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韩非子说,商鞅的军功爵制把斩杀敌人首级和官职及爵位相联系,结果是有无治国能力的人都想杀敌立功,如此即可谋得官职,少数甚至能跻身于统治阶层。让有勇气和力量的人去担任需要智慧和才能的官职,就如同让杀敌立功的人去当医生和工匠一样。由此可知,韩非子
A.重视对儒学理念的借鉴B.迎合了王权强化的时代诉求
C.认识到军功爵制的弊端D.要求选官制度的全面调整
2 . 下表是《后汉书》列传所记载人物的家庭背景。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因政治活动而闻名的人物(所占比例)
官员的儿子或孙子88(35%)
名门望族48(19%)
社会地位低下或贫困者9(4%)
无记录可查者107(42%)
A.存在阶层固化的趋向B.名门子弟素质较高
C.察举制已经遭到破坏D.世家大族把持朝政
3 . 在西汉政治生活中,“郎官”一职通常是人们踏入仕途的起点。高级官员子弟可以通过“任子令”成为郎官;普通人可以通过向皇帝上书获得信任,被任命为郎官;此外,财产在一定数额以上的富人也具备做“郎官”的资格。这说明西汉
A.察举制度的弊端不断显现B.社会阶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官僚门阀集团的逐步形成D.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4 . 某学者认为,周爵与秦爵在宏观上“确实存在着密切关系”,秦爵“承袭了‘爵’的形式,用作个人品位,其上辐辏着优厚权益,具有确定社会身份的功能”。这表明先秦时期“秦爵”(     
A.维护了周天子崇高地位B.构建起统一的国家观念
C.有利于血缘关系的强化D.显示出浓厚的贵族气息
5 . 秦汉官僚政治经历了由秦代的“王侯将相”到汉初的“布衣将相”的转变,这一变化表明(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汉初治国思想的变化
C.儒学地位的提升D.贵族政治进一步解体
2021-09-23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1课时)
6 . 东汉初,中央要求各州郡对所推荐的孝廉先委以职务,考核合格后再向中央举荐。东汉顺帝时,则对各孝廉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者将被黜落。据此可知,汉代察举制
A.突出强调门第观念B.对伦理道德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C.呈现出衰落的趋势D.不断调整以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7 . 《汉书》记载了郡国对其属县的考课情况:卜式“为成皋令,将漕最,拜齐太傅”、赵广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萧育“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及罢出”。考课的作用在于
A.确保朝廷政策稳定性B.纠察豪强郡守不法行为
C.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D.考核官吏政绩以定升降
9 . 俸禄是指官员的报酬。春秋时期,诸侯逐渐实行谷禄制。孔子为鲁司寇,有“奉(俸)粟六万”。至战国,各诸侯国普遍实行谷禄制。秦国的官俸以“石”为级制计算官禄,而楚国用“担”来计算。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宗法制受到冲击B.分封制遭到破坏
C.贵族政治开始瓦解D.官职制度发生变化
10 . 秦朝博士官地位十分尊崇,“朝贺位次中都官,师称先生”,但其秩比(俸禄)六百石。在朝官中属于较低的官吏。博士官秩比类似低级官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焚书坑儒的推行B.军功爵制的贯彻
C.士阶层逐步崛起D.法家思想受重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