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下列材料符合中国选官制度发展历程排序的是(     
①“取士不问家世”
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④“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
A.④③②①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④②①③
2024-05-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2 . 199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尹湾汉墓发掘发现的木犊正面上书“集簿”二字。其所记内容为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和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据此可知,集簿(     
A.数据是租庸调制实行的基础B.是政府考核官员的重要依据
C.是研究诸色户计的一手史料D.由吏部负责审核,防止造假
2024-05-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书·循吏·文翁传》记载:“(文翁为蜀郡守)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才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师古曰:‘郡中高职也’),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由此可知(     
A.私学的发展推动地方教育的进步
B.西汉政治腐败导致选官任人唯亲
C.积功劳为官是两汉选官制的补充
D.郡县长官具有征调辟召官员之权
2024-05-1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4 . 有学指评价某制度:它是统治者及时了解全国各郡、国的土地、人口、钱谷出入及社会治安等的重要手段……另一重大作用,在于它能够提供各级地方官吏政绩好坏的依据,从而它也成了考核官吏和澄清吏治的重要手段。他评价的制度是(     
A.刺史制度B.上计制度C.文书制度D.台谏制度
2024-05-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秦官,掌监郡,汉省。”材料中的“▲”是(     
A.县丞B.郡尉C.监御史D.游徼
2024-04-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里特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晋书·段灼传》载:“今台阁选举,涂色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可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是(     

A.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
B.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资品
C.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
D.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4-03-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西晋以后,选官制度中的“品”和“状”出现分离现象,行状虽好,却在下品,行状虽差,却在上品。中正官只能按照察举旧制,以孝廉秀才名义向中央荐举人才。这一现象说明(     
A.门阀势力发展阻碍社会公平B.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C.察举制下官员选拔标准灵活D.中正官垄断政治导致官员腐败
2024-02-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秦汉时期注重吏治,尤其注重对政绩的考察,“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这一过程被称为(     
A.大计B.上计C.朝觐D.举孝廉
2024-02-23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后来又因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和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因此中央政府里,永远有全国各地域人民参加,不至于偏荣偏枯。”这一变化(     
A.避免了选官过程中徇私舞弊的现象
B.开始将评议与选举的权力收归中央
C.使考试成为选拔人才进入仕途的必备环节
D.与科举考试中南北卷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4-02-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1993年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木牍《集簿》的整理内容(部分)。据此《集薄》可推知汉政府推行(     
乡百七十,口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
乡三老(民间推举,掌教化)百七十人,孝弟力田(发挥道德榜样作用的乡民)各百廿人
都尉一人,丞一人,卒史九人,属五人,书佐十人,啬夫(掌狱讼,赋税)一人
户廿六万六千二百九十,多前二千六百廿九,其户万一千六百六十二获流(安置流民)
提封(郡土地总数)五十一万二千九十二顷八十五亩二,如前
种宿麦十万七千三百十顷,多前千九百廿顷八十二亩
年七十以上受杖(鸠杖)二千八百廿三人
①编户齐民,征发赋役②上计考核,赏罚官员
③巡视监察,澄清吏治④乡里制度,优抚贫弱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