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某中学小组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问题,收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一下表为北宋前四朝宰相出身状况一览表。

朝代宰相总人数科举出身人数科举出身所占比例非科举出身所占人数非科举出身所占比例
太祖朝6350%350%
太宗朝9667%333%
真宗朝111091%19%
仁宗朝232296%14%

——元朝脱脱等修撰《宋史》

材料二   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誉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

——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奏折)

材料三   (科举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此标准,一则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二则求其预备之单纯与统一,减免经济上之限制,使贫民亦有出身,又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分别指出上述三则史料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对于研究科举制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为何会成为古代统治者推崇的选官方式。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帝(宋太祖)尝语近臣曰:“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矣。”

       ——摘编自《宋史》

材料二   周进监管广东院试的时候,连试卷都还没有全部收齐,就把魏好古定为了秀才第20名。范进监管山东院试时,有人冒认为周进的学生,虽然其成绩很差,但范进也因周进是自己的恩师,而徇私放过了。

       ——摘自《儒林外史》

材料三   宋朝在320余年的统治中,科举取士达10万人,约为唐朝的五倍有余,录取数量与质量前所未有,宋代官员中,进士出身所占比重较唐代明显增加,逐渐形成了“文官治国”的政治格局。

——摘编自马俊《科举制与唐宋士人内部结构的变化》


(1)结合材料一、二、 三,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科举制的价值。
(2)综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的影响。
(3)除了上述材料之外,研究科举制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教育与科技

材料一   《科学技术与发展.干管研究》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古代科技与教育的相关系数 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但不如经济、人口与教育的相关度大。

材料二   儒学教育对科技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项 (如表所示):

儒学传播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儒家经典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史料, 儒学体系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儒学思想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创造精神与探索精神
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三   医学、算学先后在南北朝进入官学,唐代还有明算科和医举,并建立了太史局、太医署、太仆寺等直接服务于朝廷的职业性科学研究和教育机构。

材料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国钧《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教育盛衰》

(1)以上四则材料中,哪则(几则) 是对历史事实的呈现?哪则(几要) 是对历史认识的呈现?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教育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利弊。
2024-04-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合调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史料记载,北宋“广开科举之门”,以较宽的“解额”优待河北、河东、陕西等北方各路沿边地区的士子,中举者“比之东南十倍假借之矣”。这一做法(       
A.有利于维护国家北境安全B.完善了人才选拔机制
C.体现了崇文抑武治国方略D.扩大了北宋统治基础
2024-03-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史料记载:北魏御史“出入千步清道,与皇太子分路”,百官公卿在御史路经时都须在路旁停马回避,“行动迟缓者,以棒棒之”。唐时的御史出巡,“州县祗迎,相望道路,牧宰祗候,僮仆不若”。唐朝和明代的监察御史常“代天巡狩”。这些现象反映出(       

A.古代监察官员拥兵自重威胁中央B.监察御史有较高权威并震慑地方
C.监察制度随着皇权加强渐趋严密D.监察官成为专制统治的“耳目”
2024-03-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古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以下对完善科举制度的举措正确的是(     
时期出处史料
唐朝《通典》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
两宋《续资治通鉴长编》朝廷发布诏书明确规定各行各业均可参加科举考试。
元朝《元史》世祖皇帝设官分职,……议科举为取士之方。
明朝《明实录》科举是国家取人才第一路,不可滥。
A.唐太宗设明经和进士科
B.两宋时期,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C.元仁宗(1313年)恢复科举,录取规模扩大
D.明朝科举分乡试、省试与会试三级
2024-01-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宋初承唐制,贡举虽广,而莫重于进士、制科,其次则三学选补。铨法虽多,而莫重于举削改官、磨勘转秩。考课虽密,而莫重于官给历纸,验考批书。其他教官、武举、童子等试,以及遗逸奏荐、贵戚公卿任子亲属与远州流外诸选,委曲琐细,成有品式。其间变更不常,沿革迭见,而三百余年元臣硕辅,鸿博之儒,清强之吏,皆自此出,得人为最盛焉。今辑旧史所录,胪为六门:一曰科目;二曰学校试;三曰铨法;四曰补荫;五曰保任;六曰考课。烦简适中,隐括归类,作《选举志》。宋之科目,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其后遵行,未之有改。自仁宗命郡县建学,而熙宁以来,其法浸备,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矣。

——《宋书》卷156《选举志》


(1)根据该材料,概括宋代的选官方式。
(2)宋代最主要的选官方式是什么?相较前代有何变化?
(3)简述宋代对于官员的管理制度。
2023-09-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国古代史知识竞赛试题
8 .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要进一步研究主题“二”,可选择下列哪三则史料?分别说明你的理由。
A.明代民间“状元及第”匾额   B.秦代郡县形势图
C.清代达赖喇嘛册封谕旨   D.西周政治制度研究著作
E.宋代枢密院断事官印
(3)结合隋唐时期的相关史实,对主题“三、选官制度的演变”的内容展开论述。
2022-07-1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荫补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选官制度。宋代荫补制规定,荫补数量和范围与官职挂钩,高级官员如宰相,执政则可荫“期亲”,一般官吏可荫及子孙。史料记载,宋代最多一次同时荫补了官员子弟四千人。由此可知,宋代的荫补制度
A.取代了科举取士的地位B.加剧了“冗官”的严重性
C.削弱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导致了门阀士族的复兴
10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箴记载了大量优秀官吏的从政经验与为官之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官箴文化。商代《小人之攸箴》箴谏对象是商王,反对盘庚再次迁都。西周《虞人之箴》劝诫周王吸取前代天子沉溺田猎而亡的教训,规范天子行为。春秋《耄箴》系卫武公为鼓励臣下直言进谏而作。隋代戴逵作《皇太子箴》,唐初张蕴古《大宝箴》谏唐太宗。唐玄宗的《令长新戒》则是专门针对县令群体作的官箴,要求他们体恤贫苦,劝农养富,勤劳躬亲。宋元明清时期,官箴书的创作者主要为官员士大夫,如李元弼的《作邑自箴》、张的《仕学规范》等,所规诫对象主要是文武百官。一些地方官员甚至主动将官箴刻为铭石立于衙署堂前。

——摘编自时晓红《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在传统官箴历史演变过程中,始终将“修身、立德、公正、廉明”的政德内容放在重要位置。《周礼》“六廉”说基本涵盖为官者应具备的德行素养。汉代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举孝廉”,按照德、才、能的顺序考察官员。唐代选任、考核和监察官员,都将道德品行放在首位。清代孙嘉淦提出“居官八约”,概括了事君、共人、清廉等丰富内容。

——摘编自王杰《古代官箴的教化功能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箴对象的演变趋势。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官箴文化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