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这些通过科场考试精选出来的,富有较高文史知识素养的文臣,受到了宋政府的重用。宋代文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组成部分,与前代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隋唐以后重科举取士,为中下层的寒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打开方便之门。通过科举取士,帝王也有意识地让下层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文人士大夫出身寒微,没有势家势力作为社会背景,故也没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和实力,其荣辱盛衰皆掌握在帝王手中,即使位极人臣,也不会对赵宋王朝构成潜在威胁。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官政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相比有何不同。
2024-02-2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横州市横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里耶秦简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八月七日,县里官员的炊事员告发了戍卒,迁陵县长官从县府中拿出三百五十钱犒赏了他,由令史监督。岳麓秦简《关市律》也规定,县官有买卖,须有令史监督。这反映了当时(     
A.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B.刑罚严酷社会矛盾尖锐
C.创设了中央的巡视制度D.完善了官员的选拔任免
2024-01-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列选项属于科举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共同点的是(       
A.内涵相同、作用相同B.党管干部,服务于民
C.公开、公平、择优录取D.考核、晋升方式相同
4 . 西晋诗人左思在《咏史诗》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世卿世禄制D.九品中正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汉代,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籍贯等各项情况的“伐阅簿”。官吏任职期间,只要不犯赃罪,依然可依功劳等次累升至郡国长官一级。若自动去职或免职后,仍可按累积的功劳再次被征用。据此可知,汉代(     
A.察举制以功劳为升迁依据B.官僚队伍内部流动规范化
C.官吏的考核大都流于形式D.郡国长官控制地方选人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演变简表

朝代主要制度
西周到春秋世官制
春秋战国举荐、军功授爵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9 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标准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简要说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2023-10-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崇尚理性,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竞争和机会均等。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汉朝至清朝前期我国人才选拔的变化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
2023-09-18更新 | 354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南宁、柳州等地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3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台谏分置的弊端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
2023-08-18更新 | 290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人物品题即臧否人物,是汉魏六朝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有学者总结为: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其实质是(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B.强化对官员的监察
C.巩固儒学正统地位D.控制选官的话语权
10 .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开皇年间,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选官制度的变化有利于(     
A.扩大统治基础B.笼络上层贵族
C.提高文官地位D.防止贪污受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