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汉高祖发布求贤诏,广招德行贤明之人;吕后聘请商山四皓前来辅佐太子等,此后,便不断有皇帝征召士人来做官,被授予很高的官职,朝廷还常征聘文人学者到京师来做博士,皇帝亲自征聘便成为最为尊荣的仕途之路。材料反映了(     
A.察举制在汉朝初期就已经出现了
B.打破了阶层限制,实现了平民阶级的晋升
C.打破了血缘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D.汉初的无为而治思想逐渐发展为主流思想
2 . 两汉在官员考核方面继承了秦朝的上计制度(国家通过预、决算的方式考核地方官吏),且对这一制度加以改革、完善,与监察制度、选举考课合二为一的“仕进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维系着当时的官僚体系。两汉时期的官员考核(       
A.保证了吏治绝对清明B.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官僚体系
C.形成了冗官冗费局面D.杜绝了营私舞弊的发生
3 .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D.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2022-09-07更新 | 725次组卷 | 43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新一双语学校2022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春秋战国时期,按才能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秦统一后,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汉武帝推行察举制,将孝廉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说明
A.君主专制加强成为历史趋势
B.出现贵族政治不断向官僚政治转化趋势
C.官员选拔制度始终重视才能
D.用人特点体现统治者对基层治理的重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文帝时期,被察举者基本上限于现任职官;到汉武帝时,吏民均可被察举。这种变化的主要目的
A.巩固封建君主统治B.改善社会风气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加速社会流动
2021-11-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韩非子说,商鞅的军功爵制把斩杀敌人首级和官职及爵位相联系,结果是有无治国能力的人都想杀敌立功,如此即可谋得官职,少数甚至能跻身于统治阶层。让有勇气和力量的人去担任需要智慧和才能的官职,就如同让杀敌立功的人去当医生和工匠一样。由此可知,韩非子
A.重视对儒学理念的借鉴B.迎合了王权强化的时代诉求
C.认识到军功爵制的弊端D.要求选官制度的全面调整
7 . 下表是《后汉书》列传所记载人物的家庭背景。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因政治活动而闻名的人物(所占比例)
官员的儿子或孙子88(35%)
名门望族48(19%)
社会地位低下或贫困者9(4%)
无记录可查者107(42%)
A.存在阶层固化的趋向B.名门子弟素质较高
C.察举制已经遭到破坏D.世家大族把持朝政
8 . 秦朝博士官地位十分尊崇,“朝贺位次中都官,师称先生”,但其秩比(俸禄)六百石。在朝官中属于较低的官吏。博士官秩比类似低级官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焚书坑儒的推行B.军功爵制的贯彻
C.士阶层逐步崛起D.法家思想受重用
9 . 汉文帝在诏令三公九卿、郡守、诸侯王举贤良的同时,增加了“上亲策之”这一程序。这一程序的设置
A.强化了国家对官吏选拔的掌控B.完善了察举制选拔的程序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使才学成为官员选拔的标准
10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
2021-04-22更新 | 479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新一双语学校2022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