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1 . 清初,六科自成一署,掌侍从规谏、封驳诏书等职。雍正元年,雍正帝以其“延议纷嚣”为由,下诏将六科并入都察院。此后,六科所余职掌,与各道御史无异,官员进呈六科之事也“系循例奏报,无所用其参驳”。雍正帝调整六科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皇权专制B.规范官员行为C.改进监察制度D.防止决策失误
2023-12-2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地方官员政绩被制成计薄,上报中央。御史参与审核计薄,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隋唐时期,尚书省吏部主管考课,以“四善二十七最”为标准,将道德考课与具体事务的考课有机结合起来。宋代由审官员和考课院负责,沿袭唐朝的考课标准,还制定了专门的《元丰考课令》《考课法》等考课法规。明代考课由吏部会同都察院主持,依据《大明律》《考察通例》等进行。清代以“四格八法”为标准,分为对京官的京察和对外官的外察两种,考满法为一年一考,三年为满,以考核结果决定官员的升迁或降、调。

——据朱伟华、徐璋著《中国古代职官考课制度特点初探》

材料二   1938年,毛泽东要求“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1941916日,中央军委作出指示:“今后提拔干部,必须以德(对革命忠实)才(工作能力)资(资望与斗争历史)兼顾,不以斗争历史为唯一的或第一的标准。”党的七大将这些标准加以系统概括。

——据孙秀民《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员考课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政策。
3 . 雍正帝曾下诏:国家考绩大典,卓异人员,不次擢用。如该管上司能为国家荐拔人材,必深知灼见后荐举卓异,定不负国恩而辱巨典。即使到任未久,不能深知属员之贤否,可以题请展限,以俟确访。可见该诏令(     
A.重视对官员的考核任用B.扩大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C.杜绝了徇私舞弊的现象D.恢复了汉代的察举制度
2023-12-2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雍正将“天人感应”观念贯穿国家治理全过程,认为“凡地方水旱灾祲,皆由人事所致。或朝廷政事有所阙失,或督抚大吏不修其职,或郡县守令不得其人……此数端者,皆足以干天和而召灾祲”,一度下旨拟将水旱“定为地方官之考成”。这一治国理念(     
A.重新确立了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B.弱化了君主集权与国家治理的联系
C.客观上助长了地方讳匿灾情情形D.使国家治理蒙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23-24高二上·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表所示反映了明代江西省各府进士录取人数以及书院数量。由此可见(       

府名

明代进士

明代书院

人数/人

百分比/%

数量/个

省内排名

南昌

643

23.57

50

2

瑞州

93

3.41

19

9

袁州

41

1.50

27

5

临江

175

6.41

13

10

南康

47

1.72

6

12

吉安

837

30.68

129

1

抚州

252

9.24

26

6

建昌

115

4.22

28

4

九江

59

2.16

9

11

广信

181

6.63

21

7

饶州

238

8.72

29

3

南安

15

0.55

5

13

赣州

32

1.17

21

7

A.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B.教育环境与人才涌现相互影响
C.经济水平决定地方文教水平D.江西进士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2023-12-19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古代的民俗钱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下列明清时期钱币的内容(     
A.寄托了时人的政治抱负B.推动了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
C.反映了迷信思想的严重D.体现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达
7 . 选必1封面图片考。

选必1封面

上图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宋代科举图》,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1)若此图确为《宋代科举图》,从皇帝端坐于上、考生书写于下的场景可以判断,该科举考试的环节为(     )(单选)
A.乡试B.会试C.殿试D.武举

(2)有人对该图是宋代科举场景的说法提出质疑。请判断下列理由分别针对的是图像中的哪些细节提出的质疑?(配伍)
图像细节质疑理由
(1)考生站着考试,随意离座,相互交谈,更有相互作揖者。A.宋代科举,考生按榜就坐,不得移易,不准交谈。
B.考生进场前严格搜身,门禁森严。凭号入场,失号不得入。
C.宋代科举考毕,弥封、誊录。交卷时考场官员已做好收卷准备,严防考卷顺序错乱。
D.考生应穿白色麻衣入考,衣着亮丽则有挟带之嫌。
(2)大门敞开,门口士人交谈甚欢。
(3)场内考生着中下级官服。
(4)考生完成试卷直接提交,很随意。

(3)有人说,以上质疑理由要证伪“该图作者想要反映宋代科举场景”,证据尚不充分。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有学者发现该画原稿右上角有“召试县令”四字。通过考证,该图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帝鉴图说》中的一页。该书是张居正通过若干帝王故事教育万历帝为君之道的启蒙教材,图文并茂,每图附张居正解说。以下为“召试县令”的解说:

(唐)玄宗以县令系亲民之官,县令不好,则一方之人皆受其害,故常加意此官。是时有吏部新选的县令二百余人,玄宗都召至殿前,亲自出题考试,……那县令所对的策惟有韦济词理都好,取居第一、拔为京畿醴泉县令……又四十五人,考居下等,放回原籍学问,以其不堪作令,恐为民害也。又敕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及外面的刺史,各举他所知的好县令一人……所以那时县令多是称职,而百姓皆受其惠,以成开元之治。今之知县,即是古之县令,欲天下治安,不可不慎重此官也。

(4)(唐)玄宗这一称谓属于(     )(单选)
A.尊号B.谥号C.庙号D.年号

(5)根据以上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通过解说可确认该图反映的非宋代科举而是唐代科举
B.通过文字解说可说明唐代的官员选拔仍存在推举方式
C.该故事以记述帝王负面言行起到“恶可为戒”的目的
D.张居正据此告诫万历帝地方治理与官员考核的重要性

(6)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选必1选用《召试县令》图作为封面的合理性。
2023-12-15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胥吏”是古代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明朝《万历野获编》记载,胥吏精熟行政细节和运作程序,凭借对律例、财税的精通,包揽诉讼,截留贪污,视官长犹木偶。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官长怠惰懒政B.宦官专权乱政C.八股取士弊端D.监察流于形式
2023-12-15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联考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经历多阶层之变动,并对其演变进行了如下的分期(见下表)。以下选项中,符合下表中社会演变分期之观点的是(     
表:中国古代社会演变分期
历史阶段时期
封建社会西周、春秋
游士社会战国
郎吏社会两汉
门第社会魏晋南北朝
前期科举社会唐至宋以前
后期科举社会明清
A.古代社会的阶级演变以士为中心B.贵族血缘政治影响社会的变化
C.皇权专制为核心的权力分配原则D.官员的选拔影响专制集权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康熙年间规定,监察官员的考选中“汉官非正途者,虽经保举,亦不准参与吏部考选;捐纳、贡生不得与正途出身等同考选”,“凡父兄现任三品京堂、外省督、抚子弟,不准考选科道”。这些规定意在(     
A.规范选官程序B.缓和民族矛盾
C.提升监察效能D.打击汉族地主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