党的历史使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条件,并概括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境内流通着各公司银行和各地商会发行的货重。这给交易和汇兑带来重重困难。造成现金外溢,影响根据地经济的独立自主。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以及筹集军需,19298月~19315月,各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自己的银行,铸造和发行银币和铜辅币,后来印刷和发行纸币,货币多种多样。

抗战初期,各个新开辟的抗日根据地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法币。1941年初,因法币迅速贬值影响抗日根据地经济生活以及根据地财政困难,陕甘宁边区政府禁止法币流通,随即又授权边区银行发行在边区范围内流通的货币,群众称之为边币。边币发行之初,由于对货币作用认识不足和缺乏经验,发行过于谨慎,影响了市场开拓。以后逐渐走向有计划发行,使物价与币值保持了平稳。边币发行后,还面临着货币斗争的任务,斗争对象主要是伪币和法币,斗争内容包括阵地斗争、比价斗争和反假票斗争三个方面:赀币斗争的方法采取行政措施和经济手段相结合……最终,稳定币值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共也从中取得货币战与反通货膨胀的经验。

——摘编自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各抗日根据地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根据地的教育大体可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三个部分。1937年中共洛川会议上提出“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19384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国防教育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进一步重申“用教育来支持抗战,……发展抗战教育”。因此提出如下文化教育政策: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第二,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第三,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第四,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

——整理自常云平、罗玲著《调适、规划与重建:抗战时期的中国教育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共在英命根据地时期建立独立银行体系的原因,并分析抗日根据地发行边币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抗日根据地教育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根据地建设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政治方面,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各国实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一方面为监察制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自春秋以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墨子认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法家则明确提出“以法治吏”,主张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实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事断于法”原则。诸子百家的治因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了严密的检察制度。1931年通过了《工农检查处问题的决议案》,规定工农检查处有权对因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规定从中央到省、县、区政府机关都要设工农检察部。1934年初,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率先在中央各机关发动群众检举活动。……通过检察制度的建设,保证了苏维埃政权的廉政自律,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据陈志杰《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廉政制度建设》

材料三: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此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被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合作,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己的家产。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自我得意地对身边人说过:“我就是沙皇。”同时,一部分干部公然地以权谋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当作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

——摘编自李华《苏共党内监督机制缺失的严重后果及现实启迪》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检察制度采取的措施。分析指出这些措施实行的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的政治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最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监察“独立”而又不“独裁”?
2022-11-2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十八大报告亮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坚定态度后,“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就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语句。其实自古以来,反腐倡廉就是一个永不冷却的话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英国反腐败机制》

材料四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2)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与材料二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措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共和”

材料   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中提到: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927年在井冈山茶陵县等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苏维埃政府(工农民主政权),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6年中国共产党认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这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来保障中国领土完整和预防中国人民遭受亡国灭种的惨祸的最好方法,也是从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产生出来的最适当的统一战线。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普遍实行“三三制”,即“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我们主张建立一个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人民是最终决定者和真正的主人。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工农联盟是基础力量。”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在新政协筹备会上进行了比较和选择,最终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交了政协会议并获得通过。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共产党探索“人民共和”道路的主要经验,并加以说明。
2024-04-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6年,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以翟城村为试点,计划开展以村为单位的乡村建设实验,沿着村一镇一县逐层推开。姜阳初“希望通过定县实验找到建设中国农村并使农村现代化的最好方法和技术”,并通过对定县农村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认识到教育是“乡村建设”和救国救民的基础,实现“民族再造”最有效的方法是发挥农村劳动力(优势)。据此,晏阳初拟定了从1930年开始的“十年计划”:第一阶段,以文字教育和以县为单位的整体教育试验为主;第二阶段,以农业的改进和经济建设为主;第三阶段,以民众教育和地方自治为主,试验推进至政治和思想领域。最终把“愚、穷、弱、私”的农民改造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知识与民主精神的“‘新民”,使他们能够具备四力(知识力、生产力、团结力、强健力),在乡间实现“民治”的基础之上的整个民族的再造。

——摘编自郝宏桂《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杭日根据地展开了一次完整的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试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乡村议行合一(由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行政体系,使民众开始有效参与乡村社会管理;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通过发展生产、变革生产关系、调整利益分配、推行基本社会保障,形成新的乡村利益整合机制,减轻了农民负担,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民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对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杭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宏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中国共产党在华北乡村社会建设方案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社会建设试验的意义。
2023-09-09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列宁《国家与革命》一书发表。在书中,列宁重申了马克思提出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组织形式,是“无产阶级革命‘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形式",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革命中产生的苏维埃制度,就是巴黎公社建立的无产阶级国家形式在俄国条件下的发展,即苏维埃制度就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未来国家的形式。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基本确定,苏维埃制度在全国确立。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大会代表由各地区直接选举产生,具有广泛代表性。人民委员会是中央政府,负责国家所有行政事务,由苏维埃中占多数的布尔什维克负责组织,下设外交人民委员部、内务人民委员部、农业人民委员部等部门,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编自李岩磊《苏共领导下的苏维埃国家建构研究》

材料二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每个革命群众都要参加政权”。选举时,每个乡苏维埃或市苏维埃都分成几个单位进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与居民建立固定的联系,便利了苏维埃政令的传达与执行。代表每半年改选一次,接受群众的监督,群众有撤销不合格代表资格的权力。";苏维埃组织要适合于革命斗争的任务,新发展的区域和斗争深入的区域,城市与乡村均应建立不同的组织。同时,随着新任务而扩大组织,随着任务完成而缩小组织,组织和任务不可分离"。在市苏维埃、乡苏维埃下面,设有各种固定或临时的委员会,这种组织与任务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再辅以各类群团,便可以使一切建设工作,动员工作,深入公民中去,公民对苏维埃的意见也容易反映到苏维埃来。

——摘编自刘一博《改造基层:中国共产党苏区执政的路径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后俄国确立苏维埃制度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和中国苏维埃制度的相同之处,并分析两者确立过程中的主要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8 .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权和民主制度建设进行不懈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11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央、闽西、湘鄂赣、琼崖等苏区及红军各部代表610人出席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纲》的主要内容有:规定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将地主、资产阶级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排除在外,剥夺他们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保证工农大众参加国家管理,实行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原则。中华苏维埃政权的机构设置、权力配置、活动原则等均仿效苏联;规定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工农兵及一切劳苦民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摘编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为组织和宣传基层民主选举,有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选举委员会和选举训练班,并印行了大量的小报和宣传品,仅晋察冀边区就出了各种报刊100余种,如息平的《大家选》,曲阳的《民选》,定县的《民主洪流》。另外,通过上千个村剧团、宣传队和歌咏队走村串街宣传,如戏剧《选村长》形象地告诉农民选上自己合意的人带来的好处。边区、县、区、乡或村都设有民意机关,老百姓尽可以对代表品头论足。根据地还创设了一些特殊的投票方式以适应识字不多或不识字的农民参加选举,如: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等。事实证明,唯有扶助农工,才可以训练民众的能力,才能达到完全的民主。

——摘编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政权选举与文化的复归》

材料三   19496月,共产党及各民主人士相聚北京,就新中国的国号问题开展讨论。针对毛泽东提出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号,清华大学教投张奚若说:“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我看还是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好。”董必武解释说:“‘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在今天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人。”927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新中国正式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秦立海《民主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法大纲》颁布的背景并简要评价《宪法大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抗日根据地选举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中蕴含的政治信息。从上述中国共产党对政权和制度建设探索历程中,你有何认识?
2023-03-2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摘编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

材料二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贞观七年,戴胄卒。太宗认为戴胄“性贞正”,又以其“宅宁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高宗永徽二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主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三 1927年至1949年,这一阶段对监督权利规定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涉及到《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在监督和行政法院机构的设置上,有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院和惩吏院、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院……但南京国民政府的以竞治国、一党专政窒息了监督权利的发展空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于以保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

——于洪生《权力监督——中国政治体制运行的调控机制》


(1)材料一中,历代封建统治者均利用监察制度反腐,但反腐效果不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反腐败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国民政府与中共监督制度的异同。
(4)“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反腐败的认识。
2020-06-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开国初,太祖赵匡胤即颁布《盗窃律》等一系列律令,同时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

—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下,没有哪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基于对历史的和现实的思考,自1938年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据《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初反腐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用这些方式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没有哪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这一现象的理解,并分析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展廉政建设“历史的和现实的”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