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多少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了(     
A.入仕通道趋向多元化B.中央集权不断弱化
C.治国理念的显著变化D.选官的客观性增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同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俸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摘编自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授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它的实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等大都出自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对世界影响深远,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是?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4 . 下表为东汉时期部分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这些史实可用来说明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部分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
姓名乡论事迹入仕途径
赵宣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
张霸年数岁而知孝让举孝廉光禄主事
朱儁以孝养致名为县门下书佐
A.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B.察举制度得到了完善
C.乡论成为选官主要依据D.社会阶层间流动频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D.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2022-09-07更新 | 725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局一高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6 . 下列关于吏部职能的描述按朝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
②“中书省革,部权乃专,而铨部尤要。……量能授职,核功过以定黜陟,则唯吏部主之。”
③“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④“自外务部设,班位稍爽,改组内阁,设铨叙、制诰等局,吏部遂废。”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①④②
7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
2021-04-22更新 | 479次组卷 | 4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秦朝时,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此即上计制度。该制度
A.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C.调动了地方生产积极性D.增加了秦朝的赋税收入
2020-11-24更新 | 233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与世卿世禄制相比,察举制在设立之初,确实起到了举荐有用之才的作用;在察举制沦为门阀工具之后,九品中正制的设立最初亦是为了矫正察举之失。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皆走向其设立初衷的反面,原因是它们
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B.都将选官范固定为世家子弟
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10 . 汉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曹魏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种变化(     
A.保障了选才公平公正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迎合了庶族地主势力D.催生了曹魏门阀士族
2020-07-07更新 | 204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